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村[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陳村[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陳村,共有三種解釋:其一為人名;其二為廣東順德陳村;其三為千年古村安徽省涇縣陳村。

基本信息

人物陳村

簡介

性別: 男
陳村陳村

出生年月: 1954.5
民族:回族
原名楊遺華。上海人。1980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學院政教系專科。生於上海。1971年赴安徽無為縣鄉村插隊務農,後病退回滬,任上海市江蘇路街道生產組工人,上海市政二公司職工學校教員,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99年兼職榕樹下網站,任藝術總監、論壇版塊“躺著讀書”首任版主,主持三屆網路文學評獎,2002年初辭職。2004年兼職99書城網站,任藝術總監、總版主、論壇版塊“小眾菜園”首任版主。
在安徽無為農村插隊時期開始文學創作,自1979年發表短篇小說《兩代人》起,著有長篇小說《鮮花和》《陳村文集》(4卷),小說集《走通大渡河》《藍旗》《少男少女一共七個》《屋頂上的腳步》,散文集《孔子》《小說老子》《今夜的孤獨》《百年留守》《生活風景》《古典的人》《一下子十四個》《彎人自述》《有家有女》《看來看去》《四十胡說》《陳言勿去錄》《五根日記》等。《藍旗》獲中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獎、上海首屆文學作品獎、《中國青年》五四青年文學獎,《走通大渡河》獲慶祝建國40周年《上海文藝》文學作品獎,《地上地下》《一天》《死》分別獲上海第一、二、三屆文學獎。擅長描畫現代社會人的心理歷程和情緒歷史。

廣東順德陳村

簡介

陳村鎮交通網路四通八達,目前全鎮混凝土等級道路的養護里程63公里,路網密度每平方公里達1.2公里,居全省及中國鄉鎮前列。
陳村陳村

其中105國道佛陳公路白陳公路等國道、省道縱橫貫穿境內,距南沙港,順德港約20公里、距佛山港8公里、距北窖港10公里、距容奇港28公里、上述河港均有客飛翔船及貨櫃船直抵香港或世界各地。此外,還有規劃籌建中的廣珠高速公路縱穿境內,距珠海僅110公里。交通運輸極為便利,陳村鎮政府已計畫斥資改建高等級的佛陳公路、文登大道,為投資者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同時已開通國際網際網路、視聆通、DDN、傳真存儲轉發、電子信箱多媒體通信等數據增值業務,並在近期向寬頻通信過渡,全方位滿足客商多層次的通信要求,成為順德市電訊網路建設較為發達的鎮區之一。

城市建設

陳村陳村

陳村鎮以"建設宜居宜商的商貿重鎮"為目標,按照"完善規劃、提高品位、凝聚人氣、創造商機"的思路加快建設。在城市規劃方面根據陳村現有狀況,將全鎮劃分為農業生態區、工業園區、商貿物流區、城鎮中心區四大功能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04年起逐步落實推進了長塘路拆遷改貌、新醫院建設、自來水廠擴容、堤圍改造、污水處理廠、新陳村中學等能源、福利、水利、環保方面的十多項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目前各項工程進展順利。此外,在鎮內佛陳路、陳村大道、文登路、花卉大道等主幹路建設得到完善的基礎上,對外的交通網路也日趨便捷。廣珠西線已於2004年5月份通車,佛山一環路的建設正在推進過程中,使我鎮形成了水陸交通暢順、通信聯繫便捷、水電供應充裕、生活設施完善的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網路,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經濟發展

陳村鎮呈現三大產業均衡協調發展,第三產業優勢凸顯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以花卉產業、養殖業、農產品流通加工業為特色的農業格局,以機械裝備業、金屬材料加工業、機電製造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以商貿、物流、會展業和旅遊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多元化布局。目前,陳村鎮第三產業發展在鎮委、鎮政府的引導下,憑藉良好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環境優勢等有利因素,煥發著勃勃生機,已約占全鎮經濟總量的40%。
陳村陳村

