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賁[中國石油地質專家]

陳賁[中國石油地質專家]

陳賁,石油地質專家。湖南長沙人。193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地質系。後任玉門礦務局工程師。1945年至1947年赴美國進修。回國後,任中國石油公司上海勘探室工程師。建國後,歷任石油工業部總地質師、青海石油局研究所地質師、中國地質學會第二十六屆理事。曾提出建立全國石油儲量委員會、石油勘探工作應以儲量指標為主等建議。1959年負責編制了青海冷湖油田開發方案。最早提出冷湖地區侏羅系生油的觀點,並總結了冷湖油田斷塊油氣藏的富集規律,對中國斷塊油田研究起了借鑑作用。

基本信息

簡歷

陳賁 陳賁

1914年2月15日 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祖籍福建閩侯)。

1920年 隨父母離開長沙遷居北平。

1920-1928年 在北平讀完高小。

1928-1934年 在天津南開中學學習。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地學系。

1934-1935年 “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爆發後,參加清華大學糾察隊守衛隊。

1935-1936年 清華、北大、南開三校組織南下宣傳團,陳賁為第三團團員。

1936-1937年 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在湖南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陳賁南下入校。

1937-1938年 加入山西臨汾八路軍總部炮兵團。三個月後,去雲南昆明,入西南聯大繼續學業。

1938-1939年 由西南聯大地學系畢業,入重慶國民政府中央地質調查所。

1939-1940年 受孫健初之邀,去玉門老君廟油礦工作。

1940-1941年 陪同翁文波進行地球物理探礦。

1941年 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3-1944年 在玉門老君廟油礦工作。

1944-1946年 去美國考察學習兩年。

1946-1947年 由資源委員會派往台灣對石油資源狀況進行調查。

1947-1948年 參加由中國石油公司等組成的調查團,在甘青一帶進行地質調查。

1948-1949年 在玉門老君廟油礦工作。

1949-1950年 在中國石油公司工作。

1950-1953年 任陝北勘探處副處長。

1951-1953年 調北京石油總局任地質勘探處主任地質師。

1953-1956年 任石油部勘探司第一任副總地質師。

1956-1958年 在石油工業部工作。

1958-1966年 下放青海冷湖油田任地質師。

1966年6月15日 去世。

生平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陳賁,字偉志,原名國澤,別名世人,1914年2月15日生於湖南省長沙市。陳賁從小聰明伶俐,祖父母對他格外喜愛,6歲時隨父母由長沙遷居北平讀國小,升高小時又同弟弟國砥隨父親到了武漢。一年後遷居上海,不久父親又帶全家經天津返北京求職。陳賁從長沙—武漢—上海—北京前後輾轉8年,到14歲才讀完高小。1927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民間對依附帝國主義的官僚軍閥深惡痛絕,通稱為“賣國賊”,年僅14歲的偉志以“國澤”與“國賊”音近為恥,遂取“虎賁”之意,改名為賁,立志報國。在南開中學的6年中,專心學業,很少回北京同家人團聚,常利用假期博覽群書,以後之所以選擇“地質”專業,是受宋代科學家沈括影響很大,推崇其“由雁盪等山的地形,認識水的侵蝕作用”、“從太行山岩石中生物遺蹟,推論沖積平原形成的過程”等地質學的論述。陳賁20 歲以優秀成績從南開中學畢業,同年考入清華大學地學系。

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爆發了“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陳賁是清華大學糾察隊的骨幹,並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隊”)。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面對日本侵略軍的囂張氣焰,陳賁義憤填膺,參加了中共北平市委組織領導的戰地服務團,同工農一起,直接為抗日戰士做後勤服務工作。夏末秋初,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在湖南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陳賁隨校南下。1938年1月,陳賁、李鼎聲一行14人,經武漢、鄭州、潼關,到達山西臨汾,找到了八路軍總部辦事處。“民先隊”總隊長李昌介紹他參加八路軍總部炮兵團,被分配到觀測隊,兩個月後調至團參謀處教研室當數理教員,負責排以上幹部數理課教學。他教學非常努力認真。

1938年秋,陳賁為適應形勢變化需要繼續深造,以提高報效祖國的能力,到昆明入西南聯大補學完地質系學業。1939年春畢業後進入重慶國民政府中央地質調查所工作。1940年到玉門老君廟油礦勘探室任地質師。1941年4月經王道一、刁德順介紹,在老君廟油礦西河圓門後坡宿舍里,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三人成立了中共老君廟黨支部。1945年春,資源委員會派陳賁前往美國考察學習兩年。至1946年6月,他因抗日戰爭勝利要儘早返回建設祖國而主動要求縮短考察學習時間,提前回國。陳賁回國後,資源委員會派他到上海新成立的中國石油公司地質勘探室擔任地質師。此時,他的夫人黃佩文也遷來上海。不久,陳賁等赴台灣調查石油狀況。1949年上海解放以後,陳賁繼續在上海石油公司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政務院燃料工業部成立石油管理總局,在西安設陝北地質勘探處,張俊任處長,陳賁任副處長。1951年,陳賁總結了四郎廟構造鑽探成果,提出了改進延長統物性的意見和錄井工作規範化的建議。1952年,陳賁調任北京石油管理總局地質勘探處主任地質師。期間,他努力改進中國的石油勘探方法,建立了地面操作規程,科學地規範了石油勘探工作。1955年,被中國地質學會第26屆代表大會推選為理事。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成立石油工業部。9月,陳賁出任石油部勘探司第一任副總地質師。1957年因書面提出《對現行的計畫任務辦法的意見及修改建議》而被撤職降級、開除黨籍,錯劃為右派。1958年7月,陳賁下放到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冷湖油田被監督勞動,並在青海石油管理局任地質師。1966年6月15日,陳賁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判衝擊後自殺,時年52歲。1979年平反。他的遺體被遷葬於青海油田的公墓內,並立碑紀念。

