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兒落兼得勝令

雁兒落兼得勝令

《雁兒落兼得勝令》由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著。描述了其為官時與退隱後兩種不同的生活情況。全曲用對比的筆法,形成強烈反差。

基本信息

原文

往常時為功名惹是非,如今對山水忘名利;

往常時趁雞聲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猶然睡。

往常時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東離;

往常時俯仰承極貴,如今逍遙謁故知;

往常時狂痴,險犯著笞杖徒流罪;

如今便宜,課會風花雪月題。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

出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

倚仗立雲沙,回首見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

雲霞,我愛山無價。

看時行踏,雲山也愛咱。

抖擻了元亮塵,分付了蘇卿印;

喜西風範蠡舟,任雪滿潘安鬢。

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

酒吸華峰月,吟濼水春。

而今,識破東華夢;

紅裙,休歌南浦雲。

三十年一夢驚,財與氣消磨盡。

把當年花月心,都變做了今日山林興。

早是不能行,那更鬢星星。

鏡里常嗟嘆,人前強打撐。

歌聲,積漸的無心聽;

多情,你頻來待怎生?

自高懸神武冠,身無事心無患。

對風花雪月吟,有筆硯琴書伴。

夢境兒也清安,俗勢利不相關;

由他傀儡棚頭鬧,且向崑崙頂上看。

雲山,隔斷紅塵岸;

游觀,壺中天地寬。

也不學嚴子陵七里灘,也不學姜太公磻溪岸;

也不學賀知章乞監湖,也不學柳子厚游南間。

俺住雲水屋三間,風月竹千竿。

一任傀儡棚中鬧,且向崑崙頂上看。

身安,倒大來無憂患;

游觀,壺中天地寬。

注釋

①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時拿的手板,可用以記事備忘。丹墀(chí):皇帝殿前的台階。

②如今把菊向東籬:此句是借陶潛《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句意,表示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

③往常時狂痴:過去頭腦痴傻。

④笞(chī):用竹板打。杖:用棍子打。徙:流放。

⑤課:先擬定題目然後按題作文。

賞析

作者在《雁兒落兼得勝令》中描述了為官時與退隱後兩種不同的生活情況。全曲用對比的筆法,形成強烈反差:在朝時必須卑躬屈膝,秉笏立丹墀,處處仰承權貴意志,如對朝政有所論諫,則可能被判刑。

辭官後的生活卻悠然輕鬆,自在飄逸,人如在世外桃源中。這種比較完全是來自作者本人的親身體驗,因而對當時社會現實黑暗的批判格外有力,態度也極為鮮明。

連用五個“往常”“如今”表現作者自己的隱居完全出於本心,並非模仿古人,表達了作者在選擇人生道路時的那種特立獨行、超群脫俗的精神和曠達的內心境界。

作者簡介

雁兒落兼得勝令雁兒落兼得勝令
張養浩少年知名,19歲被薦為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因看到元上層統治集團的黑暗腐敗,便以父老歸養為由,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

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台中丞,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元史》本傳),星夜奔赴任所。到任四月,勞瘁而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