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華[全國模範教師]

陳清華[全國模範教師]

教師陳清華因多年紮根山區、愛崗敬業、樂於奉獻,被評為“新中國60年來江西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範四十佳”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陳清華嚴格落實課程標準。晚飯後,陳清華還要帶領孩子們上晚自習。陳清華嚴格落實課程標準。晚飯後,陳清華還要帶領孩子們上晚自習。

陳清華,45歲,中共黨員,遂川縣大汾鎮滁洲上坳國小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

執教經歷

上坳國小背靠群山,翻過山幾十公里就是井岡山。學校建築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過半個世紀風吹雨淋早已破敗。上坳國小背靠群山,翻過山幾十公里就是井岡山。學校建築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過半個世紀風吹雨淋早已破敗。

陳清華工作的學校,位於羅霄山脈群山萬嶺深處,海拔700多米。滁洲距離縣城75公里;從滁洲到上坳國小,不通公路,只能步行走山路,30多里的山路幾乎全是上坡路,即使是年輕人空手步行,也要走3個多小時,而且走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筆者曾於2002年到上坳國小,學習並了解陳清華老師的感人事跡。時隔8年,根據省教育廳、市教育局領導的意見,要我們再去了解陳清華老師如何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剛過臘八(農曆12月初八),天寒地凍,但筆者和陪同上山的滁洲中心學校年輕的教導主任魏老師在不知爬過了多少個山坡之後,便開始滿頭大汗,繼而渾身冒汗,內衣濕了一陣又一陣。累了,就坐下來啃個蘋果或吃個桔子,補充能量,然後再往前走。傍晚時分才到達上坳國小。當晚,我們圍著火籠和陳老師夫婦及村支書、會計聊到深夜方休。
上坳國小,實際上是一個初級國小教學點。1992年以來,陳清華先後在兩個條件極為艱苦的不通公路、不通電話、當時還不通電的深山國小教學點裡教書育人,17年如一日,穿行在羅霄山脈的群山萬嶺之中。在山區人民生活還相對貧困的時候,他苦口婆心,把失學的孩子動員到學校上學;在適齡兒童入學率隨著經濟的發展連年上升的時候,他又以突出的教學成績,讓他的學生升入高小,升入國中,完成國家義務教育,走出深山,在更為廣闊的天地中成長。

