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壁君

陳壁君

陳璧君,汪精衛之妻。1891年生,為南洋巨富陳耕基之女。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陳璧君,1908年與汪兆銘在馬來西亞的檳城結識,深為汪兆銘的信念、才華、和品行打動,雖然汪決心革命不成功決不結婚,她仍傾心相許,堅決退掉了父親為其訂下的與另一華僑巨富之子的婚姻,從此與汪心魂相守。1910年汪兆銘捨身忘死前往北京刺殺清攝政王,此行無論成功失敗都必死無疑,而陳璧君毅然跟隨,當時有人說:“你反正有英國護照,被抓了英國領事館自然會救你。”陳璧君聽後立即取出護照,當場撕得粉碎,讓說風涼話者無地自容。

1959年6月17日,68歲的陳璧君死於監獄中。

生平簡介

陳璧君陳璧君

刺殺失敗,汪兆銘被捕。清政府知道汪此舉本不懷生還之心,就是要以鮮血激起民眾推翻封建專制的鬥志和決心,如果殺汪正好達到汪之目的。經過反覆權衡,決定免汪一死,判處終生監禁。

汪兆銘在獄中苦熬之時,忽然收到10個雞蛋,其中一個上寫著一個小小的“璧”字,便知這是陳璧君所送,於是回信勸其不可為終身囚禁之人耽誤青春;陳璧君來信說:“我們兩人雖被牢獄的高牆阻擋無法見面,但我感到我們的真心卻能穿過厚厚的高牆。我將遵從你的忠告立即離開北京,不過在此之前有一件事想和你商談。你我兩人已不可能舉行形式上的結婚儀式,但你我兩人從現在起,在心中宣誓結為夫婦,你看好嗎?”汪接信淚如雨下,咬破中指寫下一個鮮紅的“諾”字。

一腔熱血的青年革命家汪兆銘在後來成為千夫所指、萬人唾罵的頭號“漢奸”,但對其成為“漢奸”的過程多數人根本不清楚;對堂堂一位革命元老、國民讜副總裁、行政院長為何要“投敵叛變”、他“賣國”有何榮之求更不甚了了。

抗戰開始後中國連戰連敗,損兵失地,看不到抵抗的前途。汪認為中國國力遜日本太多,又派系林立,團結不起來,抵抗下去必定是輸個精光之後亡國。因此他認為不能硬拼,必須先投降保存有生力量,再找機會翻盤。同時,日本國內因戰爭而增加了大量賦稅,人民負擔沉重,也出現了以當時首相近衛文磨為代表的主和派。汪與日本主和派暗中接觸後達成了日本“不要領土,不要賠款,兩年內撤回軍隊”的協定,在此基礎上汪離開重慶前往日占區的南京出任主席,這就是他的“投敵”。

汪脫離重慶後,日本發表了與其訂立的密約,因考慮到日本國內情緒,把“兩年內撤軍”這一條未公開發表,這對汪的名聲構成了不小打擊;更要命的是,汪按計畫達到越南後的第五天,近衛文磨內閣總辭職!此前與之訂立的協定全部灰飛煙滅!汪只能在這樣的突然變故下與日本周鏇了,他的“漢奸”也當定了。

汪與日合作,全國一片唾罵,惟有陳璧君十分理解,她相信汪的品行,支持汪在南京政府主席位上儘量維護中國權益,南京政府治下民眾生活水平遠遠高於中國其他區域。汪1944年重病到日本醫治,日本用全國最好的醫生、最好的條件為汪診治,陳璧君一直伴隨汪身旁,但從來沒有對日本人說過一句感謝的話,日本人對她也很發怵;汪去世後,日本派多位將軍護送汪的遺體回國,陳璧君臉色陰沉,日本將軍們跟在她身後,小心地看著她的臉色,大氣也不敢出。

抗戰勝利後,陳璧君也作為“大漢奸”被捕審判,陳璧君在法庭上慷慨陳詞:“日寇侵略,國土淪喪,人民遭殃,這是蔣介石的責任,還是汪先生的責任?說汪先生賣國?重慶統治下的地區,由不得汪先生去賣。南京統治下的地區,是日本人的占領區,並無寸土是汪先生斷送的,相反只有從敵人手中奪回權利,還有什麼國可賣?汪先生創導和平運動,赤手收回淪陷區,如今完壁歸還國家,不但無罪而且有功。”說得法庭和旁聽者目瞪口呆。法庭最後判處陳璧君無期徒刑,陳璧君接到判決書時大義凜然地說:“本人有受死的勇氣,而無坐牢的耐性,所以希望法庭改判死刑!”

1949年共產黨奪取大陸後,蔣介石並沒有把陳璧君移往台灣,而是把陳留給共產黨。1952年,和陳璧君私交很深的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和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去監獄探望陳璧君。1912年汪兆銘和陳璧君結婚時,何香凝還曾作過陳璧君的伴娘。宋慶齡和何香凝告訴陳璧君,共產黨的中央已經決定,只要陳璧君承認汪兆銘有罪,寫一篇悔過書就可以釋放出獄。陳璧君卻立即拒絕:汪精衛無罪。她寧可坐牢,也不承認汪兆銘有罪。1959年6月17日,68歲的陳璧君死於監獄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