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18S

陸18S由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選擇育,屬中熟偏遲早秈類型,感溫性較強,春播播始歷期86天, 夏秋播播始歷期60天左右。

基本信息

陸18S

陸18S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楊遠柱研究員等1993年秋從“抗羅早///科輻紅2號/湘早秈3號//02428”的雜種F2群體中獲得一不育株, 通過自然低溫環境和人工低溫環境的雙重壓力脅迫,多代定向選擇, 於1999年育成的水稻低溫敏兩用核不育系。2000年3月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陸18S育性轉換臨界溫度低於23℃,在湖南生態條件下不育歷期長達90天左右。不育期花粉敗育徹底,表現為完全典敗和無花粉型。溫度是控制陸18S育性轉換的主導因子,其不育性受一對隱性核基因控制。在育性轉換敏感期(幼穗分化4-6期)用21℃左右低溫水灌溉15天,育性恢復良好,可育期花葯肥大,開花散粉正常, 一般自交結實率在50%以上,繁殖產量在2500千克/公頃以上。穗形中等,抽穗開花時穗呈直立狀,葉上禾。包頸粒率一般在20%左右,對“九二0”敏感,每公頃噴施100-120克即可解除包頸。開花習性好,單穗花期5-6天,花時早,午前花占75%以上。柱頭大,噴施“九二0”後,柱頭外露率75%左右,
其中雙邊外露率30%以上,柱頭生活力強,異交結實率一般可達45%左右,高者可達60%以上,制種產量在3000 千克/公頃以上。具有廣親和粳稻“02428”的某些特徵特性,親和譜廣,配合力強,所配組合有3個組合通過省級審定。
陸18S屬中熟偏遲早秈類型,感溫性較強,春播播始歷期86天, 夏秋播播始歷期60天左右。主莖葉片數 12-13.6葉。株高80厘米,株型緊散適中,前期葉片稍披,後三葉直立,劍葉長24厘米,寬1.7厘米,夾角30度左右。葉色嫩綠,葉鞘、葉耳、稃尖、柱頭均紫色。莖稈較粗,一般單株分櫱11個,成穗7.5個,平均每穗穎花數115個左右,穎殼淡綠,稃毛較少。谷長9.6mm,長寬比3.1,
穀粒飽滿,千粒重28克,無芒。經經中國水稻所(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糙米率79.6%,精米率71%,整精米率30%,米粒長7.1mm,長寬比3.2,堊白粒率26%,堊白度6.3%, 透明度3級,鹼消值5.7,膠稠度42mm,直鏈澱粉含量25.3%,蛋白質含量11.2%。經鑑定苗葉瘟5級,穗瘟5級,白葉枯病3級。苗期耐寒力強。
用陸18S選配的雜交早稻組合已有陸兩優63陸兩優106陸兩優28等3個通過省級審定,已推廣面積6-7萬公頃,在長江流域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陸18S的繁殖可在湖南本地用冷水灌溉繁殖和在海南冬春繁殖,其制種可在湖南湘中南海拔300-400米的丘陵和山區夏季(抽穗揚花期在7月25日-8月20日)進行。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