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躍紅

陳躍紅

陳躍紅,貴州省貴陽市人。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系主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專任副教授(1994);校管崗位(A3級);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基本信息

簡介

陳躍紅;男性;國籍:中國;籍貫:貴州省貴陽市
現居住地:北京市海淀區
任職單位: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現職:北京大學中文系副系主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專任副教授(1994);校管崗位(A3級);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主要學歷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候選人(1999-至今,導師為 W·L·Edema教授,現任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碩士(1991,導師為樂黛雲教授);貴州大學文學士(1982)。

海外學習經歷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訪問學人(1992),師從安東尼·泰特羅教授(Antony Tatlow)(前國際布萊希特學會主席)學習戲劇和比較文學理論。 荷蘭萊頓大學訪問學人(1996),師從伊維德教授(W·l·Edema)(當時為萊頓大學文學院長,漢學院長。)學習西方中國文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專業教學和研究領域:比較文學理論;比較詩學;西方中國文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漢譯外國文學教學與研究;對外漢語以及中國文學教學。
開設課程: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和國外大學開設過十多門課程。其中主要有:“比較文學原理”、“比較文學原著選讀”“西方中國文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研究”“比較詩學”、“比較詩學原著選讀”、“中國文學的域外讀解”等。
指導研究生:自1994年以來,作為研究生導師,先後指導過17名(中外)研究生,已畢業12人、4人赴美國哈佛、芝加哥等名校攻讀博士學位,2人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同時協助樂黛雲教授指導過兩名博士研究生。
海外工作經歷:韓國國立忠南大學交換教授(1999—2000)。台灣實踐大客座教授(2003春季學期)。
社會和學術團體職務: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中文系黨委委員,研究所黨支部書記。

個人主要著述

A 著作:
1,《歐洲田野筆記》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2,《比較文學原理新編》(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2002年列入國家十五重點教材,已7次重印)
3,《比較詩學導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即出)
4,《比較文學》(合作),1997年,(國家教委“95”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已四次重印)
5,《中國語特講》(合作),韓國忠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6,《中國儺文化》(合作),新華出版社,1991年
7,《文學的現狀與構想》(合作),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
B論文(自1991年以來部份論文):
1.語言的激活:言意之爭的比較詩學分析, 《文學評論》,1994,4。
2.走出困擾--文化交流中的誤讀,《國外文學》 1994,2。
3.闡釋的權利--當代文藝格局中的比較詩學,《北京大學學報》 1994,1。
4.文化壁壘,文化傳統,文化闡釋--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誤讀與出 路,載《獨角獸與龍:中西文化交流國際會議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5..活句與死句:道家美學的語言策略,載《面對世界--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三屆年會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8
6..天國的豎琴:中西詩學中的死亡意識分析,載《第十三屆國際 比較文學大會中國學者論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7..漢語詩學闡釋理論的轉化與重建,載《環太平洋文學與文化國 際研討會論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5
8..歷史語境與學科定位,載《東方叢刊》,1995,3
9.後現代與中國美學風範,載《社會科學探索》,1995,5
10.後現代思維與中國詩學精神,載《北京大學學報),1996,1
11.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文化挑戰,載《中國社會科學》,1996,1
12.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文化挑戰,載《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1997年第四期。
13.虛擬現實與反面烏托邦,載《通俗文學評論》1996,3。獲湖北省“改革、發展、穩定”專題優秀論文獎,1997年。
14.走出古典的泥沼,載《中國比較文學》1997,1.《新華文摘》1997年第七期全文轉載.
15.改良的西方話語與中國文化發展的現實,載《中外文化與文論》第二集,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年。
16.儺文化奇觀,載《中華文明之光》(第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17.西方理論與中國傳統文論的現代闡釋(1),在《東方叢刊》1999年第一期。
18.文化的冷感,載《跨文化研究》第二集,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5月。
19.文學合法性的挑戰,載《中外文化與文論》第六集,四川大學出版社,1999年。
20.學術的國家意識與國際意識,載《中國比較文學》1999年第二期,上海。
21.誤讀與悟讀,載《文化傳遞與文學形象》,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22.文化的慣性與出軌,載《跨文化研究》第三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1月
23.比較詩學:成規與突圍,載《邁向比較文學新階段——中國比較文學第六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24.“學術國際化”種種,載《天涯》2000年第四期》。
25.漢學家的文化血統,《國際漢學》第八輯,2003
26、闡釋學與比較文學,載《多邊文化研究》第一卷283-311頁,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
27、西方理論與中國傳統文論的現代闡釋(2),載《多邊文化研究》第一卷262-282頁,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
28、文本:在網路空間狂歡,載〈文藝爭鳴〉,2002年1期,獲第三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三等獎(2003)
29、也走自己的路——對話錄之一,載《世紀印象——百名學者論中國文化》,華齡出版社2003年。
30、比較文學學學科身份與體制建構,載《中國比較文學》2003年,第二期
31、網路時代與比較文學的發展,載《中國比較文學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一期。
32.比較文學:學科規範與學科建設,載《第七屆中國比較文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
33、向生而死:論中國文學中的生命意識。載《多邊文化研究》第二卷,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比較文學的學科身份與體制建構,載《中國比較文學》200年,第一期
34、Cultural Barrier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Cultural Misreading.載於LA licorne ET LE DRAGON,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35、By Experiencing Life to Comprehend Death : the sense of life in Chinese literature .載《東亞比較文學史》(中日韓合編),第一卷。2004年即出。
36、(音像作品)《儺的文化精神》(主撰主講),為“中華文化講座電視系列片”之一。中美合作出版,1994年。
37、(音像作品)《儺文化奇觀》(撰稿主持),“中華文明之光”專題系列之一,中央電視台,1998年。
獲獎情況(1993年以來)
1、《儺的文化精神》(主撰主講),為“中華文化講座電視系列片”之一,獲首屆全國優秀教育音像出版物集體一等獎。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1996年。
2、《比較文學概論》課程,(四人合作),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1997年。
3、《虛擬現實與反面烏托邦》,論文,湖北省“改革、發展、穩定”專題優秀論文獎,1997年。
4、《天國的豎琴》北京大學第四屆社會科學論文獎二等獎,1994年。
5、《走出古典的泥沼》,北京大學第六屆社會科學論文獎二等獎。1998年。
6、韓國基金獎(研究獎),1998年12月。
7、北京大學安泰教學獎,2001年。
8、文本:在網路空間狂歡,獲第三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三等獎(200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