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省委員會副主席]

陳曉紅[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省委員會副主席]

陳曉紅,女,漢族,1963年5月生,江西永新人,198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7月參加工作,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經營工學博士研究生學習,管理學[綜合性交叉學科]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南大學校長助理、商學院院長。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陳曉紅陳曉紅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中南礦冶學院計算機系計算機專業學習;

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中南工業大學管理工程系碩士研究生畢業;

1986年7月至1992年8月中南工業大學管理工程系工作;

1989年12月晉升為講師;

1991年12月晉升為副教授;

1992年9月至1996年6月任系副主任;

1994年9月晉升為教授;

1994年9月至1995年6月在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陳曉紅陳曉紅

1996年6月至2000年4月在中南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1996年6月任副院長,1999年6月任院長;

1999年3月獲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經營工學博士學位,1999年評定為博士研究生導師;

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任原中南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2002年4月至現在任中南大學商學院院長;

2005年3月至現在任中南大學校長助理。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成員,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組專家,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科委委員,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第九屆執委,湖南省第八屆黨代會黨代表。美國管理學會(AOM)和美國信息系統協會(AIS)會員,中國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信息系統協會中國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金融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系統工程學會常任理事長,湖南省金融學會副會長,湖南省"十五"、"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部崛起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同時擔任政府部門、大型企業的經濟顧問和獨立董事,擔任十餘家國內外期刊雜誌的編委。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研究領域

長期致力於經濟管理學科領域的研究。

主要成就

英國駐廣州總領事摩根先生和陳曉紅副主任合影英國駐廣州總領事摩根先生和陳曉紅副主任合影
已出版專著6部,在國際和國內權威刊物和重要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84篇,其中20多篇論文以英文全文發表在國際學術雜誌上,部分論文被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檢索。她主持的包括國家級和省部級在內的研究項目50多項,已獲部省級科研成果獎6項。
她兼任日本辦公自動化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模擬學會常務理事、南方證券與期貨研究中心主任等職,還擔負著政府部門和多家上市公司及大型企業的經濟顧問和獨立董事。
1997年,她以當年全國管理學科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全國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研究類)獎。1998年獲湖南省十大傑出青年稱號。作為湖南省的14名專家教授之一被選入中國百千萬人才工程。2000年又被評選為湖南省十大新聞人物。
陳曉紅教授是2001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1年全國優秀教師、2001年高校青年教師獎、1998年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全國優秀青年教師(研究類)獎獲得者。

1998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入選國家人事部等八部委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02年湖南省首批10名芙蓉學者計畫特聘教授之一。湖南省十大傑出青年、湖南省十大新聞人物、湖南省十大傑出經濟人物,2006年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2007年榮膺中國傑出社會科學家。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成員,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組專家,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科委委員,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第九屆執委,湖南省第八屆黨代會黨代表。美國管理學會(AOM)和美國信息系統協會(AIS)會員,中國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信息系統協會中國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金融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系統工程學會常任理事長,湖南省金融學會副會長,湖南省十五、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部崛起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同時擔任政府部門、大型企業的經濟顧問和獨立董事,擔任十餘家國內外期刊雜誌的編委。
陳曉紅教授是我國最早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和信用擔保體系的知名學者之一,其提出的逐步建立中小企業金融體系理論受到了原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同志的肯定和學術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作為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先後主持承擔數項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高校教師科研獎勵計畫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等國家級重大項目20多項。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個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商品化軟體SmartDecision,該軟體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獎勵13項。榮獲國家首批精品課一門,獲軟體著作權8項,出版了10部著作,其中《AdvanceofDSSDevelopment》、《中小企業融資》、《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全面預算管理理論與實務》等是國內首次出版的該領域的專著,《中小企業融資創新與信用擔保》一書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在國內外知名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170多篇,其中被EI、SCI等檢索40餘篇,CSSCI和CSCD檢索50餘篇。培養了博士研究生30餘名,碩士研究生60多名。