突出貢獻

1941年9月,陳賁陪同著名地質學家黃汲清及其助手卞美年、畢慶昌、曾鼎乾等沿河西走廊至老君廟、石油溝、青草灣進行地質考察,並積累了豐富的地質資料。同時與孫健初一起,勘查了老君廟油田外圍地區,諸如寬台山、永登、古浪、武威、民樂、山州、永昌、酒泉、敦煌等,詳細研究了甘肅青海一帶產油希望區域的地質情況,合作寫成《甘肅玉門寬台山北窯地質初步報告》及《甘肅永登、青海民和上旋子及馬廠原一帶油田地質簡報》(現藏中國地質資料館)。

1941年12月,孫健初赴美國考察,油礦局石油勘探工作由陳賁負責。至1944年冬,陳賁獨立完成了《三年來玉門地區勘探成果》總結和被石油地質界稱之為對陸相沉積侏羅紀地層生油理論頗有見地的《玉門油田油母岩層之討論》。文中提出了“玉門油田生油層為陸相上侏羅紀”的論斷,並且明確指出:“祁連山南麓的青海上侏羅紀地層,亦甚發育,沿山麓應為產油區,有發現油田之可能。”陳賁的這一學說,是繼20世紀30年代末地質學家謝家榮、40年代初潘鍾祥教授、黃汲清教授之後,經過多年實地調查與綜合研究,又一次提出的陸相沉積地層生油理論,對西方學術權威所謂關於中國“陸相地層,是不能生油形成油藏”的斷言是強有力的一擊。著名石油地質學家杜博民教授稱讚他的學說“頗有見地”。

陳賁根據“陸相生油理論”,於1956年4月隨部長助理康世恩到克拉瑪依調研,同杜博民、張愷等專家們就是否要在該地區進行大面積地質勘探開展討論後,提出在克拉瑪依—烏爾禾地區部署10條東西大剖面,以了解其含油範圍和富集區。部領導採納了這一建議。同期,陳賁還提出在華北平原找油的建議。不久石油部開始在華北地區鑽探第一口基準井——華1井,為環渤海區域後來發現勝利油田、華北油田和遼河油田打下了基礎。

學術論文

陳賁於1958年7月下放到青海冷湖油田之後,把精力全部傾注在冷湖油田的勘探開發和建設上。他的兩腳踏遍了戈壁沙灘,認真研究地質資料。在寒冷的冬季,他穿著老羊皮,大氈靴,伏案製圖或編寫報告。40年代他就提出祁連山南麓有發現油田之可能,50年代來到青海冷湖,他發誓要在侏羅系地層中找出石油來。1958年9月13日,冷湖五號構造1高點的地中4井日噴油800多噸。1959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將地質勘探和油田開發技術工作交給陳賁負責,他很快組織編制出冷湖油田開發方案和年度配產方案。他雖然身處逆境,卻仍然認真從事研究工作,提出冷湖油田第三系油源來自侏羅系,列舉了大量根據,令人信服。他認為冷湖油田第三系構造疊置於侏羅系古構造之上,古油藏破壞之後向上運聚於第三系構造之中。建議淺層、深層構造應該兼探。1960年,他提出冷湖第三系不具有生油條件,其特徵是沿斷層運移的次生油藏。在這一論點的指導下,他主持擬定的深17井,在侏羅系地層中見到工業油流。勘探實踐又一次證實了陳賁論斷的正確性。之後他對青海柴達木盆地西部提出鑽探深層(下第三系)的建議,這些意見都被後來勘探所證實。

1963年,陳賁寫出了論文《探勘侏羅系尋找新油藏》,明確指出:“冷湖區的原生油藏推斷存在於侏羅系之中”,“既然第三系油藏是經沿斷層垂向運移形成的,其分布受著原生油藏的控制,那么尋找侏羅系的原生油藏必然成為尋找油田的新方向,冷湖北部區應有侏羅系油藏存在的根據。”陳賁的侏羅系生油學說指導著青海油田的發展。1998年5月,《人民日報》登載了一條訊息《柴達木發現巨厚生油層》,文中說:“在柴達木這一區域侏羅系生油烴源岩幾種連片分布範圍2.3萬km2。其中厚度超過1000m的分布面積達6000km2,厚度達800m的分布面積1.36萬km2。”侏羅系生油學說推動了西北石油工業的發展,更印證了陸相生油理論的正確性。1963年後期,陳賁研究總結出冷湖油田斷塊油氣藏的富集規律。這一研究成果,對其他地區斷塊油田的研究,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