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全

陳良全

1962年,出生於安徽宣城的一個村莊。 1980年國中畢業後在家務農。 父母是農民。 稱為“鐵騎環球第一華人”的農民後代。陳良全已年過半百,在騎完了93個國家的旅行之後,慕名來到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第一次看到了“掛”在山崖上的篁嶺古村,被世界獨一無二的“曬秋”景觀所吸引。陳良全的艱辛還為止如此這些的物質艱苦,在近二十年的旅途中,更飽受著孤獨和思念的折磨,也正是在這身心皆苦中他堅持不懈地走了下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基本信息

陳良全

陳良全稱為“鐵騎環球第一華人”的農民後代。一本護照上,蓋滿了印,一張大大的世界地圖上,一條粗粗的黑線,在亞非大陸上蜿蜒,這是他行程的軌跡。每經過一個國家,他就在這張地圖上畫下來。記者數一數,他竟已走過了亞非兩大洲的47個國家。

陳良全說:“不得不暫止征程,原因是我的摩托廢了。只能暫時回國休整。但我從沒想過放棄,我一定會繼續走下去,用我的行動呼喚和平。因為,這是我的夢想和全部的生活。”

別人買房子,陳良全卻賣房子,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幾乎放棄了自己的一切。對陳良全來說,產生這個想法並非偶然。“中學時我讀到徐霞客的生平,那讓15歲的我熱血沸騰,明朝時的人都可以徒步走遍中國,我為什麼不能?”從1986年起,24歲的陳良全開始騎腳踏車週遊全國。

1986年8月1日,他毅然踏上了騎腳踏車週遊全國的旅程。此次旅程歷時13年零6個月。足跡遍及阿里、墨托在內的中國內地335個地、市、州、盟。

2001年底,定居蘇州的陳良全萌生騎摩托環遊世界、呼喚和平的念頭。

2003年8月7日,陳良全從蘇州出發西行,開始“呼喚和平”騎機車週遊世界之旅。 他計畫用10年時間遊歷160個國家和地區,不僅在沿途傳播人道、呼喚和平,還將拍攝各國風光、記錄旅途見聞等,並通過網際網路及時將所見所聞傳送給蘇州市紅十字會。

2004年4月初,陳良全到達阿曼,由於車體報廢,無奈之餘被迫中斷此次遊歷。

2004年7月18日的繼續環球旅行的計畫,由於贊助商無法提供契約中的贊助資金,計畫被迫推遲。

2004年8月22日,與山葉公司商談,對方同意提供一輛山葉750供他環球漫遊。

2004年9月,山葉公司為陳先生定做新車,新車完成後運往阿曼。

2004年12月10,陳良全將由北京出發前往阿曼,繼續他的週遊世界之旅。

此後,陳先生預定在2008年回到北京參加奧運會,會後會繼續他的旅程。

2010年8月1日將再次出發,週遊世界,計畫2013年12月31日完成週遊世界之旅

2014年12月6日,環球鐵騎遊俠陳良全先生慕名來到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篁嶺。

陳良全陳良全
陳良全陳良全
陳良全陳良全
陳良全陳良全
陳良全陳良全

旅途中的艱險

非洲之行,陳良全攜帶兩箱清涼油防非洲紅蒼蠅!

探險途中,糧食斷絕陳良全以紙充飢,創造了生機、也創造了奇蹟。

單人與狼搏鬥,生死一線中頑強的拼搏。

(在通往坎大哈的路上)

阿富汗戰場九死一生,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和對人類的破壞。

…… ……

…… ……

陳良全的艱辛還為止如此這些的物質艱苦,在近二十年的旅途中,更飽受著孤獨和思念的折磨,也正是在這身心皆苦中他堅持不懈地走了下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而今,他的旅途還沒有終結,他,即將踏上新一程的程途,願,勇敢無畏的他,帶著他的心愿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順利地走完剩下的旅程,返回祖國。

