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鎮

金鎖鎮

金鎖鎮,古稱金鎖關,由古代的關卡而得名,為古代的兵家要塞。地處江蘇省泗洪縣的東北片,為泗洪的北大門。全鎮總人口約為4萬,行政區域土地面積7800公頃,耕地4423公頃,水域面積3萬畝,物產資源豐富,為鎮域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基本信息


農業發展

金鎖鎮金鎖鎮
農業上,金鎖鎮土地為沙、淤泥二合士,非常適合各類經濟作物的種植,是泗洪的老棉區,種植業以傳統作物小麥豆類水稻為主,金鎖鎮圍繞“做強林木板材業、調優種植業、培育壯大流通業、促進產業化升級”大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文章。主要以“三擴一發展”為手段。一擴油菜,複種面積達0.7萬畝,二擴瓜菜,複種面積達到2098萬畝。三擴棉花,面積達到1.1萬窗。發展中藥材種植,共種植中藥材3000畝。在食用菌和花卉種植上也有較大程度的發展,分別種植了39萬平方尺、500畝,問時該土壤也適應多品種樹木生長,境內林木資源十分豐富,有成片林1.5萬畝,農田林網6萬畝,多為意楊,木質優良,是木材加工業的良好原料產地。

工業發展

金鎖鎮金鎖鎮
工業上,緊緊圍繞“工業興鎮”的目標,把發展工業經濟和私營個體經濟作為首要工作任務,通過招商引資、盤活閒置資產等舉措,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2008年全鎮實現工業產值2.6億元,同比增長20%,銷售收入2.32億元,同比增長21.%,利稅2900萬元,同比增長28.3%,列統工業增加值1660萬元,同比增長32.8%。在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我們把發展私營個體經濟作為“強鎮富民”的重要途徑,實行領導掛鈎服務制,扶大戶、樹典型,積極扶持,強化服務,大力整治經濟發展軟環境,努力為私營經濟的發展創造優越的條件。金鎖鎮私營個體企業達到34戶,全鎮個體工商戶達到348家,私營個體經濟入庫稅收占全鎮財政總收入達到26%。在洋青線兩側本著“先發展、後規範”的原則,先後發展板材加工企業50餘家,在全鎮形成了以板材加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金鎖鎮幹部民眾的不懈努力下,金鎖鎮經濟發展勢頭訊猛,經濟發展呈現良性循環之狀。金鎖鎮上下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團結拼搏,務實苦幹,鎮域經濟取得了跨越性的發展,財政收入從2006年的430萬元上升2007年1002萬元,成為泗洪縣僅有的三個財政收入突破千萬元的鄉鎮之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億元,同比增長了18%,工業總產值4.6億元,工業增加值1.29億元。其中50﹪來自木材加工企業。板材業的興起與健康發展給金鎮的經濟帶來了蓬勃的生機。

金鎖鎮金鎖鎮
金鎖鎮現已形成了沿洋青路、梅金路、曹金路分布的板材加工經濟帶,“三線一區”的產業集群的雛形基本形成。從2001年起,乘宿遷市建設“綠色宿遷”,“楊樹產業年”之東風,很多有識之士,看準金鎖鎮境內有成片林1.5萬畝,農田林網6萬畝,活立林蓄積量達到30萬立方米的林業資源與地理優勢,大力投資發展板材加工業。從十幾家的小規模的板材企業發展到如今110家,七年時間,數量翻了近十倍。在現有的板材加工企業中,其中有銷售額達500萬元的規模板材加工企業達10家,固定資產投資額超千萬元的板材加工企業8家,市級農業產業化板材加工龍頭企業1家,縣級農業產業化板材加工企業2家。

發展原有單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然會受到技術、信息、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難以長期處於不敗地位;因此組建行業協會就顯得猶為重要。它可以加強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創造穩定、和諧的競爭氛圍,保持差異化競爭和互動競爭的平衡與協調,最終形成資源與技術共享、信息與風險共擔的產業集群,從而促進企業的穩步發展。另外,很多企業在政府的資金、信息、貸款服務等扶持下,以擴大規模尋找外界合作為突破口,尋求企業新的生存空間。2001年金鎖鎮能人陳利軍建立的利陽板材廠,原先是一個只有20多人的小木材加工企業,2006年與揚州客商萬勇先生共同投資2000萬元,成立三鑫木業有限公司,生產科技木,現如今,年銷售收入達1200萬元,實現利稅120萬元,解決就業人員270人。金鎖鎮像這樣的企業已有8家,共解決3000多人就業,充分利用了金鎖鎮的勞動力資源。