經過多年的政策引導,陳村已形成了花卉和機械為主要特色的產業基礎。並且形成了以廣東陳村花卉世界為基地的花卉專業市場和以以順聯國際機械城為基地的機械專業市場。2001年,第五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在陳村的成功舉辦,為陳村贏來了“中國花卉第一鎮”的美譽。2006年舉辦中國〔陳村〕國際盆景賞石博覽會,讓陳村一步跨上國際舞台。陳村現已成為了以花卉世界為核心的花卉生產、銷售、科研、信息、旅遊、展覽的平台,2004年陳村花卉銷售達到17億元,其中出口2500萬美元。機械裝備製造業是陳村鎮另一大特色產業。已形成了以鍛壓機械、陶瓷機械、石材機械、建築工程機械、玻璃機械產品生產為龍頭,以特殊鋼貿易、模具製造、金屬熱處理材料等行業為配套的相對完善的產業鏈。2003年,我鎮成功引入順聯集團公司投資建設順聯國際機械城,占地面積250畝,總投資2.5億元。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順聯國際機械城已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陳村)工具機及橡塑設備博覽會”和2005中國(佛山)專業機械裝備展覽暨投資貿易洽談會,成為業界的專業盛事。在順在線上械城的帶動下,陳村的鍛壓機械行業正向著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市場化的軌道發展。

文明建設

陳村陳村

陳村鎮於2003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評為“文明示範鎮”。教育和衛生事業的檔次和水平不斷提升,由政府出資興建的新陳村醫院占地82畝,土建投入約7000萬元,於2004年7月28日舉行了奠基儀式,目前正在建設過程中。2005年,陳村鎮被評為“廣東省衛生鎮”。目前,全鎮共有中國小22所,各類教育協調發展,2003年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強鎮"。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解決民眾的熱、難點問題,2003年在我鎮率先構建了區、鎮、村三級的勞動就業網路,積極地解決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歷史人文

陳村陳村
陳村歷史悠久,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花卉之地。自古人煙稠密、物產豐富、商業興旺。清乾隆年間,與廣州、佛山、東莞的石龍鎮合稱“廣東四大名鎮”,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商業中心,也是廣州市郊主要的金融和糧食市場,有“陳村谷埠”之稱。陳村素有“千年花鄉”的美譽。早在二千一百多年前漢武帝始,陳村花卉就已經作為貢品每年進奉朝廷,在清朝的文獻中就有陳村“村前望皆為花”的記載。
陳村人傑地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兒童教材,代表中國啟蒙教育走向成熟的作品《三字經》,其作者區適子是宋代登洲人,有詩、書、畫三絕美譽的黎簡是清代弼教人,現代雕塑藝術家梁明誠是陳村大都人等等。

特色美食

陳村粉陳村粉已經有近80年的歷史。1927年,順德陳村人黃但創製出一種以薄、爽、滑、軟為特色的米粉,聲名鵲起,當地人稱之“粉旦(但)”。此後,他們將粉送到外地,外地人以“陳村粉”名之。由於製作精細,陳村粉產量不高,一天只能產粉幾百斤,因而顯得格外“矜貴”,外地人不易享此口福。
陳村陳村粉

陳村粉有三個重要的特點:一是米香味濃郁,二是厚度很薄,只有0.5—0.7毫米,而普通粉的厚度都在1毫米以上,三是陳村粉的韌性適中,比普通粉好,可以說柔韌性十足而又嫩滑.
跟老牌的小食沙粿條相比,陳村粉屬後起之秀,只有70多年的歷史。1927年,順德陳村人黃但借鑑了南海西樵人的經驗,經過精心改進,創製出一種以薄、爽、滑、軟為特色的米粉,當地人稱之為“黃但粉”,外地人則以“陳村粉”名之。製作陳村粉有十幾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秘決。例如,新米要放半年才能用,製成的粉才別爽;洗米也有講究,要把米放在盆里狠搓十多分鐘,然後再泡……,就連磨米的石磨都要選用特別的石料特製。由於製作精細,陳村粉產量不高,一天只能產粉幾百斤,因而顯得格外“矜貴”,外地人不易享此口福。北京一些外事單位曾派人乘飛機輾轉至陳村買粉宴請貴賓。
經廚師們的不斷革新,陳村粉的烹製方法已由傳統的幾種,激增至近四十種,而且風味各異。蒸著吃糯,妙著吃爽,滾著吃韌,據食客反映,以蒸製最佳。把粉切段,蒸熟後澆上用香油、醬油、酸薑絲、烤芝麻調成的佐料,吃來香軟無比。近來,以陳村粉為材料的菜式也逐漸增多,陳村鎮金蘭軒酒店的“白玉藏珍寶”傾倒了許多中外食客。此品是以粉包海肉後蒸製,上碟後配以海鮮醬油,鮮美軟滑,造型獨特,名字雅致,確是妙品。如今陳村粉已作順德風味小吃,成為順德人招待貴賓的特色食品之一,鄧小平胡耀邦等中央領導同志也品嘗過陳村粉為了擴大影響,花鄉陳村還舉辦過“陳村粉美食節”,使陳村粉與陳村花卉相輝映。

