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景文

毛景文

毛景文,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所副所長,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和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01年),《礦床地質》主編。研究方向為礦床地質和地球化學及地球動力學演化與成礦。 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 。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毛景文 毛景文

1956年12月出生在山西運城,1976年-1979年在河北地質學院地質系學習,1979年-1982年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生部學習,1982年獲碩士學位。1985年起在該院讀在職博士生,1988年畢業。現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2001年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特聘教授(長江學者)。

作為首席科學家或項目負責人,先後承擔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家科技找礦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項目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地質調查項目。還兼任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國際礦床成因協會(IAGOD) 副主席,國際礦床地質學會(SGA) 理事,國際對比計畫IGCP-373和IGCP-473項目副組長,國際SCI檢索刊物《Ore Geology Reviews》副主編,國核心心期刊《礦床地質》主編,先後出版專著11部, 發表科學論文280餘篇, 其中SCI檢索論文80餘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部級一等獎2項和二等獎5項。此外,還獲得中國地質學會“金錘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有突出貢獻博士學位獲得者和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毛景文 毛景文

長期從事金屬礦床成礦作用、成礦過程、成礦規律、礦產模型和找礦評價研究,對我國華南、三江、揚子、華北、北祁連、秦嶺,天山以及大興安嶺等成礦區帶進行過科學研究,提出了多項創新性成果。他研究提出我國中生代大規模成礦作用並不是呈連續性分布,而是集中出現在三個時間段,其中在華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為:230~210Ma, 150~137Ma, 132~115Ma, 在華南地區為:220~200Ma, 180~165,125~80Ma,並分析了三次爆發式成礦的地球動力學背景。這一研究成果被國內外同行引用達1500餘次以上,並受日本資源地質學會和韓國地質學會邀請赴日韓做大會報告,國際礦床成因協會邀請做主題報告;他以膠東地區金礦、東坪金礦、萬古金礦和大水溝碲金礦為例,深入地探討了在岩石圈伸展帶中地幔流體參與成礦的基本特點和過程,提出了地幔流體成礦的模型和鑑別標誌,深化了地幔流體成礦研究程度,並對找礦提供了新思路。此外,研究提出輝鉬礦中錸含量可以用於示蹤成礦物質來源,這一成果在國內外得到廣泛套用。基於前人工作基礎,通過進一步研究,深化了一批典型礦床模型,構築出系列礦集區尺度的礦床模型,結合成礦動力學演化,提出了一些區帶成礦動力學模型。這些不通尺度的礦床模型,不僅在理論上具有創新性,而且,對於進一步找礦勘查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選院士

毛景文 研究員是2009、2011、2013年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其中2011、2013年增選中進入第二輪評選

毛景文是201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並進入第二輪評選 ,2017年11月27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工作履歷

1982年——至今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工作

1983年—1992年 先後晉升為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和研究員

個人獲獎情況:“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中國地質學會金錘獎”;

“國家有突出貢獻博士學位獲得者”;

“中國青年科技獎”和“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國家七部委國家百千萬跨世紀人才”

“地質礦產部百名跨世紀科技人才培養計畫”

成果獲獎情況:作為第一或第二名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部級二等獎4項。

社會關係

國際礦床地質學會(SGA)理事;

國際礦床成因協會副主席;

國際核心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副主編;

中文核心期刊《礦床地質》主編;

職稱職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副所長;

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和資源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兼職教授;

中南大學兼職教授;

長安大學兼職教授;

學習經歷:1978年獲得河北地質學院學士學位;

1982年獲得中國地質科學院獲碩士學位;

1988年獲得中國地質科學院獲博士學位;

1990-1993年在法國巴黎高等礦業學院兩次進行博士後研究;

獲獎

毛景文主持完成的《中國東部板內燕山期大規模成礦動力學模型》,獲得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榮譽成果

