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集鎮[江蘇省宿城區]

陳集鎮[江蘇省宿城區]

宿遷市宿城區陳集鎮是蘇北地區著名的楊樹之鄉、奶牛之鄉、玉米之鄉、電力之鄉,素有宿城區南大門之稱,地勢平曠,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氣候宜人,是蘇北農業大鎮。陳集鎮位於宿城區南部,全鎮總人口45850人,總面積68.66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行政村,分別是龍潭、廟莊、五堡、河東、陳中、閘塘、鮑河、徐元、倉王、夏圩、王莊、陳集、倉圩、伏堯、陸圩。陳集鎮人傑地靈,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備,投資環境優越。交通區位優勢突出,工業體系健全,配套設施完善。目前已形成板材加工、服裝加工、精密器械製造、建築材料、奶牛養殖等五大支柱產業,高效農業如火如荼,特色養殖、設施蔬菜等已具規模。

基本信息

簡介

陳集鎮[江蘇省宿城區]陳集鎮[江蘇省宿城區]

陳集鎮位於宿城區南部。面積68.67平方千米,人口45910人(2009年)。轄1個居委會、15個行政村。232省道過境。

基本情況

陳集鎮位於宿城區南部,東與屠園鄉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別與泗洪縣歸仁鎮、金鎖鎮隔河相望,北隔後鹽河、民便河分別與羅圩鄉和洋河鎮為鄰。徐宿淮鹽高速公路擦肩而過,洋青公路貫穿南北。全鎮總人口45850人,總面積68.66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行政村,分別是龍潭、廟莊、五堡、河東、陳中、閘塘、鮑河、徐元、倉王、夏圩、王莊、陳集、倉圩、伏堯、陸圩。2007年全鎮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4萬元、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9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38元,同比分別增長27%、18%和17%。

沿革

1949年設西陳集鄉,1959年改西陳集公社,1983年置西陳集鄉。位於泗洪縣北部,距縣城28千米。
1996年,面積78.6平方千米,人口5萬人,轄陳集、廟莊、王莊、倉圩、畢圩、鮑河、閘塘、曹橋、紅廟、徐園、捐元、夏圩、龍潭、陳中、五堡、河東、伏堯、旗桿、倉王、陸圩等20個行政村。
2003年,轄陳集、陳盛2個居委會和王莊、廟莊、倉圩、陸圩、閘塘、鮑河、紅廟、閘口、徐園、龍潭、陳中、王堡、河東、伏堯、旗桿、倉王16個行政村。2004年,將泗洪縣的陳集鎮劃歸宿城區管轄。紅廟、閘口2村現屬洋河鎮。

下轄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1302109:
~001121陳集居委會
~200122王莊村
~201220廟莊村
~202220倉圩村
~203220陸圩村
~204220閘塘村
~205220鮑河村
~208220徐元村
~209220龍譚村
~210220陳中村
~211220王堡村
~212220河東村
~213220伏堯村
~214220旗桿村
~215220倉王村
~216220夏圩村

自然地理

宿遷市宿城區陳集鎮是蘇北地區著名的楊樹之鄉、奶牛之鄉、玉米之鄉、電力之鄉,素有宿城區南大門之稱,地勢平曠,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氣候宜人,是蘇北農業大鎮,全鎮總人口46125人,總面積68.55平方公里。

資源條件

陳集鎮人傑地靈,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備,投資環境優越。交通區位優勢突出,便捷的交通為陳集全方位架起了通向海內外的彩虹。工業體系健全,配套設施完善。目前已形成板材加工、服裝加工、精密器械製造、建築材料、奶牛養殖等五大支柱產業,高效農業如火如荼,特色養殖、設施蔬菜等已具規模。這裡人力資源豐富,東與屠園鄉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別與泗洪縣歸仁鎮、金鎖鎮隔河相望,北與洋河鎮為鄰,區域交界處的勞動力可直接進入園區企業就業。對所有落戶企業,建立終身幫辦制,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牽頭、一位工作人員脫崗專職幫辦,全過程保姆式服務。