-------------------------------------------------------

附屬檔案:上世紀的陳良全

訪浪跡全國的『車技大王』陳良全 作者:天雲之骨

他從青海油田出發,4天翻過唐古拉山,20天穿過塔克拉瑪乾沙漠,和塔里木石油工人在一起;和克拉瑪依石油工人在一起。

他經過生與死的洗禮,走過風雪雷電的屏障,6次在死亡線上掙扎,飛沙、走石、雪崩、狼群,全不在話下。

他心中有一個永恆的信念。天南地北,歷盡磨難,矢志不改,浪跡天涯。

他——就是安徽宣州市青年,今年27歲的陳良全。是學楊剛、徐霞客“生當做人傑”的宏圖大志,還是崇拜英國人騎車探險而生誘惑;是阿彌陀佛的幽抱風懷的清游,還是為愛慕一位少女而無望比翼才孤旅坎坷?

不管怎樣,陳良全的故事吸引了我,10月末的一天,我採訪了他……

童年時代,他從課本上得知祖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在他幼小的心靈中,萌發了要走遍全國的願望。中學時代,偶然看到一本雜誌上登載了一位英國旅行家的照片和騎車到印第安人居住區探奇的介紹,更加深入了他踏破鐵鞋的慾念。於是,他開始苦練騎車技術,謀劃週遊全國。經過幾年的苦練,他的騎車特技很快在家鄉聲名大震。經過籌備,在高中畢業後,在他將出遊計畫公布後,很快得到有關方面的支持,1986年8月1日,他大膽地付諸行動了。

我暗中屈指一算,3年前應該正是他的戀愛“黃金季節”便冒然地問他是否談過戀愛,他苦笑道:“我和一位姓吳的同學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好多年同窗,我深深地愛著她,卻沒有勇氣和膽量表白,只是默默地愛,後來,她和別人訂婚了,我的心一下子涼了。從家鄉出來後,我問路都不問女孩子……”

一個初看月上柳梢頭,不敢人約黃昏後的膽小鬼。哼,假如是我,非……我從心裡埋怨,替他窩囊。

也許他不願意提起那段往事,便拿出好多像冊讓我看。從大慶到新疆;從玉門到茂名;遼河、華北、吉林、勝利……全國各油田差不多他都走過。克拉瑪依油田贈言寫道:“男兒有志駛千里,灑下珍珠河所惜,踏遍青山和戈壁,勝利和榮譽屬於你。”

他興致地談起在大慶油田表演車技,在瀋陽等地做報告、開座談會的情景。他不無自豪地指著老山前線住貓耳洞的戰士給他的簽名流言:“我已經騎腳踏車6500公里,步行1500公里……”

去西藏,他從地圖上看僅100公里,輕而易舉。可是,他騎車時只帶了3個饅頭。萬沒想到,2天時間還沒到達。中途路遇山崩,離死亡只有幾步之遙,腳踏車砸壞了只有步行。第3天,人餓得不行了,包里連壓縮餅乾都沒有,吃什麼呢?開始,野草、樹皮當乾糧,踏入亂石穿空的地帶,什麼能吃的東西也沒有了。飢餓,使他渾身沒勁兒。一點點爬行。他撕下僅有的16頁空白日記紙,吃掉了。夜裡11點多鐘,他終於爬到一個燈光處,叫“通脈兵站”,那裡的軍人半夜給他下了麵湯,他不知吃了多少碗……

“你沒打算談戀愛嗎?”我問。

“那太麻煩了,分散我的精力。”他不好意思地有講起了一段經歷:

“我到成都,某鋼管廠有個叫瞿文杰的女孩,把我當英雄崇拜,沒完沒了地問我很多事情。也許,我的毅力吸引了她,她想和我一塊兒週遊,並說將來一塊兒闖世界。我很感謝她,她動了心,真的隨我騎車走了3天。可是,她沒勇氣,退下來了。我們開始通信,今年9月初,我們永遠分手了。”

他把那女孩在他日記上的留言讓我看了看,落款是“流浪女——瞿文杰”。

我想,本該是白藕香中見西子,玉梅花下遇文君,怎奈何,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西出陽關無故人啊!