他通過一系列野外和室內研究工作,在礦床地質學、岩石學、礦物學、地球化學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新發現。他的《雲南騰衝地區火成岩系列和錫多金屬成礦系列的初步研究》,是幾年來完成的主要成果之一,論文中系統地研究探討了多金屬成礦系列,提出了成礦模式,探討了成礦機理及成礦規律等重要學術問題,該成果達到國際水平。此外,他還承擔了“六五”、“七五”期間重點研究項目的一些課題及桂北地區利用礦化蝕變分帶進行找礦,獲生產單位好評。

1987年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三等獎二項。他在有關刊物上發表論文12篇和多篇譯文。1987年獲全國青年地質工作者學術討論會優秀論文獎。毛景文刻苦鑽研,學風嚴謹,勇於創新,有獨立工作能力和組織能力。他和別人共同發起和組織的“周末學術新知交流會”,受到院所廣泛好評。1984年和1987年為地礦部礦床所先進工作者。

他在國內外有關刊物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和多篇譯文。

2013年被國土資源部推薦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出版專著

毛景文,等,深部流體成礦系統,中國大地出版社,2005

陳毓川,毛景文,等,礦床學研究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新機遇與新挑戰,地質出版社,2006

毛景文, 張作衡, 裴榮富主編, 中國礦床模型概論,地質出版社,2012

重要論文

毛景文.電氣石對成岩成礦環境的示蹤性及套用條件,地質論評,1993(6)

毛景文,等.湖南柿竹園矽卡岩-雲英岩型W-Sn-Mo-Bi礦床地質和成礦作用,礦床地質,1996(1)

毛景文,等,中國東部大規模成礦時限及其動力學背景的初步探討,礦床地質,2000(4)

毛景文,等,斑岩銅礦床的基本特徵和研究勘查新進展,地質學報,2014(12)

中國工程院2017年當選院士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2017年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齡49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56.37歲。60歲(含)以下的57人,占85%;61歲至70歲(含)的10人,占15%,更多優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專家當選。新當選院士中,來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業及醫院18人,占26.9%。本次增選共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以下名單按學部順序排列,同一學部內按姓名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9人) 鄧宗全|馮煜芳|何琳[海軍工程大學教授]|
黃慶學|孫逢春|王振國[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吳光輝[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夏長亮|周志成|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8人) 陳杰[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戴瓊海|劉永堅|劉澤金|
陸軍[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濱|譚久彬|王沙飛|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9人) 戴厚良|黃小衛|聶祚仁|潘復生[重慶市科委副主任]|
彭金輝|吳鋒[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指導教師]|張聯盟|
鄭裕國|周濟[中共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7人) 鄧建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毛景文|
孫金聲[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學博士]|湯廣福|
唐立[北京套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國法|王雙明|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8人) 陳湘生|鄧銘江|孔憲京|李華軍[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
吳志強[同濟大學副校長,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謝先啟|
岳清瑞|張建民[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6人) 陳堅[江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賀泓|蔣興偉|
王琪[四川大學教授]|吳豐昌|朱利中|
農業學部(8人) 包振民|蔣劍春|康振生|王漢中|張福鎖|
張守攻|趙春江[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鄒學校|
醫藥衛生學部(7人) 董家鴻[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李兆申|馬丁[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喬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田志剛[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王銳[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長]|張英澤[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工程管理學部(5人) 陳曉紅[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省委員會副主席]|范國濱|
劉合|盧春房|王金南|
外籍院士(18人) 安道琳|胡仕新|米耀榮|顧敏[浙江大學先進納米光子學研究所所長]|
雷歐·拉斐爾·萊夫|李凱[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史提芬·博伊德|尼古拉斯·佩帕斯|
松采夫·康斯坦丁·亞歷山德羅維奇|余艾冰|哈桑·卡雷姆|田村幸雄|
麥可·霍夫曼[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梅納赫姆·埃利梅萊赫|唐納德·格里爾遜|
尼古拉斯·羅伯特·萊蒙|韋伯斯特·卡維尼|比爾·蓋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