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禮[著名穆斯林翻譯家]

陳克禮[著名穆斯林翻譯家]

陳克禮,回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穆斯林翻譯家、著作家。1924年農曆四月二十四日生於河南省襄城縣穎橋鎮長葛村一個教門虔誠的穆斯林家庭。作品有《從穆罕默德看伊斯蘭教》。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陳克禮紀念活動陳克禮紀念活動
陳克禮,回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穆斯林翻譯家、著作家。1924年農曆四月二十四日生於河南省襄城縣穎橋鎮長葛村一個教門虔誠的穆斯林家庭。父親陳文燦經商為生,為人忠厚,熱心教門。兄弟三人,克禮行三。受家庭濃厚的教門氣氛影響,五六歲就隨父親在清真寺禮拜。七歲時,父將他送入清真寺,師從杜文圾阿訇學習阿文學。自幼聰明穎異,學習勤奮刻苦。當時經書很少,且大都是手抄本,克禮就借來手抄本經書,經常是在晨禮後黎明的微光中和夜晚昏暗的油燈下邊誦讀,邊抄寫。他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刻苦學習的,並抄錄了許多經書。長期如此,眼睛逐漸近視。

在家張清真寺經過八年的刻苦學習,成績優異,基本掌握了伊斯蘭的基本教義和教法,打下了紮實的阿拉伯文基礎。他的聰慧好學,深得老師杜文明阿訇的賞識,認為他是伊斯蘭事業難得的人才,可堪造就,與其父商量後,將克禮薦送於名師。

負笈求學

1938年,陳克禮離開家張長葛村,來到穎橋鎮清真寺,師從馬負圖阿訇,繼續學習。除深入學習阿文經學,完成應學的經籍課本外,還自學漢文,起早貪黑,勤奮刻苦。在馬負圖阿訇的精心指導下,阿文經學水平日趨提高,也打下了良好的漢文基礎。

後又曾赴魯山,甘肅平涼訪師求學。在平涼時轉入隴東范阿文專修班師從王靜齋阿訇,繼續深造。經過廣泛深入的學習,和名師的精心指教,他的阿文經學造詣日趨深入,同時漢文功底也日漸紮實,知識面也不斷拓寬,尤其重要的是他逐漸確立了以宏揚聖教為己任的遠大思想,為以後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5年,隴東師範畢業後,回到家鄉,期間各處遍訪名師,廣尋義友,求教,探討,交流伊斯蘭學問。時聞馬松亭阿訇創辦的成達師範遷回北京,繼續辦學,為進一步,提高知識,開闊眼界,欲前往投師求學。但因當時內戰爆發,平漢線中斷,到北京的道路不通,未能成行。後因求學心切,與同學好友黃萬鈞等人,繞道南下,經海路北上,於1949年北京解放後,結束學習,返回家鄉。

在成達師範學習雖僅半年時間,但有機會受教於馬松亭,馬堅,龐士謙等著名阿訇、學者,還參加了《伊聯報》的編寫工作,先後撰寫,翻譯了許多文章,以伊帆,漢戈,刻理筆名在當時各種伊斯蘭報刊上發表,開始了他對伊斯蘭事業的翻譯,寫作生涯。

譯著不倦

成達師範結業回鄉後,在家鄉穎橋鎮清真寺擔任阿訇。教務之餘眇,進行著繁忙的翻譯著述工作。這一時期,完成了《回教信仰基礎》和《聖訓經》上冊(1945年北京出版)的翻譯,並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從穆罕默德看伊斯蘭教》的寫作,他的這部著述1951年於北京出版後,不久就被海外穆斯林譯成阿拉伯,印尼,烏兒都文等幾種文字出版,在伊斯蘭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52年,經馬堅教授介紹,陳克禮來到北大東語系任助教。在北大任教期間,又廣泛閱讀各方面知識的造詣。同時,除繼續進行《聖訓經》翻譯外,還完成了蘇聯東方學家巴托爾德著的《伊斯蘭文化史》和西班牙伊斯蘭學者伊本。圖飛勒著的哲學小說《覺民之子永生》等一些著作的翻譯。此外,他知識淵博,見解獨到,深入淺出,他講課深受廣在同學歡迎。

北大任教幾年中,他進步快,成果多,成績斐然。因此,黨組織專門派人經常作他的工作,動員他入黨,他婉言謝絕,後赤毅然決定辭去助教一職。1956年,離開北大,避居海淀清真寺。不久,中國伊協伊斯蘭教經學院教導主任楊永昌聞訊前來再三聘請陳克禮到經學院任教。鑒於前車之鑑,為了不受約束,能自由的進行翻譯寫作工作,他與伊協方面言定,不參加任何政治活動。不作為伊協正式職員,來去自由,不受任何約束,之後應聘到經學院任教,擔負多門課程的講。他所講授的課程仍然是學生最受歡迎的課程。課餘仍繼續堅持翻譯工作。

