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抗體夾心法

雙抗體夾心法

雙抗體夾心法,屬於非競爭結合測定。它是檢測抗原最常用的ELISA,適用於檢測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抗原決定簇的多價抗原,而不能用於小分子半抗原的檢測。

基本信息

工作原理

雙抗體夾心法雙抗體夾心法
利用連線於固相載體上的抗體和酶標抗體分別與樣品中被檢測抗原分子上兩個抗原決定簇結合,形成固相抗體-抗原-酶標抗體免疫複合物。由於反應系統中固相抗體和酶標抗體的量相對於待測抗原是過量的,因此複合物的形成量與待測抗原的含量成正比(在方法可檢測範圍內)。測定複合物中的酶作用於加入的底物後生成的有色物質量(OD值),即可確定待測抗原含量。

若固相載體上的抗體和酶標抗體分別與樣品中被檢測抗原分子上兩個不同的抗原決定簇結合,則屬於雙位點夾心法。若採用固相載體上的抗原和酶標抗原分別與樣品中被檢測抗體分子結合,則是雙抗原夾心法。

操作步驟

⑴將特異性抗體包被固相載體McAb。孵育一定時間,使形成固相抗體,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抗體和雜質。

⑵加待檢標本,孵育,使標本中的抗原與固相載體上的抗體充分反應,形成固相抗原抗體複合物。洗滌除去其他未結合物質。⑶加酶標抗體,孵育,使形成固相抗體-待測抗原-酶標抗體夾心複合物。洗滌除去未結合酶標抗體。⑷加底物顯色。固相上的酶催化底物產生有色產物,通過比色,測標本中抗原的量。現多採用針對單一抗原決定簇特異性的單克隆抗體做固相化和酶標抗體,則受檢樣品和酶標抗體可一次性加入,簡化流程,縮短反應時間。若標本中待測抗原濃度過高,抗原可分別與酶標抗體和固相抗體結合而不形成上述夾心複合物(類似於免疫沉澱反應中抗原過剩時的後帶現象),使最終結果低於實際含量(鉤狀效應),甚至出現假陰性現象。因此對此類標本應適當稀釋後再測定。另外,當血清中存在類風濕因子(RF)時,類風濕因子(RF)可充當抗原,而形成固相抗體-類風濕因子-酶標抗體夾心複合物,從而出現假陽性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