雙鋸魚

雙鋸魚

雙鋸魚,Amphiprion(Blochet Schneider,1801),亦稱海葵魚。鱸形目(Perciformes)雀鯛科(Pomacentridae)雙鋸魚屬(Amphiprion)約12種印度洋-太平洋魚類的統稱,以其與大型海葵共生而聞名。生活並隱蔽於海葵的觸手之間,游進游出,並不為海葵觸手上的刺絲胞所傷害,而刺絲胞對其他魚類則可致命。常見於印澳島系的一個代表種為小丑魚(A.percula),體鮮橙色,環體有3條藍白色寬頻,長約5公分(2寸)左右。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雙鋸魚雙鋸魚
雙鋸魚亦稱海葵魚。鱸形目(Perciformes)雀鯛科(Pomacentridae)雙鋸魚屬(Amphiprion)約12種印度洋-太平洋魚類的統稱,以其與大型海葵共生而聞名。生活並隱蔽於海葵的觸手之間,游進游出,並不為海葵觸手上的刺絲胞所傷害,而刺絲胞對其他魚類則可致命。常見於印澳島系的一個代表種為小丑魚(A.percula),體鮮橙色,環體有3條藍白色寬頻,長約5公分(2吋)左右。
白條雙鋸魚是雀鯛科的一種,又稱小丑魚,因為與腔腸動物里的海葵共生而又名海葵魚。海葵因為觸手有毒,所以通常魚類都不敢接近,但是大部分的雙鋸魚卻毫不在乎地在這些觸手中穿梭。雙鋸魚以海葵為它行動的領域,如覓得食物也一定將食物帶回此領域範圍,它們吃剩的食物便成為海葵的食物,至於雙鋸魚是否有意將食物給海葵吃,則不得而知了。
雙鋸魚與海葵為伍,主要是尋求庇護。海葵不但保護雙鋸魚,還給它們提供食物。雙鋸魚的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但也經常把海葵壞死的觸手扯下來,吃上面的刺細胞和藻類。雙鋸魚對海葵的好處,主要是幫助它們清理衛生。海葵不能移動位置,因此很容易被細沙、生物屍體或自己的排泄物掩埋窒息而死。雙鋸魚在海葵的觸手中間游來游去,攪動海水,沖走海葵身上的“塵埃”。如果有較大的東西落在海葵身上,雙鋸魚便立即叼走,為它除去一害。

形態特徵

雙鋸魚體側扁,口小。成魚體橘色,具有一個垂直的黑邊白色的條紋在眼睛後面。稚魚體為紅色,有1到2條附加的白色橫帶在身體中央與尾部的基底,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6至18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3至14枚,體長可達12厘米。

種群分布

本魚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斐濟、索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東加、萬那杜、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法屬波里尼西亞等海域。

生活環境

本魚棲息在珊瑚礁或潟湖,水深1至18米。與海葵共生,具領域性,屬雜食性,以藻類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海葵因為觸手有毒,所以通常魚類都不敢接近,但是大部分的雙鋸魚卻毫不在乎地在這些觸手中穿梭。
雙鋸魚以海葵為它行動的領域,如覓得食物也一定將食物帶回此領域範圍,它們吃剩的食物便成為海葵的食物,至於雙鋸魚是否有意將食物給海葵吃,則不得而知了。
雙鋸魚與海葵為伍,主要是尋求庇護。海葵不但保護雙鋸魚,還給它們提供食物。雙鋸魚的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但也經常把海葵壞死的觸手扯下來,吃上面的刺細胞和藻類。雙鋸魚對海葵的好處,主要是幫助它們清理衛生。海葵不能移動位置,因此很容易被細沙、生物屍體或自己的排泄物掩埋窒息而死。雙鋸魚在海葵的觸手中間游來游去,攪動海水,沖走海葵身上的“塵埃”。如果有較大的東西落在海葵身上,雙鋸魚便立即叼走,為它除去一害。

經濟利用

為高經濟價值得觀賞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