陳清華原本有一份在當地居民看來很不錯的職業。1987年高中畢業後,他在遂川西部山區條件最好的大汾鎮中學任教務幹事。妻子古陸英則在大汾圩鎮開了一家服裝店,兼做裁縫,生意紅火,當時月收入就超過700元。婚後他們有了一個女兒,蓋起了新樓房,日子過得甜甜美美。
1992年,陳清華聽說離縣城75公里的滁洲中心學校缺教師,便主動申請到該校任教。工作一年後,陳清華很快就適應了各方面的工作。有一天他和校長到教學點檢查開學工作,發現原來的老師因不甘艱苦和寂寞竟不辭而別。下秋教學點30多名學生面臨失學。於是他又申請到下秋教學點工作。每天天剛亮他就得起床燒火煮飯,並為學生準備一天的茶水,上午上完課緊接著又為學生煮中飯,下午放學還要護送學生走過危險路段,然後做好晚飯天就黑了。那時還不通電,只有一盞煤油燈伴著他吃飯、備課、改作業直到深夜。由於一人一校事務繁雜,為了省時間,經常吃點霉豆腐或乾菜下飯,有時乾菜吃完了就伴點鹽水下飯。有一次被村裡的70歲的老支部書記碰見了,老支書的心裡呀,揪心似的痛!此後,老支書和村民們經常步行十幾里為陳老師送菜。談到村民對他的關心,陳清華至今記憶猶新,覺得難以回報。通過他的艱苦努力,陳清華到下秋教學點的當年,該教學點的統考成績破天荒地名列全鄉第一。
由於陳清華一次次朝離家越來越遠的窮山溝里走,很難照顧家庭和年幼的女兒,妻子本來就對他離開家門口走到離家六七十里的深山教學點很不滿意,怒氣越來越大。為了不讓家庭影響工作,1994年,他反覆勸說妻子放棄服裝生意,帶著女兒來到下秋教學點,把家安進了大山深處。從此,古陸英和丈夫相伴相隨,同甘共苦,每月領150元的代課工資(現在600元),用她特有的女性的細心和愛心關愛著山裡的孩子們,成為陳清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1996年,陳清華調入路程更遠、山勢更高的上坳國小。這裡學生和住宿生更多,照顧住宿生的任務十分繁重。為了讓孩子們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夫妻倆不得不充當起教師、家長、保姆和工友的全部角色。想方設法照顧好那些年齡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熱心為寄宿生做好一日三餐和通校生的中飯,備好熱水、茶水,為寄宿的孩子洗衣、曬被、查夜、蓋被,而且還要教三個年級兩個班(其中一個複式班)的全部課程。
山區國小不通公路,17年來,無論寒冬酷暑,陳清華每月都要徒步山路往返,將所需生活和學習用品,用一根扁擔挑上山來,累計達數萬斤。為了不讓山里孩子輟學,勸學便成了陳清華的一項重要任務。全村100多戶人家,分布在方圓40平方公里的20多條溝壠山谷之間。為了勸說農家讓孩子們都去上學,保證已經上學的孩子不輟學,每年,陳清華都要到全村各戶登門拜訪好幾次。功夫不負有心人,上坳村適齡兒童入校率年年達100%,多年來,沒有一個學生輟學。
目前,上坳國小共有學生50人,三個年級,二個班,最小的只有4歲,最大的12歲,住校學生38人。其中4歲的孩子4個,5歲的5個,6歲的5個。這些學齡前兒童都是因父母要外出打工,再三要求陳老師接收。他們知道陳老師是個有愛心有強烈責任心的人,把孩子託付給他比交給孩子的爺爺奶奶還放心。
為了讓學生全面協調發展,陳老師嚴格落實課程標準,一人擔當多面手,開齊了所有課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陳老師因陋就簡,自製了幾十件音樂、美術、體育等教具。
看到住校學生帶來的菜都是些乾菜,容易導致學生營養不良,陳清華夫婦倆便在校舍旁邊開闢菜園,每星期為30多個學生免費供應幾餐蔬菜。
縣教育局送來了彩電、衛星接收器影碟機,晚飯後,陳老師就組織住宿生一起看卡通片、看新聞、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在觀看過程中,陳老師還不時進行點評,讓孩子們在“看”的過程中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感受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
陳清華把學生視同親生子女,時刻把學生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半夜,他要起來給學生蓋被子,怕學生著涼生病。陳老師夫婦的房間就在樓上兩個女學生寢室隔壁,樓下兩個房間住男學生。夫妻倆每晚都要起來幾次為學生蓋被子或抱學齡前兒童起來拉尿,往往一個晚上只能睡三、四個小時。談到這裡,陳清華嘆了一聲:“由於長期精力透支,睡眠不足,我已經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有時晚上學生一吵,就正夜睡不著,我覺得自己的腦子快要廢掉了。”筆者聽了,禁不住鼻子陣陣發酸。碰上哪個學生頭痛腦熱,他更是坐臥不安,用自己備好的常用藥給學生餵藥治療,如果不見成效,便四處尋醫問藥,或背著學生步行十多里,將學生送回家。住宿生中幾乎每天都有孩子尿床,陳老師的愛人古陸英幾乎每天都要給孩子洗尿濕的褲子。每到晴天,操場上總是曬著幾竹篙孩子們的衣物和床單,陰雨天就用火籠烘乾。筆者到學校採訪時,對幾個正在吃飯的一年級小朋友說:‘‘你們會尿床嗎?’’孩子們便互相揭發,有一個女孩子指著一個5歲的小男孩說:“他天天尿床”。小男孩又指著另外一個孩子說:“他也會”。
1998年寒冬的一天深夜,一年級學生曾小冬突發急病,不省人事,陳老師立即背起病孩,冒著刺骨的寒風連夜送往醫院。由於夜黑心急,他險些跌落山澗絕壁。病孩轉危為安,陳老師卻凍成重感冒。
17年來,為了山區的教育事業,陳清華割捨了許多人間的親情和孝道。當年岳母、岳父去世,唯一的內弟患精神病兩次住院,內弟媳不堪家庭重負而去世,因山里信息不通,他都遠在深山學校而未能回家,沒有盡到應盡的孝心和責任。等他放假回家時,親人的墓上已是芳草萋萋,岳父家中人去樓空,物是人非!妻子抱作他痛哭流涕。為此,陳清華至今內心不得安寧
陳清華在深山國小工作了17年,許多人認為他工作有成績,事跡感人心,即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該“出山”了。縣裡領導考慮陳老師長期紮根深山,又取得了常人難以做到的業績,多次與他商量,調他到縣城的國小執教。但陳清華總是以自己對山區國小的情況比較熟悉,換了別人孩子們會不適應為由,婉言謝絕了領導的好意。
有人問陳清華:別人是想盡辦法向山外走,而你則是一站比一站遠地往艱苦的深山裡鑽,這是為什麼?陳老師發自肺腑地對我說:“山區的孩子需要我。面對家長的熱情,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孩子的命運,家庭的命運;面對孩子們求知的渴望,我怎么能不堅守下去呢?家長們對我這么好,我也要感恩呀!走出深山是每個孩子的願望,我是黨員,是一名教師,有責任讓孩子們能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而改變他們的命運。這就是我最大的願望。我今生做不了大事,就認真地做好平凡的小事,也算不枉此生吧!跟我們這裡的山區老俵相比,跟哪些在井岡山鬥爭時期為革命犧牲的先烈相比,我覺得自己很幸福,也很滿足。”
村支部葉書記說:2006年,陳老師剛從南昌學習回來,本來教育局打算把他留在中心學校。村民們聽說後,就要我和村長去鄉政府和學校要求把陳老師調回上坳國小。就這樣,陳老師在中心學校板凳還沒坐熱,就又回到了村民們希望他回來的也是他魂牽夢繞執著奉獻的大山深處。如今很多教學點的學生越來越少,而陳清華所在的上坳國小教學點的學生卻越來越多。
每當看到自己的學生通過教育走出大山,改變了命運,看到村民運用文化科技知識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時候,陳清華就感到十分欣慰。

