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星[二胡演奏家]

陳耀星[二胡演奏家]

陳耀星,1941年5月生,江蘇常熟人,二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藝術指導。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協二胡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解放軍藝術學院暨中央民族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基本信息

演員

陳耀星,自幼隨父陳舜農習二胡、琵琶、笛、蕭等樂器。1961年

陳耀星陳耀星

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從師於馬友德、甘濤、瞿安華、程午嘉等。1963年任職於廣東某文藝團體。1964年調北京。1979年,創作二胡獨奏曲《戰馬奔騰》,參加全軍第四屆文藝會演分別獲優秀創作獎、表演獎,廣為流傳。1983年,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化部聯合舉辦了“陳耀星二胡獨奏音樂會”。1987年,參加首屆中國藝術節民族器樂專場演出獲“金杯獎”。繼《戰馬奔騰》後,又創作了《陝北抒懷》、《影》、《山村小景》、《喜報》、《盼》等一批二胡獨奏曲及協奏曲。其中的《陝北抒懷》、《影》於1980年分別獲全國民族器樂作品比賽二等獎、三等獎。創新並發展了“連頓弓”、“大擊弓”、“彈輪弓”、“偽泛音”等二胡演奏新技法,多次出國訪問演出。多年來,培養學生眾多,部分學生成長為二胡演奏家。

著名二胡演奏家陳耀星先生,是一位文職將軍,現任二炮文工團藝術指導,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常務理事、國家一級演奏員。繼《戰馬奔騰》後,又創作了《陝北抒懷》等一批二胡獨奏曲及協奏曲。其中的《陝北抒懷》、《影》於1980年分別獲全國民族器樂作品比賽二等獎、三等獎。創新並發展了“連頓弓”、“大擊弓”、“彈輪弓”、“偽泛音”等二胡演奏新技法,多次出國訪問演出。其子陳軍也是中國著名二胡演奏家,這一對陳氏父子享譽樂壇,並稱為中國的“二胡雙雄”。陳耀星先生幼年在父親陳舜農指導下學習二胡,後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在創作、演奏及二胡人才培養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其創作的二胡獨奏曲《戰馬奔騰》曾在國內外廣為流傳。在幾十年的二胡演奏生涯中,陳耀星對這門傳統拉弦樂器的演奏技巧大膽地進行了革新,創造並發展了「連頓弓」、「大擊弓」、「外撥弦」、「偽泛音」、「雙弦快速抖弓」、「小墊揉弦法」等多種新技法,用以演奏「武曲」,產生了神奇的效果。他還借鑑了西洋小提琴的右手運弓手法,發展了二胡右手演奏技巧,大大地豐富了二胡的音樂表現力。其演奏剛健靈敏、飛龍走蛇、清晰流暢、渾然天成。

作品簡介

《戰馬奔騰》——陳耀星強力打造的軍營狂想曲。《戰馬奔騰》是二胡演奏家陳耀星在七十年代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這首《戰馬奔騰》中,作者立意清新,富有獨創,繪形傳神地把戰馬奔騰的形象如浮雕一般凸現出來。陳耀星運用了自己獨特的高難演奏技巧,成功地表現了守衛在邊疆的騎兵戰士的軍營生活,樂曲開創了用二胡表現軍事題材的先例。

陳耀星陳耀星(左2)演出

樂曲的主題是作者在蒙古族民歌音調的基礎上創作的富於地方色彩的旋律。樂曲的引子象是一段進行曲,隨著二胡奏出鏗鏘有力的軍歌主題,一股硝煙滾滾、狂風瀟瀟、將士揮戈、萬馬奔騰的疆場氣息頓時撲面而來,一開始就把邊防戰士們騎著戰馬賓士的威武形象表現出來。

樂曲第一主題的音調激奮昂揚、節奏鏗鏘、精悍有力,塑造了邊防戰士挎槍躍馬的英武形象。抒情如歌的第二主題是邊防戰士自豪的心聲,抒發了邊防戰士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深厚感情。樂曲的中段,作者創造性地運用了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如用「大擊馬」即用琴弓敲擊琴弦,模仿馬蹄飛奔聲;用「雙弦快速抖弓」,由弱到強的逐漸向上模進,表現戰馬衝鋒時的廝殺聲;用快速的連頓入弓和下滑音的結合模仿廝殺時馬刀的呼嘯聲等,把聽眾帶入到戰馬嘶鳴、風馳電掣、衝鋒陷陣、頑強格鬥的藝術情景之中。樂曲的最後,是第一主題的再現。在接近尾聲時,又模擬出衝鋒號聲。最後,樂曲在戰馬嘶鳴聲中突然放慢速度,強有力地結束了全曲。仿佛刀光劍影隱去,英雄們『鞭敲金蹬響,齊唱凱歌還』。

《戰馬奔騰》是二胡作品中演奏難度最大的,最能考驗演奏者的技巧。該曲現場演奏,往往引起全場掌聲陣陣雷動。現今成名的二胡演奏家中,幾乎沒有未演奏過該曲的。

畫家

陳耀星畫家 陳耀星 作品

陳耀星江西新建人,生於1924年,卒於1995年。讀過私塾,1933年人瓷行學徒,師從李子祥,學畫山水。出師後,他“筆走千山,墨潑萬水”,每日幫人畫瓷板山水,實得買主欣賞。1952年參加畫瓷合作社,1957年進入美術瓷廠(藝術瓷廠前身)和汪小亭等藝術家組成高級美術組專攻粉彩山水。60年代曾隨賀天健學習中國畫,對傳統宋、明、清時代名家的畫法頗有心得。陳氏的山水畫,在“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上尤顯特色。其作品題材廣泛,不管是氣勢恢宏的,還是清秀小巧的,都盡出筆端。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和樂趣。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並獲各級獎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