接著,他又滔滔不絕地講起穿越塔克拉瑪乾沙漠經歷:

4天半翻過唐古拉山後,當地駐軍給他做全面體檢,他帶上100公斤水,10公斤糧,奔向大沙漠。茫茫沙漠,曠無人煙,有一種沙砣子的植物(駝草),圓圓的,身上全是刺,扎得他渾身難受。還有一種長得象壁虎一樣嚇人的動物(沙婆子),圍著人好奇地亂竄。他拿著指南針,花了20天時間,才到庫爾勒市。其艱辛,不言自明。

他講起6次從死亡線上逃脫的故事,並挽起褲腿,指著疤痕說,這是狼咬的,在青海省雁石萍17公里處……

黃昏,他走在海拔5000米的青藏公路上,眼見著4條睜著8對幽幽凶光眼睛的惡狼,並排坐著,擋住了他的去路。曾聽當地人講,遇著一條狼,你要若無其事,別繞開,狼就會逃走,遇著2條,你就勇敢地闖。可是,他眼前竟是4隻。他若無其事地闖,其中一條狼邁著方步挑戰地湊到他眼前。他左右手同時撥出匕首,另一條狼已經跳過來撲他;他想,這次算是餵狼了。他索性豁出去拼了,咬他喉嚨的狼被他刺下去,又有撲他雙臂的。他和狼群滾到一起,大腿被咬得鮮血淋漓。他在血泊中和狼群廝殺著近40分鐘。當他將成為狼口中的美餐時,公路上開過來30多輛軍用汽車,司機們機警地按著汽車喇叭,發出刺耳的聲音,終於把狼群嚇跑了。而他,卻在唐古拉山兵站養了好多天傷……

他講起山舞銀蛇,原馳臘象的長白山山林生活,他講起山林嫩綠,燕剪柳梢的鄉事,他講起霧鎖深山,雲在腳下的情趣,他講起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他:“在西藏,那么純樸,睡覺時不管挨著姑娘、小伙、老頭、還是媳婦,如果你有想法就會被認為思想很壞,不受歡迎,如果你不挑剔,他們會認為最純潔,會把他們認為最好的東西拿給你吃。比如:‘羊腸’,就是那種叫大腸頭的,讓你生吃。簡直吃不下去,一股糞味,洗得又不太乾淨,而他們卻津津有味,很開心地吃。”

是呵,浪跡天涯的人見多識廣,我想起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悲壯詩句。

我問他行走全國的目的和意義時,他向我講了一段話:“在家鄉,青年互相攀比現象很嚴重,講排場、擺闊氣,其實家鄉還是很不富裕,我要以另一條路,讓家鄉人在困難時,能夠想到有我這么一個人,歷經坎坷,戰勝困難。”

當我問及他今後的打算時,他揚了揚手裡有團中央書記宋德福簽名的信封說:“有那么多關懷、支持我的人,我更增加了自信,因為我愛好攝影、體育,將來出版一本大畫冊,把祖國大好河山和風土人情收錄進去,再寫寫遊記。如果有條件,我將勤工儉學,攻讀英語,1991年以後,開始週遊世界。”

陳良全陳良全

陳良全已年過半百,在騎完了93個國家的旅行之後,慕名來到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第一次看到了“掛”在山崖上的篁嶺古村,被世界獨一無二的“曬秋”景觀所吸引。陳良全說,我走過大半個地球,見過世界無數美景。而篁嶺這獨特的景觀讓他為之所動,萌發了在篁嶺設立和平驛站的想法。篁嶺景區為其旅行之執著、戰勝困難之勇氣、始終堅持夢想的精神所感動,授予陳良全先生為篁嶺第二位“榮譽村民”稱號。

好一個陳良全,迢遙不畏千程路,辛苦惟存一片心,令人佩服啊!

人們注視著一個浪跡天涯的有識人士……

原載《油機工人報》1989年合訂本 作者署名肖寒,即天雲之骨先生,時為中國石油報記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