影響

教師陳清華上榜贛最具影響力“勞動模範四十佳”,據了解,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在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知識崇高、人才寶貴”的良好氛圍,2009年底,由江西省總工會、人民網江西視窗、江西新聞網聯合開展的“新中國60年來江西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範”暨“勞動模範四十佳”評選活動,經過數月初審初評、社會公示、公眾投票、媒體監督、綜合考評、專家評審等程式,評選結果已揭曉,遂川教師陳清華同志被評為“新中國60年來江西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範四十佳”之一。
陳清華長年執教山區,20年如一日為山區教育奉獻青春與熱血,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殊榮,為市山區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

相關事跡

陳清華夫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為孩子們燒水做飯,操持一日三餐。陳清華夫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為孩子們燒水做飯,操持一日三餐。

由於陳清華越走離家越遠,為了不讓家庭影響工作,1994年,他反覆勸說妻子放棄收入豐厚的服裝生意,帶著只有3歲的女兒把家安進了大山深處。古陸英也被聘為契約制教師,每月150元代課工資(後調整為300元)。
這裡的孩子上學路途遙遠,有的來回要走三四個小時,不少學生必須吃住在學校。為了讓孩子們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夫妻倆不得不充當起教師、家長、保姆和工友的全部角色。
山區國小不通公路,10多年來,無論寒冬酷暑,陳清華每月都要徒步山路往返,將所需生活和學習用品,用一根扁擔挑上山來。為了不讓山里孩子輟學,勸學便成了陳清華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勸說農家孩子上學,保證已經上學的孩子不輟學,陳清華每年都要到全村各戶登門拜訪。功夫不負有心人,上坳村適齡兒童入校率年年達100%,多年來,沒有一個學生輟學。
19年了,為了山區的教育事業,陳清華割捨了許多人間的親情。縣裡領導多次與他商量,調他到縣城的國小執教。但陳清華總是以自己對山區國小的情況比較熟悉婉言謝絕了。
去年秋,妻子古陸英因全國契約制教師編製取消,失去了僅有的300元代課工資。陳清華一家的經濟狀況捉襟見肘、頗有些窘迫。即便如此,他還常說:“我在這裡是個‘富人’,教師工資不拖欠,月月按時發放”。他覺得自己很幸福,也很滿足。

遠大理想

陳青華老師有個夢想: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上坳國小這兩棟乾打壘的危舊教學用房能被拆除,在山裡新建一所美麗的學校,並安裝一些多媒體教學設備,有一些學生愛看的課外讀物。
讓山裡的教學點也擁有優質教育資源,讓山裡的孩子也享受優質教育服務。令人欣喜的是遂川縣教育局領導已經作了新建上坳國小的計畫,一佚修通工路,資金到位,立即動工。

主題活動

在中等職業學校和中國小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遂川縣教育局緊緊圍繞“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民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用身邊人、身邊事激勵廣大青年教師,以“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陳清華老師為“活教材”,在青年教師中開展了“學勞模鑄師魂”學習實踐主題活動。

縣教育局黨委書記組織帶領縣城中國小青年教師學習團,自帶乾糧,跋山涉水,歷經3個多小時徒步登上了海拔700多米的上坳國小,親身感受陳清華老師在怎樣的艱苦環境中認真完成3個年級50名學生的日常教學工作,悉心照顧38名住校生的起居生活。觀摩學習使學習團的青年教師體驗到山區教師工作生活環境的艱辛,領悟到陳清華老師紮根山區、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崇高精神,由此深化了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認識:人民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之基,重要的一條是要有一批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教師。教師的師德師風,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深遠的影響作用。改善辦學條件固然重要;提高教學水平也不可少;沉下心來,全身心撲在學生成長過程之中,用自己的精神風範完成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塑造過程,才是教育的魂靈。

榮譽

2004年和2005年,陳清華分別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
兩次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09年十月應邀赴北京參加建國60周年慶典觀禮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