優勢產業

木材產業園

一、陳集鎮木材產業園現狀
陳集鎮木材加工產業園區,位於陳集鎮南端、洋青路兩側,規劃總面積320畝,其中已建成部分占地130畝,新建設部分占地45畝,預留區占地145畝。園區現有科技木企業3家、板皮加工廠6家,用工445人,年產科技木24200立方米,銷售收入9680萬元,年創利潤約1000萬元,實現稅收150萬元,產品主要銷往浙江、蘇錫常等地,目前市場行情供不應求。
二、陳集鎮木材產業園發展目標及思路
依託本地板材初加工區的產業優勢、宿城區南大門的區位優勢、宿宿淮鐵路和徐宿淮鹽高速公路的交通優勢,按照“統一規劃、充分論證、梯度發展”的原則,今年內木材加工企業發展到5家,產量5萬立方米,稅收250萬元。2011年,發展到10家,產量10萬立方米,稅收500萬元。計畫用五年時間,進駐各類企業20戶以上,新增就業3000人以上,使園區框架基本形成。到2015年將該區域建設成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大、創稅能力強,並具有設計科學、布局合理、風格獨特、設施完善等特點的工業園區,將陳集鎮打造成華東地區著名的木材集散地及科技木生產基地。
三、陳集鎮木材產業園建設措施
1、根據木材加工業的行業要求,確定入駐企業最低2條生產線,場地面積不超過10000平方米,標準廠房不低於3000平方米,避免園區企業小、散、亂的問題。
2、通過騰籠換鳥和盤活存量,置換原有的5家板皮廠及閒置廠區土地50畝;搬遷民居30戶,整理土地50畝;收回現有效益低下的養殖場,整理土地40畝,達到可用土地140畝,計畫投資250萬元,解決用地瓶頸。
3、園區內設立園區管理委員會,對園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統一負責園區建設、項目申報、證照辦理等事務,為入園企業排憂解難,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發展狀況

陳集鎮大學生村官高效農業示範園陳集鎮大學生村官高效農業示範園

高效特色農業規模巨大。食用菌生產面積達800萬平方尺,蔬菜大棚60個;桑園面積7900畝,年產乾繭1.5萬多擔;楊樹5000多畝35萬株;養殖禽類50多萬羽。1.5萬畝粳稻示範區和洪澤湖牌標準化蠶桑生產基地及1.5萬畝稻麥生產基地分別通過省、市級驗收。
經濟發展載體不斷壯大。規劃2萬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建成使用,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農村專業市場50強”。規劃260畝的工業集中區啟動建設。村村通上了水泥路。
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教育事業成績突出,陳集中學2006年中考獲全區綜合考評第一名。平安創建和法治建設工作紮實開展,社會治安狀況良好。

招商引資

陳集鎮緊緊圍繞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強化責任、嚴格獎懲,創新方法、主動出擊,貼心幫辦、強力推進,按照二線工作法,書記帶一組專門外出抓招商,鎮長帶一組在家專門抓幫辦,全力招商,全員招商,全心招商,招商引資工作開創了新局面。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額4870萬元,投資1.5億元的幸運草紡織工業園、投資8000萬元江蘇華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產出口精密醫療器械的同輝醫療器械廠、生產外銷型科技木的宿遷市恆林木業有限公司、集立體高效農業、婚紗攝影、自助採摘為一體的綠之韻生態觀光園等項目先後落戶陳集,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的跨越。

工業經濟

充分利用陳集鎮的木材資源和加工優勢,推動木材產業升級轉型。木材產業園區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陳集鎮有大小板材廠1400餘家,年加工木材80萬立方。占地約1000畝的木材初加工園區已聚集800餘家木材加工廠,正在邀請揚州大學進行產業規劃,占地320畝的木材深加工產業園已初具雛形。2010年,完成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89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3.71億元;淨增規模以上企業2個;新增投資千萬元以上龍頭企業1個。

農業

一是高效農業發展勢頭強勁。依託現有的夏圩大學生村官高效農業示範園、益民蔬菜合作社、夏圩養殖場等高效設施農業基地,進一步擴大規模,新發展500畝夏圩高檔大棚蔬菜園和300畝王莊綠之韻生態觀光園葡萄園。目前夏圩高檔大棚蔬菜園已完成土方工作,2011年初完成附屬設施建設,投入使用。綠之韻生態觀光園,科技含量高,摒棄傳統灌溉模式,全部採用現代化滴灌技術,大大節約水資源,體現了節約環保的低碳生產模式。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010年4月份投資30萬元,建設西民便河滾水壩一座,攔截西民便河水,解決15座泵站灌溉用水問題。投資20萬元,架設龍潭臨時泵站一座,受益農田2000畝。9月特大暴雨災害之後,按照“六個統一”的要求,籌資80萬元開展洋青路綜合整治工程,新建高標準涵橋56座,疏通了全長13200米的洋青路路邊溝系,為農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城鎮建設

