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石村

雙石村

為一地名,位於廣東省平遠縣東石鎮。在東石鎮南部,離東石鎮政府駐地(東石圩)不足1公里。

基本信息

行政轄區

雙石村轄圩上、上曾、下曾、上新、田腳、大墩一、大墩二、上坪、農科、烏泥嶂、墩背、榕樹、高丘、井頭、中心、橋背共16個村民小組,含石子嶺下、石礤下兩個自然村。

歷史沿革

“雙石”即取兩個“石”字為首的村名組合而得。人民公社體制時稱雙石大隊,1989年起稱雙石管理區,1999年起改設雙石村委會。

村情村貌

村民姓氏有朱、曾、賴、陳、黃、林、李、塗等。漢族,講客家話。雙石村委會北面是本鎮東石村委會屬地大和村、東石圩,東北部是汶水村、南面是大屋村。全村有404戶,農業人口1568人。平遠農科所設在雙石村的石嶺自然村境內,東石中學、東石中心國小設在石嶺村。東石郵電支局也設在農民新街上。
雙石村境內礦產資源有石礤村優質石灰石和石嶺村瓷土。境內辦有石灰石採石場、煉鐵廠、機磚廠等近十家企業廠礦。
雙石村有耕地面積1176畝,山林面積4750畝。農產水稻為主,兼種花生、蔬菜。近年村民各村蔬菜已成250畝以上規模,水果面積也達200畝以上,以沙田柚為主。另外,雙石村的水產養殖也有較大規模,養殖水面83畝,四大家魚的魚苗、商品魚養殖,在東石鎮內較領先。農業人平收入達3631元。
石嶺村曾屋的曾養甫,官至交通部長(民國時期);石礤村的朱浩懷,民國時期曾任蕉嶺縣、順德縣、平遠縣的縣長。
雙石村村民基本上都用上山泉水、自來水。

雙石村信息通道

【石礤下】村委會東,距1.5公里,東石河由此而下。分上、下石礤,上石礤住朱、黃兩姓,下石礤全為朱姓,朱姓在400年前從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遷來定居,已傳至27代黃姓於100年前興寧遷來,傳至三代,全村100戶560多人,水資源不足,村民以農為主,水旱作物並舉,這裡有豐富的石灰石,過去有多戶建窯燒石灰為業,平遠縣水泥廠在這裡建了採石場,採石供作制水泥原料基地,石礤下是以岩石而得名。
【大墩下】村委會西南,住陳、林兩姓38戶138人,陳姓於400年前從超竹遷來,林姓80年前從汶水村遷來,西面有一黃土崗,名叫大墩崗,崗下居住點命名為大墩下,水源充足,村民以農業為主。
【烏泥嶂下】又叫蝦蟆坑,位於村委會西南2公里處。屋後大山名烏泥嶂。故名。住賴姓46戶200多人始祖先於1332年從福建上杭遷來,高峰灘灌渠從這裡經過,水資源充足,村民以種田為主。
【田腳下】又名“上新”,村委會西,距1公里,地處高峰灘灌渠下,住賴、陳、謝三姓共43戶125人,賴姓分烏泥嶂下同一祖宗,陳姓於六十年代從南澳遷來定居,謝姓於1943年從泗水遷來,以種田為主。
【曾屋】全名“大營里曾屋”,加上圩鎮成片,村委會北1公里,住曾、林、李、塗、陳五姓,曾姓從蕉嶺新布遷來,已至26代,國民政府時期的交通部長曾養甫出生在此,林、陳兩姓從福建上杭遷來,李姓從泗水斗米石遷來,涂姓從石正遷來,這裡近圩場,村民以農為主,兼做些小買賣為主。
【石子嶺下】村委會西,距1公里,住賴、曾、陳林4姓30戶140多人,土壤石子多而得名,原東石國小設於此,後國小手遷,至開發區這裡,改設東石中學,村民以種田、種果等為業。
【大坪里】 村委會南1公里,住林、吳兩姓3戶16人,是六十年代從南澳遷來定居的,縣農科所設於此,周圍已有從外遷來的多戶人家。
【上大坪】村委會南1公里,住林、黃、朱三姓38戶140多人,因地勢平坦而得名,居民均由周圍逐漸遷來的,以農業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