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輝

陳力輝

陳力輝(1917~1943),廣東省潮州人,曾任東江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大隊第二中隊長、南頭情報站長,陳力輝少年時,因生活所迫到香港西環橡膠廠做工。抗日戰爭爆發後,陳力輝積極投身於香港的抗日救亡運動,並於1938 年8月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被日軍俘虜後就義。

基本信息

陳力輝(1917~1943),廣東省潮州人,曾任東江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大隊第二中隊長、南頭情報站長,1943年被日軍俘虜後就義。
陳力輝少年時,因生活所迫到香港西環橡膠廠做工。抗日戰爭爆發後,陳力輝積極投身於香港的抗日救亡運動,並於1938 年8月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日軍占領廣州後,他和陳仲英等人於1939年2月回到坪山,參加曾生領導的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先在政工隊做宣傳工作,後到醫務所和連隊任政治服務員。他工作積極,吃苦耐勞;又善於學習,進步很快,在較短的時間內就適應了部隊的艱苦生活,並成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同年11月,陳力輝即調任改變番號後的新編大隊第一中隊政治指導員。他十分重視連隊黨的組織建設,積極發展新黨員;關心戰士,又善於做思想工作,很受中隊指戰員的愛戴。
1940年3月,陳力輝隨新編大隊東移海陸豐地區。13日,當部隊到達稔山附近的牛湖村、因連日行軍十分疲勞準備休息時,突遭頑軍羅坤部襲擊,陳力輝協助中隊長彭沃迅速指揮一中隊搶占村前有利地形反擊頑軍。他站在前沿陣地,高舉駁殼槍,大聲鼓動戰士們一定要堅決擊退頑軍進攻,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在他的鼓動下,戰士們奮勇激戰,使大隊部和主力部隊得以安全地撤出牛湖村向斧頭山方向轉移。
斧頭山位於惠陽與海豐交界處,海拔近千米。部隊從牛湖村撤出時,幹部、戰士們都粒米、滴水未進,十分疲勞,不少戰士掉隊,行軍距離拉得很長。陳力輝不顧自己饑渴疲憊,還幫助體弱的戰士背米袋、扛槍枝、攙扶爬山,同時氣喘吁吁地做宣傳鼓動工作,向戰士們講紅軍翻雪山、過草地的故事,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帶領一中隊的戰士們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
16日,部隊到達高潭後休整,一中隊和大隊部、幹部隊住在水口村。30日,國民黨頑軍186師凌育旺團利用黃昏和暴雨的掩護,偷襲水口村。在緊急關頭,陳力輝沉著鎮定地指揮一中隊迅速衝出村子,待全部戰士都撤離後,他才最後一個離開。撤離村子後,他和彭沃又指揮一中隊迅速占領了村後高地阻擊頑軍,掩護大隊部和部隊主力撤退。他冒著密集的彈雨,到各個小隊的陣地作火線動員,鼓勵戰士們一定要沉著冷靜,堅決掩護部隊尤其是大隊部衝出村子。在一中隊和幹部隊的掩護下,大隊部得以安全撤出、轉移,粉碎了敵人企圖一舉圍殲我軍的陰謀。
水口戰鬥結束後,東移部隊縮編為長槍隊和短槍隊,陳力輝任長槍隊指導員,率部在惠陽、海豐交界的大山上隱蔽休整長達數月,經常缺糧斷炊,不少戰士病倒了也無藥醫治。這些戰士們,很多是從海外歸來或從香港回來的戰士,從未經歷過如此艱苦的環境和生活,缺乏堅持長期艱苦鬥爭的準備,產生了波動情緒。陳力輝處處以身作則,生活上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共同忍飢挨餓;工作上耐心細緻地做戰士們的思想工作,穩定軍心,保持了部隊的穩定。
部隊返回惠東寶後,長槍隊住在萬年坑村休整時,有八九個戰士身上長了疥瘡,寢食不安,影響軍訓。陳力輝想盡辦法找來硫磺,一個個地為戰士們治療,還承擔了為他們洗衣打飯等生活雜務。8月,部隊在上下坪整編後,陳力輝調任第五大隊第二中隊長,隨同王作堯開闢羊台山根據地。
1942年,部隊擴編為東江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為加強情報工作,陳力輝調任南頭情報站長。當時,我軍處於敵偽頑夾攻之中,鬥爭環境十分險惡。他帶領情報人員堅持在南頭日軍據點附近收集情報,晚上就到沙頭村後的山頭上露宿。他事無巨細,每次派交通員往總部送情報時,對交通員的化裝打扮、情報隱藏方法、遇到敵情的處置措施等,都安排得十分仔細。
1943年春節剛過,由於叛徒駱忠的出賣,新婚剛兩天的陳力輝與3名交通員在返回沙頭村後,即被預先埋伏的日軍俘虜,押往南頭日軍據點。日軍已經知道陳力輝是情報站長,對他用盡了利誘和酷刑,逼迫他供出我軍的情報網路。陳力輝嚴守機密,始終不吐露一個字。日軍無計可施,最後將他秘密殺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