人物軼事

陳曉紅陳曉紅
學界女傑的成功秘訣

陳曉紅成功的秘訣很簡單,就是一個“勤”字。她從來都認為“一勤天下無難事”,每個人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有所收穫,就能夠取得成功。每個人的成功會有很多原因,比如說天分、機遇等等,但是勤奮、鍥而不捨是排在第一位的。這個道理很簡單,很多人都懂,只是很少有人能夠持之以恆地去踐行。陳曉紅的不同就在於她勤勤懇懇地奔向自己的目標。

勤學還要“勤練”。由於專業的原因,陳曉紅認為學以致用,學到的知識只有投入到實踐中去,經過實踐檢驗,才能有所提高。“學”與“練”是相輔相成的。在“練”的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恐怕是無可代替的。

陳曉紅剛參加工作不久,被學校派到當時全國第二大錫產品基地——廣西大廠礦務局,去幫助他們開發包括計畫、生產、供銷、財務、質量、人事、勞資等在內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大廠處於廣西山區,交通不便,生活條件很艱苦。陳曉紅克服了吃住條件差、山區氣候惡劣、蚊蟲叮咬等重重困難,進車間,下班組,白天黑夜連軸轉,與幹部工人促膝談心,了解礦山管理的職能、流程、報表、單據,根據實際需要,運用計算機進行設計,開發軟體。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建立了大廠礦務局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使大廠成為全國礦山行列最早建立信息管理系統的單位之一。先進的管理手段,使大廠的錫產量、質量在短時間內躍上了新台階,錫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也很有競爭力。後來陳曉紅回憶起這次廣西之行,還感慨萬千。她說:“讀書時,我其實是一個較靦腆的姑娘,就是在這樣艱難的科研中,我的性格越發堅強和自信起來。”

教學名師的人生選擇

讀大學時,陳曉紅的人生理想是當個總裁或者經理,做個優秀的管理人才。然而,一個偶然的機遇,改變了她的選擇。

那是1984年,剛剛21歲的陳曉紅還在讀研究生,學校安排她去給研修班上課。她興致勃勃登上講台。可當她打開講稿,向台下環視時,卻傻眼了:教室里坐的不是青年學生,而是比自己年齡還要大的“老童生”,都是企業管理幹部。這些人有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要求不一樣,給他們講什麼才好呢?台下的“老童生”們見講台上站著的不是老教授,而是一個乳臭未乾的細妹子,似乎也顯得有些驚訝。他們開始有些竊竊私語,進而嘈雜聲越來越大,有的甚至發出了怪笑。面對這樣一個尷尬場面,連陳曉紅自己也忍不住大笑起來了。笑過之後,她想:糟糕!這堂課準得泡湯。索性豁出去了,就亂講吧。叫她意想不到的是,她一放開,沒有顧忌,反而發揮得相當好,講得很出色、精采、風趣,令“老童生”們大開眼界。一節課下來,反響好極了!以後每逢她來上課,連隔壁班的許多學生也趕來旁聽。

第一次成功的講課,讓陳曉紅切身體會到了教師職業的光榮與崇高,讓她感受到了站在講台上自己擁有的折服人的力量。她不可阻擋地愛上了這個職業,畢業後留校當了一名教師。這一乾就是20多年。即使是在1999年博士畢業回國,面對眾多國內外“總經理”、“董事長”職位的高薪聘請,她也沒有動搖過自己的選擇,毫不猶豫地回到了母校。陳曉紅對這個選擇有著自己的體悟,她說,20世紀90年代末的中國高校還比較清靜,教師還很清貧,但是教書育人的樂趣讓我欲罷不能,遠非其他事物所能比擬。站在這小小的三尺講台,可以縱論天下事,傳播理念,讓它生根發芽,培養出一代代優秀的人才,這種影響力和價值更大於讓一個企業發家致富。