千年古村安徽省涇縣陳村

簡介

陳村位於安徽省涇縣西南的青戈江畔,距縣城約38公里,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千年古村。
陳村陳村
該村形成於明朝初年。過去叫南陽鎮,後稱陳翟村,1982年更名為陳村。村民以翟姓為主,據考證是漢留人心不古張良之後裔。古鎮的村落沿河而建,巷陌均用石板鋪砌,路隨水轉,曲折迂迴,綿延數里。村內有保存最完整的皖南古民居群,計有明清建築700餘處,現存尚有唐代建築“義門”、元代建築“韃子樓”、明代建築“中華第一祠”——翠氏宗祠、清代建築“文昌閣”,更有始建於隋代的“扶風會館”,均別具特色。陳村更著名的是村邊的桃花潭,傳說公元775年,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被此地的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所吸引,在汪倫的邀請下來到桃花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贈汪淪》就是李白游過桃花潭返回,在汪倫送別李白的渡口上留下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迄今仍被人們廣泛傳誦。汪倫送別李白的渡口被人們稱為“踏歌古岸”,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人們在“踏青古岸”邊建起了一座樓閣,名曰“夢潭軒”。裡面保存了李白游桃花潭及桃花潭景區資料、圖片,是人們了解李白和桃花的最好場所之一。

桃花潭村

與陳村隔潭相望的還有另一個古村——桃花潭村(又名萬村),兩個古村加上至今清澈見底的桃花潭,形成了涇
陳村陳村
縣最著名的旅遊區——桃花潭景區。桃花潭的風景歷經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國和新中國逐漸形成,原先十分秀麗的自然景觀加上1200多年來歷代創造的人文景觀,形成了今天這處處是景、情景交融的桃花潭風景點。桃花潭村(萬村)與陳村隔岸相望,可擺渡,也可順著溪水西行,即到萬村,村口的彩虹橋邊有一獨特的門樓建築,分兩層,平面呈對稱的凹字形,中為一八字大門,門額上刻有兩個大字“義門”。刻門建於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清乾隆年間重建,當初是為昭表萬氏五代同堂而建。有中國會館鼻祖之稱的“扶風會館”建於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此會館的存在,即可證明當年陳村、萬村一帶的繁華昌盛。

古村集萃

陳村的老街和風景奇特的桃花潭邊,均是值得隨意流連的所在,對一個有心人來說,在這裡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中均可能發現意外的美。當然,以下幾個景點是不容錯過的:翟氏宗祠
陳村翟氏宗祠
明代建築,雄偉壯觀,做工簡約精緻,雖經數百年風雨仍風韻猶存,是迄今所見的最大的民間祠堂。更有趣的是,在它原側廊屋檐下有一個雀替造型竟是中國古老的計算器——算盤。據說算盤上記錄著修建祠堂時所用的全部費用。據記載,該祠是陳村大姓翟氏宗族的祭祀之所。翟氏宗族明清兩代,共有15人榮登進士,舉人上百,秀才上千。明萬曆年間,江南鎮撫大將軍翟國儒赴雲南邊疆平叛為國捐軀,祠堂被御賜“忠孝堂”。“忠孝堂”前後三進,占地千畝,建築材料均為楠木漢白玉石,其石雕和木雕世所罕見,被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先生譽為“中華第一祠”。文昌閣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共三層,八角,一至三層分別高懸“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雲梯”匾額,是昔日翟氏宗族文武理學的豐碑,由於造型秀麗典雅,也是著名的景觀之一。桃花潭
陳村桃花潭
潭水清冷幽深,潭邊怪石聳立,老樹紛披。潭邊古樹成行,潭西的峭壁、石磯倒映水中,“李白乘舟將欲行”的渡口,對岸的桃花潭古村,遠處竹林村舍等等,風景絕佳。由桃花潭順江而下,便是聞名於世的“黃山情侶”太平湖,與黃山一衣帶水,可乘遊艇直達黃山腳下。

古村欣賞

陳村陳村
陳村陳村
陳村陳村
陳村陳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