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方[原外交學院黨委副書記]

陳志方[原外交學院黨委副書記]
陳志方[原外交學院黨委副書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志方,1906年生,江蘇無錫人。上海南洋醫科大學、廣州第一中山大學醫學院肄業。1924年參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無錫縣委委員、閩西軍區總軍醫處處長、中央軍委總衛生部醫政局局長、紅軍軍醫(衛生)學校(中國醫科大學前身)校長(1934.10-1936)。1934年隨中央紅軍直屬隊參加長征。後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主任教員、新四軍三師八旅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四十九軍政治部主任。建國後,任廣州市副市長(至1956.4)、外交部國際司司長、中國首任駐敘利亞大使(1956.12-1958.04)、中國首任駐伊拉克大使(1958.09—1960.09)、(接替李恩求)外交學院副院長(1961.6--1964)、駐烏干達大使(1964.05—1970.11)、駐瑞士大使(1970.12—1975.08)、駐越南大使(1977.09—1978.06)。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90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女婿馬振崗。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上海南洋醫科大學、廣州第一中山大學醫學院肄業。1924年參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無錫縣委委員、閩西軍區總軍醫處處長、中央軍委總衛生部醫政局局長、紅軍軍醫(衛生)學校(中國醫科大學前身)校長(1934.10-1936)。1934年隨中央紅軍直屬隊參加長征。後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主任教員、新四軍三師八旅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四十九軍政治部主任。建國後,任廣州市副市長(至1956.4)、外交部國際司司長、中國首任駐敘利亞大使(1956.12-1958.04)、中國首任駐伊拉克大使(1958.09—1960.09)、(接替李恩求)外交學院副院長(1961.6--1964)、駐烏干達大使(1964.05—1970.11)、駐瑞士大使(1970.12—1975.08)、駐越南大使(1977.09—1978.06)。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90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女婿馬振崗。

軍醫工作

1931年11月20日,中國共產黨最早創辦的第一所軍醫學校,在瑞金宣告成立。總軍醫處處長賀誠兼任校長,總軍醫處醫務主任 陳志方兼教育長。1932年10月,中央軍委改軍醫學校為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1934.10--1936年陳志方任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校長。

政治工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積極投身於抗日洪流之中,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主任教員、高寶縣委書記、新四軍三師八旅二十三團政治委員、三師八旅政治部主任等職,堅持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多次參加對日戰鬥。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東北軍區第12縱隊政治部主任(司令員鍾偉,政治委員袁昇平)、中國人民解放軍 49 政治部主任(軍長鍾偉,政委袁昇平),1950年1月,第 49 番號撤銷。陳志方轉任廣州市副市長兼秘書長,並擔任廣州外事接待委員會主任。

外交工作

1956年起從事外交工作,擔任五任大使,成為優秀外交家。在任駐瑞士大使期間,配合國內醫療小組對癌症晚期的斯諾先生進行了全力救護。“為了把斯諾的病情隨時報告給國內,陳志方大使和夫人王靜,幾乎每天都驅車在伯爾尼至日內瓦的高速公路上奔波,了解斯諾的病情,給斯諾捎新鮮餃子、脆皮春卷和麻辣子雞等可口美味的食品。有時,他們和醫務人員一道,徹夜不眠地守護,眼睛熬得通紅。”其間,還擔任過外交部國際司司長職務,屬於建國後第二批(1955—1964年間)轉為外交官的高級將領(或轉業到地方的高級官員)之一。

由於李恩求同志(常務副院長)1959年調回外交部工作,1961年6月1日,國務院第116次會議決定任命陳志方同志為外交學院副院長。1963年2月,外交部黨委批准陳志方同志兼任外交學院黨委副書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