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蛆蟲門

雙匯蛆蟲門

近日,有河南鄭州網友爆料,他在雙匯旗下的專賣店購買的肋排經熬煮後出現蛆蟲,並把照片發到網上,被網友稱為“蛆蟲門”。

事件

雙匯蛆蟲門雙匯蛆蟲門

2012年5月27日,有鄭州消費者發微博稱,當天上午11點05分,他從河南省鄭州市政七街和豐產路交叉口向東100米的雙匯連鎖店買了肋排回家,用熱水洗時水面漂起幾十隻肉蛆。隨後他端著鍋找到雙匯索賠。店員稱:“沒事,還有人專門吃這東西呢!”後又來了兩位女士,一名自稱是鄭州的經理,一名自稱是漯河總部的負責人,來鄭州參加百花路分店開業的。兩人都表示此為豬肉的正常現象,每隻豬的排骨熱水燙了都會有。在店裡現場燒開水,用熱水燙了從冷藏櫃中拿出的肋排,並沒有出現肉蛆。後又改口稱“有的豬有,有的豬沒有”。

回應

雙匯公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鍋里的肉湯上漂著白點兒,但無法確定是什麼東西。”店裡處理此事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真有異議要去質量監督局做個檢測。
雙匯公共關係部主任張先生稱,這個投訴屬於非正常投訴,公司目前正在準備相關材料報案,下午會發布相關聲明說明情況。
張主任說:“這個訊息還有待核實,這個消費者是在微博上說的這個事情,始終沒有留電話姓名,索賠比較高。但根據我們冷鮮肉的儲存條件和標準,不會出現這種生蛆的現象,所以這個事情非常蹊蹺。我們正在整理材料,準備報案。”

評價

雙匯蛆蟲門無論是真還是假,5月29日雙匯發展股價低開低走,早盤曾放量重挫逾3%,報出了59元的近一年新低。相對起初500元的10倍賠償訴求,此次雙匯的運作可謂是因小失大。
此次雙匯肋排中被指發現蛆蟲,本來就是一個說不清楚、難以證明的話題。對於此事,雙匯只說“不會出現此現象”,並拿出“四級負責人當場覆核,查看相關單據和貨品,確定脊骨和大肋排為新到貨產品,鮮度非常好”作為證據,但是,誰又能證明劉先生買的這塊肉就跟這一塊肉是一個批次呢?或許劉先生買的肉是以前的剩餘呢?過渡糾結蛆蟲的有無,從公共危機處理上,其實是引入公共繼續討論雙匯的產品問題,更不利企業形象維護。
雙匯在聲明中,直接將消費者定位為“敲詐者”,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舉動。首先,是不是敲詐者,不是企業說了算的,需要有警方拿出足夠的證據來佐證。企業站出來說對手是“敲詐者”,讓外人一看,就是在給對方潑髒水,有打擊對手的嫌疑。和雙匯相比,劉先生是消費者,是弱勢群體,再加上前期的瘦肉精事件,更容易因此得到民眾的同情,公眾更願意相信劉先生。
其次,現在人的維權意識普遍加強,手機、數位相機等印象採集設備隨處可見,隨時可用,整理證據也不是什麼難事。另外,即便劉先生真是“敲詐者”,事前、事中和事後,一定會做了充分的準備,從法律依據和事物證據,包括音像資料,都會做的非常詳實,如果沒有這些,也不敢去跟雙匯叫板。雙匯直接指劉先生為“敲詐者”,很可能把這個事情升級,進而更無法收拾。
其實,對於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作為企業,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悄悄地在雙方之間達成一個默契,將問題消化在最小的範圍內。開始劉先生的訴求是500元,對於雙匯或者超市來說,不是一個問題。但是,即便這個問題上不了網路,也上不了新聞,就在當地傳播開來,照樣會對雙匯造成巨大的打擊。公眾只要聽說了有一個人買雙匯肉發現蛆蟲,就會信其有,誰給你辨別真偽?即便是地方質檢部門給送檢的小樣做出沒問題的結果,還是無法證明小樣跟劉先生買的是一個批次,或者同一塊肉的不同部位。同樣,別人買到的是好肉,也無法證明劉先生買的就不是問題肉。
在網路謠言滿天飛的當下,劉先生網路舉報,本來大家還在懷疑真實性,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是,雙匯接招,發出聲明,起碼給人了一個信號:儘管真相有待落實,但確實有這么一個事,使雙匯在危機處理上,進入了更不利的的一個局面。
解鈴還須系鈴人,雙匯如果不想繼續擴大事態,在不能自證清白的前提下,只有讓消費者打消疑慮這個路子,儘快結束爭論,將影響降低到最小範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