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園書庫

為了找到書上記載的賁園書庫所在地和平街16號,硬是讓我和搭檔忙了一番。 順著線路,我們到了賁園,卻失望的被隔離在鐵門之外。 回來查詢資料了解到,賁園的創建者是清時的學問家嚴雁峰,賁園即是他的號了。


和平街16號,埋沒著一棟老宅。老宅名為“賁園”,又名“嚴谷孫書庫”。他曾是民國時期成都著名的藏書樓,其藏書和刻書在四川乃至中國都占據有一席之地。著名書畫家張大千先生和書庫的主人嚴谷孫關係甚好,他曾帶家眷、弟子及仆傭多達40餘人住在這裡。賁園也是張大千從敦煌臨摹壁畫歸來整理寫生、加工素材的主要場所。
為了找到書上記載的賁園書庫所在地和平街16號,硬是讓我和搭檔忙了一番。所有的查詢方式我們都試了,卻依舊未果。不得不佩服男同胞們對方位的敏感度,搭檔綜合了我們蒐集來的信息,判斷出大體方位,徒步尋找,竟然找到了。其實曾經的和平街16號不曾變更路名,但卻似乎誰也不知道這條老街的具體位置。它就像是一個被遺忘的世界,像是一個謎。
順著線路,我們到了賁園,卻失望的被隔離在鐵門之外。透過鐵門,雖然只看到了老宅的一個角落,但賁園流露出的高雅的書香氣息,卻不被淹沒。初春的成都,這裡的藤蔓卻早已綠得沸沸揚揚,愜意自然。三兩隻白貓,坐在院落前望著我們,我雖猜不出它們的心思,但此情此景卻會教人變得淡定坦然。據說當年的嚴府為三進的府宅,有三個大花園,翠綠的修竹環繞四圍。底層放了很多蛇,是用來防止鼠患。陶亮生先生曾這樣描繪過書庫當年的環境: “書庫建在花園中,系楠木結構,高大寬敞,外石,通戶牖,為石庫狀,周圍種植銀杏、幽篁,冬暖夏涼,清新雅潔。”而如今的賁園只剩下書庫和兩側老牆,其餘部分早已被四川省圖書館的宿舍單元樓所取代,我非常迫切的想進去賁園看看,便尋來宿舍的保全,問問怎樣可以聯繫到賁園的負責人。才得知近代的賁園住著兩戶人家,一年前就陸續搬了新房子。現在負責賁園的是曾經住在裡面的人家加之一,估計是省圖書館的老前輩吧。但保全說他很少回來,我們便留了電話,希望主人回來可以聯繫我們。
回來查詢資料了解到,賁園的創建者是清時的學問家嚴雁峰,賁園即是他的號了。嚴雁峰是秀才出身,祖籍是陝西,父母是鹽商,長年客居成都。嚴雁峰曾入成都尊經書院(四川大學前身)就學,學識淵博。嚴雁峰憑著殷實的家底,購得大量珍本書籍,並歷經10年在宅中景勛樓舊址上築成了“賁園書庫”。書庫為一座石庫狀的建築,整個建築造型簡潔大方,頗為大氣厚重,與其他中國傳統建築有著很大的區別,中部大門為圓形門洞,二樓上端有一石刻匾額,上面題著“書庫”二字,建築的四周都開有方形的小窗戶。書庫除底部的一些浮雕外,沒有其它過多的裝飾,底部刻有大象、祥雲等一些吉祥圖案,非常精美。
嚴谷孫則是嚴雁峰的養子。嚴雁峰去世後,聰穎而堅忍的嚴谷孫沒有辜負父親的厚望。幾十年之後,由他繼承的藏書由11萬卷增加到了30萬卷。1949年後,政府在接受其藏書時清點,共發現有線裝藏書30多萬卷,自刻木版3萬多片,所藏善本書達5萬卷之多,堪稱美富敵國。
如今古雅敞闊的宅第已經被一道鐵門隔開,過去的一切也早已物逝人非,昔日的翰墨書香也早已散盡,只有那兩側的老牆和兩旁古樹還在默默地繼續陪伴著它,仿佛在述說著曾經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