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洛朗

雅克·洛朗

雅克·洛朗(Jacques Laurent,1919-2000),本名叫雅克·洛朗塞利,法國作家,“輕騎兵”派的理論家,1986年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法國文壇“三劍客”中最具傳奇色彩、活得最為長久的一個。著有《親愛的卡羅琳》、《香榭麗舍的小姐》、《克洛蒂爾特或奧爾唐斯》等通俗小說,《親愛的卡羅琳》(1949)是二戰後法國最受讀者歡迎的暢銷書之一,發行了30萬冊。1971年長篇小說《蠢事》(LES BETISES)獲得龔古爾文學獎。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也許我們首先應該稱呼他為塞西爾·聖-洛朗,這僅僅是洛朗多個筆名中的一個,《親愛的卡羅琳》、《香榭麗舍的小姐》、《克洛蒂爾特或奧爾唐斯》等通俗小說就誕生於這個筆名之下。法國文壇“三劍客”當中,最具傳奇色彩,活得最為長久的是作家雅克·洛朗。

個人經歷

雅克·洛朗本名叫雅克·洛朗塞利,他曾是法蘭西行動學生會的成員,接著,在戰前,又成為法蘭西行動的成員,並在那裡與拉烏爾·吉拉爾代、皮埃爾·布唐、弗朗索瓦·萊熱和菲利普·阿里耶斯菲利普·阿里耶斯(Philippe Ariès, 1914—1984),法國歷史學家。等人結下了友誼,先在《學生》雜誌上發表文章,繼而在蒂埃里·莫尼耶和讓-德·法布雷格主持的《戰鬥》雜誌上發表文章。

被占領期間,他在維希政府的新聞部工作,跟多家貝當主義雜誌合作過,其中有《法蘭西》雜誌(弗朗索瓦·密特朗也在上面發表過文章),這使他成為解放的戰敗者陣營的成員,即使他曾在1944年參加了法國國內武裝部隊這個抗德民眾武裝。雖然他本人沒有受到清洗,但是,他所在的整個知識分子家庭的成員都被觸及。他的心情很不舒暢:對他和他那一代人以及更年輕的一代人來說,解放後法國的新政權所代表的,是一種令人難以接受的新的道德觀念。跟那些向極右刊物供稿的人相反,雅克·洛朗退出了政治。

雅克·洛朗作品 雅克·洛朗作品

為了維持生計,他就用筆名在波爾圖蘭和讓·弗羅瓦薩爾出版社出版偵探小說,這些出版社歡迎戰後的“文學孤兒”費爾泰斯(V.Feltesse):《知識界和政界論戰中的雅克·洛朗》(Jacques Laurent dans le débat intellectuel et politique),巴黎政治研究院大學第三階段第一年結業論文,1992年。(原著注) 。

1947年,他正是在弗羅瓦薩爾出版社用塞西爾·聖洛朗這個筆名出版了那部迅速暢銷而又深受歡迎的小說《心愛的卡羅利娜》,這部小說在開始發行時曾遇到過一些困難,但最後成為戰後最有名的暢銷書之一。

雅克·洛朗背上這個成功作者的名聲,然而,作為真正作家的他反而難以突破:194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寧靜的身心》,卻無人問津。同一年,他通過跟圓桌出版社的《圓桌》雜誌——出版社和雜誌均由羅蘭·洛登巴克主辦——的合作,又重新品嘗到雜誌專欄編輯的樂趣。在那裡,他見到了蒂埃里·莫尼耶,馬塞爾·茹昂多、亨利·德·蒙泰朗,還有弗朗索瓦·莫里亞克,在一段時間裡,還有讓·波朗;代表年輕一代的有羅伯爾·康泰、讓路易·屈爾蒂斯、羅歇·尼米耶……雅克·洛朗是雜誌的固定合作者,他用譏諷的語氣揭露當時的政治氣氛。接著,1951年2月的一天,他發表了題為《保羅與讓保羅·薩特》《保羅與讓保羅·薩特》,保羅即後文中的保羅·布爾熱。的文章,發出了有力的一擊。這篇用一種除污去垢的幽默筆調撰寫的反薩特主義文學宣言,使他成為後來被稱為“輕騎兵團”的成員的領袖。

雅克·洛朗就這樣向占據著統治地位的教派領袖發起了挑戰,從而成功地登上了文學殿堂,而那個塞西爾·聖洛朗,他的替身,則給他帶來豐厚的收入。這種在同一個人身上的兩種分工,使這位作家得以利用其大眾喜愛的小說家聲望在文學陣地擴大影響:1953年1月,他創辦了自己的雜誌——《巴黎雜誌》;1954年,他收買了《藝術》周刊,成為這個刊物的主辦人。

