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公照丕陵園

太極拳的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的村南,有一座陵園,裡面青松翠柏,十分幽靜。精心設計的拱形大門的上方,鑲嵌一塊石匾,上面鐫刻六個大字:陳公照丕陵園。 凡到陳家溝參觀和學拳的人,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莫不到陵園祭拜。清明時節或陳照丕老先生的誕辰和忌日,前來掃墓祭奠的人流絡繹不絕。 這是陳家溝村民自發為陳照丕修建的陵園。在陳家溝陳氏太極拳三百多年的發展史上,專門為一個太極傳人建立陵園,這還是第一次。 人們景仰陳照丕,是因為他為陳氏太極拳的推廣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如今的陳家溝,陳氏太極“後繼滿鄉里”。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幾歲孩童,人人會練太極拳。真正像民謠說的那樣:“喝喝陳溝水,都會蹺蹺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 如今的陳氏太極拳,享譽海內外。一批又一批的外國朋友來陳家溝尋根問祖,學習太極拳。一批又一批從陳家溝走出來的太極高手到國外講學傳拳。被譽為四大金剛的陳正雷、陳小旺、王西安、朱天才和陳慶州、陳世通、陳小星、陳長留等等陳氏太極傳人所教的徒弟,以及徒弟的徒弟難以數計…。陳氏太極拳以前所未有的強勁勢頭,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普及開來,發展開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陳照丕。1992年,溫縣縣長在陳照丕逝世2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說:“沒有陳照丕,就沒有陳家溝的今天;沒有陳照丕,就沒有陳氏太極拳的今天。” 陳照丕(1893.4.8--1972.12.30).字績甫,陳家溝陳氏十八世,陳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建國後曾任全國武術協會委員,被授予“全國太極拳名家”稱號。他20歲外出教拳,晚年居家培養後人,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到了推廣和發展陳氏太極拳的事業上。在教拳實踐中,他刻苦鑽研拳技理論,著書立說,先後編撰了《太極拳人門》(1935年出版)、《陳氏太極拳匯宗》(1935年出版)、《太極拳引蒙》(1962年出版)、《陳氏太極拳須知》(即《太極拳理論十三篇》1972年油印流傳),是陳氏太極拳發展史上繼往開來、承上啟下的一代宗師。

太極拳的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的村南,有一座陵園,裡面青松翠柏,十分幽靜。精心設計的拱形大門的上方,鑲嵌一塊石匾,上面鐫刻六個大字:陳公照丕陵園。 凡到陳家溝參觀和學拳的人,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莫不到陵園祭拜。清明時節或陳照丕老先生的誕辰和忌日,前來掃墓祭奠的人流絡繹不絕。 這是陳家溝村民自發為陳照丕修建的陵園。在陳家溝陳氏太極拳三百多年的發展史上,專門為一個太極傳人建立陵園,這還是第一次。 人們景仰陳照丕,是因為他為陳氏太極拳的推廣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如今的陳家溝,陳氏太極“後繼滿鄉里”。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幾歲孩童,人人會練太極拳。真正像民謠說的那樣:“喝喝陳溝水,都會蹺蹺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 如今的陳氏太極拳,享譽海內外。一批又一批的外國朋友來陳家溝尋根問祖,學習太極拳。一批又一批從陳家溝走出來的太極高手到國外講學傳拳。被譽為四大金剛的陳正雷、陳小旺、王西安、朱天才和陳慶州、陳世通、陳小星、陳長留等等陳氏太極傳人所教的徒弟,以及徒弟的徒弟難以數計…。陳氏太極拳以前所未有的強勁勢頭,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普及開來,發展開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陳照丕。1992年,溫縣縣長在陳照丕逝世2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說:“沒有陳照丕,就沒有陳家溝的今天;沒有陳照丕,就沒有陳氏太極拳的今天。” 陳照丕(1893.4.8--1972.12.30).字績甫,陳家溝陳氏十八世,陳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建國後曾任全國武術協會委員,被授予“全國太極拳名家”稱號。他20歲外出教拳,晚年居家培養後人,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到了推廣和發展陳氏太極拳的事業上。在教拳實踐中,他刻苦鑽研拳技理論,著書立說,先後編撰了《太極拳人門》(1935年出版)、《陳氏太極拳匯宗》(1935年出版)、《太極拳引蒙》(1962年出版)、《陳氏太極拳須知》(即《太極拳理論十三篇》1972年油印流傳),是陳氏太極拳發展史上繼往開來、承上啟下的一代宗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