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Alice Ho Miu Ling Nethersole Hospital),通常被簡稱為那打素醫院,是香港一間公立醫院,於1887年由前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創立。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點擊查看大圖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Alice Ho Miu Ling Nethersole Hospital),通常被簡稱為那打素醫院,是香港一間公立醫院,於1887年由前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創立。
一直以來,那打素醫院在香港的醫療服務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是第一所採用西法醫療的華人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現今位於新界大埔的那打素新醫院,是一間急症全科醫院,擁有現代化的建築物和先進醫療設施,提供各專科門診和全日急診服務。新院自1997年1月起投入服務,共有400張病床,現隸屬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新界東聯網內的醫院。
醫院舊院徽由十字架愛心和活水三部份構成,寓意醫院本著十字架精神,基督的愛,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兼顧身、心、社、靈的整全關懷與醫治。

醫院歷史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自1887年成立以來,迄今已有超過一百二十年的悠久歷史。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早於1881年﹐那打素診所於太平山設立﹐為當地一帶居民服務﹐那打素一名是來自倫敦傳道會委員戴維斯之母親的名字。
1887年,何啟爵士為紀念在1884年去世的亡妻雅麗氏而捐資於上環荷李活道興建雅麗氏紀念醫院(Alice Memorial Hospital),成為本港首間為貧苦華人提供西醫治療的醫院。同年香港華人西醫書院(Hong Kong 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成立,首創醫科學生訓練,以雅麗氏紀念醫院為教學醫院。然而,醫院成立不久後便發生了嚴重的擠迫情況﹐於是醫院於1893年便與位於般含道的那打素醫院(Nethersole Hospital)合併。當時,那打素醫院較雅麗氏醫院大很多﹐也是倫敦傳道會旗下物業﹐故此該地段的地價也相較低廉,雅麗氏醫院與那打素醫院當時更有“姐妹醫院”之稱。今天醫院的荷李活道現址已被發展成豪宅。
1904年,何啟爵士創立雅麗氏紀念產科醫院(Alice Memorial Maternity Hospital),是香港第一所產科醫院,也是中國最早的產科醫院之一;1906年,由於雅麗氏醫院和那打素合併後﹐病床仍出現不足情況,何福堂牧師之女兒何妙齡(何啟為其胞兄)於是捐款並選擇於卑利士道一址興建新醫院,故起名何妙齡醫院(Ho Miu Ling Hospital)。至1954年,經立法定案,那打素醫院、雅麗氏紀念產科醫院及何妙齡醫院三家醫院合併為“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在日治時期,醫院曾改名為市民醫院,外國西醫和護士被送入集中營。 醫院轉由日人管治,院長為橫井憲一。
1970年代協助籌建觀塘基督教聯合醫院,1993年由港島西區遷往東區,協助開辦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又於1997年與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攜手成立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1997年,醫院由港島北遷至新界大埔,成為一所地區急性全科醫院。
在1999年及2003年更拓展至九龍灣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護養院及觀塘秀茂坪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頤康院,為長者提供優質之長期護養服務。於2001年成立那打素全人健康進修學院,藉教育及研究,促全人健康、享豐盛生命。
●那打素護士學校
那打素護士學校由倫敦會在1893年創辦,當時是那打素醫院附屬的護士學校,並無正式校名,直到七十年代初籌備將校址由般含道遷至觀塘協和街之時,方始正式命名為那打素護士學校,學校之管理權亦同時移交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到1991年醫院管理局成立,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決定將基督教聯合醫院及那打素護士學校之管理權移交醫院管理局。2001年醫管局決定終止院辦護校,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聯同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療執行委員會鑒於那打素護士學校乃奠定香港護理教育之鼻祖,百多年來作育英才無數,對香港醫療服務付出不少貢獻,今日雖然完成歷史使命,然其美名理應長存,香港中文大學亦同有此見,經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那打素執行委員會及香港中文大學協商後同意,以其醫學院之護理系命名為“那打素護理學院”(Nethersole School of Nursing)以茲紀念。
●世界傳道會/那打素基金
1994年,當時仍位於港島西區的那打素醫院因遷往東區和新界大埔,故出售了位於般鹹道的醫院地皮予南豐發展(即現在的“羅便臣道80號”);該地皮原屬於倫敦傳道會(即現在的世界傳道會),後讓與那打素醫院使用並為市民服務逾一個世紀。
其後院方和傳道會同意撥出賣地的部份收益來成立慈善基金,透過資助本港及內地的宣教、醫療健康、社會服務及教育等工作,來宣揚基督的博愛和分享精神。於1997年9月19日,正式成立為一獨立之信託人基金,並獲稅務局豁免繳稅。
信託人董事局成員總共有十名代表,皆來自那打素醫院(三位)、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三位)、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三位),以及倫敦會在港資深傳道人(一位)。
成績
醫院曾屢創先河,早於1893年首創護士訓練。1904年首倡助產士訓練,同年落成的雅麗氏紀念產科醫院為全港第一所產科醫院,率先聘任女醫生。1910年引進X-光診斷機,更為亞洲之首。1921年率先培訓男護士。1928年實行產前掛號措施及嬰兒保健門診,開母嬰保健先河。
現況
踏入第二世紀的服務,那打素醫院按著醫院管理局的使命提供醫院服務,更積極推行基層社區健康服務。1997年啟用大埔那打素新院的建築、設施和運作系統的設計,融合了新醫療科技和概念,不但有安全的環境,其設計亦以病者為本,並套用建築心理學的原理,藉自然環境、陽光、色彩的美感以及藝術的觸動,對感官產生良性刺激,有助痊癒。醫院設有先進的資訊系統,包括約500個在高速聯網上的終端機,並安裝有各式輸送系統:包括電梯(17部)、小型升降機(2部)、真空導管輸送系統(59站)、軌道輸送系統(6站),及分別處理污衣和垃圾用的輸送槽。新院內設有全港規模最大的“日間醫院”,提供180個日間單位與身體復康(80位)、日間手術(50位)、精神復康(50位)服務等。鑒於人口老化之需求增加,日間服務將集中和強化處理慢性和傷殘疾病的復康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