成就榮譽

《親愛的卡羅琳》(1949)是二戰後法國最受讀者歡迎的暢銷書之一,發行了30萬冊。今天看來,它的藝術成就顯然要低於維昂的愛情傑作《歲月的泡沫》(1947)。評論家們也因此認為洛朗是個“什麼都沾了一點邊兒”的作家,“不那么屬於文學的範疇”。但是,當1971年法國著名的格拉塞出版社(曾經出版過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推出了長達580頁的長篇小說《蠢事》(LES BETISES),各種讚譽和溢美之辭隨之而來,龔古爾文學獎更是毫不猶豫選擇了洛朗的這本嘔心瀝血之作。

社會評價

雅克·洛朗作品 雅克·洛朗作品

《蠢事》發表了以後,著名文學史家皮埃爾·德·布瓦岱弗爾在他的《今日法國作家》里評價說,這是“出自於一個真正的小說家之手”,證實了洛朗早期的小說《安靜的軀體》並非是撞大運。洛朗讓人想起了英國小說家格雷厄姆·格林,他們的小說都很鮮明地分為兩類,亦即“消遣讀物”和嚴肅作品。很顯然,《安靜的軀體》以及代表作《蠢事》是可以流傳後世的。在1948年下午創作《親愛的卡羅琳》的塞西爾·聖-洛朗搖身一變,在晚上他就成為了字斟句酌、一絲不苟的雅克·洛朗。這位雅克·洛朗在深夜躺下來,成為《安靜的軀體》。兩部風格迥異的作品幾乎同時發表,一個作家也就擁有了兩個名字,兩種聲音。

當然,雅克·洛朗在他的政論以及文學批評中的聲音多少顯得刺耳,他一邊誹謗國家元首戴高樂,一邊對存在主義哲學家保爾·薩特指手畫腳,極力挖苦。感謝法國的知識分子和廣大讀者吧,他們原諒了反猶主義者塞利納,發現了被美國人遺忘掉的福克納,然後讓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巴黎的街頭和海明威相遇,說上一聲“大師,你好”和“再見,朋友!”,他們還對烏納穆諾、米蘭·昆德拉等一批批流亡作家敞開了熱情的懷抱,同樣,他們把雅克·洛朗這位經常惹出事端的作家送進了法蘭西學院的大殿,正如他們當初挑選女作家尤瑟納爾、日後推舉華裔作家弗朗索瓦·程(程抱一,著有長篇小說《天一言》等,曾獲得費米納文學獎)進入四十個“不朽者”的行列一樣。

在《蠢事》的中譯本序言中,雅克·洛朗說,這本書將代替他在中國漫遊,“也許將給我輕輕地染上一點東方的色彩”。或許,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本帶著浪漫而神秘的色彩的長篇傑作。它在結構形式上是那么地獨特,竟可分為四個不同的部分。首先是一部書名叫《康布雷的蠢事》的未完成的小說,講述了士兵居斯坦的種種冒險和艷遇。為了懲罰居斯坦——他竟敢拒絕吃掉那些作為飯食的臭豬肉,拉於爾上尉決定讓這個違抗他的士兵去蹲監獄。但因為居斯坦的舅舅曾經是個飛行員,還在倫敦當上了上校,濫用職權的拉於爾上尉便討好地給了居斯坦一次特別休假,送這個撒謊的士兵去醫院割闌尾。這部分的故事以安葬上尉而滑稽結尾,所占篇幅還不到50頁。雅克·洛朗卻花費了200多頁紙來進行《康布雷的蠢事之分析》,這也就構成了全書的第二部分。洛朗假託為一位遇難者在生前交付給自己在出版界工作的同窗A.B.(安托萬·布隆丹的姓名縮寫)發表的小說以及分析。同樣,這位遇難者創作期間的私人日記也就成為了小說《蠢事》的第三部分《每日之酒——內心的想法》。雅克·洛朗以西貢、孟買、沙漠、巴黎的麗芝大飯店等為背景,記述了“我”飄忽不定的行蹤以及與讓娜、弗朗索瓦茲、加布里埃爾等多位女性的交往。洛朗在《每日之酒》的開篇援引了盧梭的《懺悔錄》:“氣候,季節,聲音,顏色,黑暗,寂靜,運動,休息……”作家試圖折射他所處的四、五十年代斑駁陸離的社會光景,或許在洛朗看來,“文學是一種揮發性香精,它很容易浸透不是它的東西。”而到了第四部分,A.B.收到了那位同窗的遺書,他在手稿的最後聲稱“必須分解、歸類、控制自我,也就是解剖自我”,這也就是被命名為《心靈深處》的一些哲學隨筆。雅克·洛朗通過如此複雜的小說結構,以多變的文體、天馬行空的敘述方式和放浪不羈的語言,為讀者展示了文學的巨大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