居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快速推進。全鎮5個集中居住區同時啟動,其中五堡小區已入住40%,陳中、陳集、河東小區已經部分建設完成。占地300餘畝,規劃總居住戶數為1600戶的王莊小區被評為“市十佳農民集中居住區”。鎮村道路建管水平進一步提高。積極貫徹科學、適用、經濟、安全、環保以及以人為本、服務“三農”的指導思想,堅持把農村公路建養作為工作重點,鋪設了陳中及夏圩兩條共2.7公里長的四級路,補植綠化面積近3000平方米。全年建設農村道路8.7公里,總計投入217.5萬元。環境綜合治理成效明顯。在全力抗災自救的同時,按照“三精”要求,以“三清”為重點,全鎮18個村居,累計上機械80台、人工7600人次,全面做好陳集鎮境內10條大中溝、227條小溝、4條流經河流、2條內河、3條引河的清理,共清理水草、垃圾等雜物2000餘噸。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大大提高了全鎮民眾的生活質量。

社會事業

教育文化投入不斷加大。按照教育現代化驗收標準,加大教育投入,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文化活動中心投入30萬元,硬體設施進一步完善,豐富和改善了廣大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計生工作日趨規範,開展計生幹部“九上門”活動,增強服務意識。認真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不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大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計生工作管理機制。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新農保實現全覆蓋,新農合參合率98%。

平安創建

成立了矛盾大調解中心,聘請經驗豐富的4名退休老書記、村組幹部,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切實維護穩定,積極開展糾紛排查活動,深入各村組農戶家中調解。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以村綜治辦規範建設為重點,實施達標工程,2010年,已建成15個村綜治辦和警務室。加強技防建設,建成科學防範體系。建設兩個10戶聯防平台,電話10戶聯防3500多戶。把綜治工作納入鎮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畫,開展社會矛盾糾紛大排查,強化法律法規的宣傳。社會治安明顯好轉。2010年,被評為市“平安建設先進單位”。

領導介紹

胡明(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負責招商引資、幹部、人事工作。
海建國(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負責財稅、安排重大項目幫辦、目標考核、爭先進位工作。
紀玉忠(人大主席):主持人大工作。分管社會穩定、信訪、政法、綜治、法治工作。
潘茂志(黨委副書記):分管政工、農業農村、脫貧攻堅等工作。
陳海棠(紀檢書記):負責紀檢監察、黨風廉政、重大項目督查和作風效能建設、黨政辦及婦聯工作。
王立新(宣傳委員):分管宣傳、統戰、宗教、外事、旅遊、文廣電工作,協助抓好目標考核工作。
韓爭(組織委員):分管組織、關工委、老齡委、工會工作,負責文字材料。
張永禮(副鎮長):分管計畫生育、醫藥衛生、康居示範村工作。
胡愛民(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交通運輸、民政、殘聯和紅十字會工作。
張國華(副鎮長):分管工業、輕信、統計、商務、科技、審計、電力、工商、郵政、電信、木材產業園工作,協助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兼任工業園區主任。
孫業寶(人大副主席):負責人大日常工作,分管教育工作。
靳如國(黨委委員、人武部長):分管人武雙擁、國土規劃、城建城管、環衛環保工作。
陳晨(團區委副書記、黨委委員、徐元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分管團委,協助潘茂志同志抓好農業農村工作。

交通

公路:徐宿淮鹽高速公路擦肩而過,距離徐宿淮鹽高速洋河出入口僅3公里,到宿遷市區僅半小時,洋青公路貫穿南北。
鐵路:即將投入運營的宿宿淮鐵路穿境而過。
河運:京杭大運河穿越城區,通行噸位2500噸,在宿遷境內112公里。境內河通航里程達898公里。
空港:鄰近有徐州觀音機場、連雲港白塔埠機場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海港:距連雲港港口130公里,距上海港560公里,均有高速路網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