陳曉紅要求她的學生每周要開展一次學術沙龍——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實際,輪流主講。導師和同學在台下傾聽並現場提問。學生們把這叫做陳老師的“頭腦風暴”。不要小看這個“風暴”。學生們不無誇張地說,哪怕你是再懶的學生,這個“風暴”也能逼迫你不得不去看書、查資料、思考,用知識先武裝自己的頭腦,然後去迎接“風暴”的考驗;哪怕是再聰明再優秀的學生,也不敢忽視這場“風暴”,台下微笑的陳老師常常一眼就能看出你的破綻。陳曉紅對學生要求很嚴可是出了名的,被她罵哭的學生也不是少數。

愛心大使的濟世理想

除了教師、學者、管理者這幾個角色,陳曉紅還被周圍的人稱為“愛心大使”。身肩教師和院長的雙重身份,陳曉紅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了解學生的狀況,從而了解到許多貧困大學生,因交不起學費,且生活費又無著落,正面臨著輟學的危險。為了幫助這些貧困的大學生,在陳曉紅的倡議下,商學院自1998年開始設立“愛心酬勤基金”。而當盛譽之下,人們好奇地問她為什麼想起要設立愛心基金助學時,陳曉紅說,這是很自然的選擇。既有社會責任感的驅使,也有個人的價值取向。當一個人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幫他人一把,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如果我的倡議以及微薄的資助,能夠讓這些貧困生拋棄後顧之憂,安心學習,並且從中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貧困生,關心他們的成長以及精神世界,那么我就滿足了。

對於陳曉紅而言,愛心並不是只開放在扶危助困這樣特定的場合地點,而應播撒在生活的每一點每一滴。多年來商學院有一項不成文的傳統:院裡的每一位老師在生日那一天,都會收到陳曉紅親自定的一束鮮花;每位老師家有親屬逝世,其他的老師都會收到院裡發布的信息,院領導親自去家裡慰問。陳曉紅說,一束鮮花可能並不隆重,一份奠禮可能並不厚重,但是它代表著一份情意,讓老師們感受到同事們的關懷與友愛,感受到這個集體的溫暖。

中國工程院2017年當選院士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2017年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齡49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56.37歲。60歲(含)以下的57人,占85%;61歲至70歲(含)的10人,占15%,更多優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專家當選。新當選院士中,來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業及醫院18人,占26.9%。本次增選共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以下名單按學部順序排列,同一學部內按姓名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9人) 鄧宗全|馮煜芳|何琳[海軍工程大學教授]|
黃慶學|孫逢春|王振國[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吳光輝[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夏長亮|周志成|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8人) 陳杰[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戴瓊海|劉永堅|劉澤金|
陸軍[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濱|譚久彬|王沙飛|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9人) 戴厚良|黃小衛|聶祚仁|潘復生[重慶市科委副主任]|
彭金輝|吳鋒[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指導教師]|張聯盟|
鄭裕國|周濟[中共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7人) 鄧建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毛景文|
孫金聲[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學博士]|湯廣福|
唐立[北京套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國法|王雙明|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8人) 陳湘生|鄧銘江|孔憲京|李華軍[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
吳志強[同濟大學副校長,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謝先啟|
岳清瑞|張建民[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6人) 陳堅[江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賀泓|蔣興偉|
王琪[四川大學教授]|吳豐昌|朱利中|
農業學部(8人) 包振民|蔣劍春|康振生|王漢中|張福鎖|
張守攻|趙春江[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鄒學校|
醫藥衛生學部(7人) 董家鴻[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李兆申|馬丁[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喬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田志剛[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王銳[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長]|張英澤[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工程管理學部(5人) 陳曉紅[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省委員會副主席]|范國濱|
劉合|盧春房|王金南|
外籍院士(18人) 安道琳|胡仕新|米耀榮|顧敏[浙江大學先進納米光子學研究所所長]|
雷歐·拉斐爾·萊夫|李凱[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史提芬·博伊德|尼古拉斯·佩帕斯|
松采夫·康斯坦丁·亞歷山德羅維奇|余艾冰|哈桑·卡雷姆|田村幸雄|
麥可·霍夫曼[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梅納赫姆·埃利梅萊赫|唐納德·格里爾遜|
尼古拉斯·羅伯特·萊蒙|韋伯斯特·卡維尼|比爾·蓋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