特色產業

金鎖鎮金鎖鎮
金鎖鎮的板材加工業快速發展,大大小小規模企業共有101家,基本上都是鎮上農民自己創辦的。“這些板材廠老闆剛開始都在別的板材廠里打工,慢慢地積累了一些經驗後便萌發了自己創業的念頭,就多方學習考察,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創辦了板材加工廠。現在鎮裡的板材加工廠多了,一些農民就做了送木材的生意,有的是去周邊鄉鎮收購木材再賣給板材加工廠,有的是自己家種樹,砍伐後賣到板材廠去。許多上海浙江山東的老闆經常來金鎖鎮採購產品,一些農民就看準機會做起了飯店、旅社的生意來,金鎖鎮的板材加工帶動了全民創業啊!”金鎖鎮黨委書記姚海波侃侃而談。

金鎖鎮黨委政府近年來充分發揮本地林木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木材加工業,做大做強私營個體經濟,今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個,私營企業16個,個體工商戶167戶,私營經濟成為該鎮的一個重要經濟成長點。金鎖鎮還大力開展全民創業活動,採取鼓勵黨員幹部帶頭創業、三套班子成員掛鈎幫扶、加大軟環境整治力度、內培外引等多項措施,不斷掀起全民創業新高潮,全鎮已創辦私營工業企業109個,個體工商戶728戶,特別是沿洋青路金梅路兩側的民營工業集中區粗具規模,經營面積達1.5平方公里,板材、糧食、棉花加工企業98家,實現勞動力就地轉移務工2000多人。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充分發揮了金鎖鎮勞動力多的資源優勢,多渠道向外輸出勞務7000多人,其中境外輸出31人,系統培訓城鄉勞動力900多人。金鎖鎮的板材加工業不僅帶動了全民創業,還解決了全鎮4500人的務工問題。金鎖鎮板材加工業的壯大發展大大提高了全鎮農民的種樹積極性,也激發了全鎮農民的創業潛能。

社會事業

金鎖鎮金鎖鎮
小城鎮建成區面積73.3公頃,鎮區常住人口0.6萬人。按照小城鎮建設的“四加一”標準,不斷擴大鎮區面積,拓展集鎮區功能,完善各項基礎設施。2006年根據該鎮“東延北進”的小城鎮發展思路,開發該鎮東小區,共修建“東延北進”水泥路面2230米,計11550平方米,路兩側配套路燈23個,綠化上銀杏230株。同時引入蘇州房地產開發商開發商住樓及小區住房 3450 平方米。共擴展鎮區面積0.8平方米。擴建新區的同時,加大改造原有鎮區力度,引入洋河地產商利用原供銷社院內閒置土地開發金鎖商貿城,建成商住樓3棟,計11000平方米。完善鎮區基礎設施上,全鎮共投入23.2萬元完成綠化2030平方米,硬化7095平方米

金鎖鎮建有國小13所,其中完小5所,中學1所。國小有在校生3738人,教職工280人,2006年圍繞完善“三新一亮”工程大力開展建設。學校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中國青少年素質發展示範基地”等,在省關工委、省教育學會組織的中國青少年讀寫大賽中獲“江蘇省優秀組織獎”。金鎮中學有教職工123人,在校生2235人,總面積10.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各種教學設備齊全,總資產750萬。金鎮中學通過省“三新一亮”工程驗收,被縣教育局授予“創建學習型組織優秀獎”,該校現在正圍繞重塑名校輝煌,而奮力拚搏。

金鎖鎮金鎖鎮
金鎖鎮有醫院1所,衛生院1所,衛生室13個。醫院是由原改制後金鎮醫院和私營博愛醫院組成,有各類醫學技術人員37人,病床82張,總資產460萬元,設施齊全,可以做各類常規手術。金鎖衛生院有在編人員3人,具有完整的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控制及傳染病監測功能,2006年全鎮“四苗”接種率98.7%。

“農村新五件實事”工件中:2006年全鎮新增改水受益人口3000人;建設農村公里22。2公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加人數26320人。2006年全鎮計畫生育人口出生率7.8‰,計畫生育率 95.4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