反右風波

1957年,反右運動開始後,陳克禮阿訇因其對伊斯蘭堅定明確的思想觀點和光明磊落。直言不諱的性格,首先受到打擊。儘管他一再申明以前言定的不參加任何政治活動,但伊協方南有關領導仍然堅持要求哪怕他不發言,也要去聽一聽"民眾"的觀點。出於無奈,他參加了伊協組織的對他的批判會。鑒於當時已不能進行授課和翻譯工作的情況,他決意離開伊協,離開北京,回到了家鄉。

在北京期間,曾有單位聘請他作翻譯工作,有大學請他任課,一些報刊也向他約稿,但他始終堅辭不就。為了堅定純潔的信仰,他拒絕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拋棄了已有的名利地位,毅然走上了一條布滿荊棘的艱途。他有這樣一保句著名的誓言︰"我願將此一生貢獻於真主的事業!"

回到家鄉後,他已是舉目無親,此時破敗的家,簡陋得連一張四條腿完好的桌凳都沒有,甚至一家人連吃飯的碗都不能一人一個。這樣的條件下,一人拉扯兩個孩子,活下都艱難,還要坐下來進行翻譯工作,這讓人想都不敢想。在一些鄉親的幫助周濟下維持了些時日後,一位從前的同學好友,甘肅河州的一位姓馬的穆民聞訊寫信鼓勵克禮阿訇繼續翻譯,並每月定期給克禮阿訇寄來微薄的生活費。克禮阿訇就這樣艱難的堅持翻譯,並把翻譯出的譯稿寄往河州,托那位姓馬的穆民保存。在這樣的生存條件下進行翻譯,實在太艱難了。河州那位姓馬的穆民,寫信邀請克禮阿訇到河州來,生活條件要好些,翻譯也會更順利些,並寄來了西行的路費。可是不諳世事,又高度近視的克禮阿訇因買不上火票,就買上了票販子的假票,還沒有發覺上當受騙,就帶著兩個孩子登上西行的火車。查票時被查出,不由分說被送進了收容所。盤查身份時,克禮阿訇說出了以前工作的中國伊協,收容機構的中國伊協通了電話,通知單位來領人,可當時的中國伊協竟答︰這個人是我單位的右派分子,你們可就近發落。於是克禮阿訇被以右派分子的身份押送到陝西銅川勞改煤礦,勞動教養。

到了勞改煤礦,人看這么又瘦又小,又高度近視的書呆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實在不好安排。於是被打發到勞改煤礦圖書室,看守圖書資料。這倒為克禮阿訇提供了看書學習的便利條件,因手邊沒有經書,無法進行翻譯工作,他就利用這個條件閱讀了大量名著的書刊,大大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這期間寫下了他又一部著作《看伊斯蘭》。就這樣,一於就是三年,因克禮阿訇只顧埋頭讀書,寫作,圖書資料管理工作對克禮阿訇來說倒也簡便易行,所以勞改煤礦的監管人員認為他表現還不錯。於是,提前解除勞教。當時,勞改煤礦方面又與中國伊協通了電話,通知說陳克禮已解除勞教,讓單位來領人,可當時的中國伊協竟答覆,這個人不是中國伊協的人,交原籍處理,於是克禮阿訇再次難臨頭,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送回家鄉監督勞動。

1962年,被送回家鄉後,原來那破舊不堪的家已不復存在敢,一些膽大而有良心的鄉親們偷偷的你幫一張桌子,我幫一張板凳,他幫一張床板,幫助克禮阿訇置起了一個"家"。當時克禮阿訇被安排看管生產隊的菜園,生活條件極其艱苦,而且沒有行動自由,這樣惡劣的處境並沒有使克禮阿訇產生動搖,信心更加堅定。志向更加遠大。開始了他的"十年譯作計畫"的戰鬥。

不朽業績

他首先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整理完成了《聖訓經》中下兩冊的譯稿,又譯完了長達六萬行的史詩《波斯史詩列王記》接著又完成了《伊斯蘭發展史》,《阿拉伯文學史綱要》等書的翻譯。截止1965年底,他又先後完成了《古蘭經學》,《伊斯蘭社會思想運動史》,《伊斯蘭文化簡史》,《伊斯蘭學術論叢》,《中國與阿拉伯的關係》,巴基斯坦著名詩人的思想家伊克巴爾的《伊斯蘭思想維新記》,《歷史導論》,《中世紀穆斯林旅行家傳》,《伊斯蘭史料資料楫要》等近十幾種著作︰《論阿拉伯文學對世界文學的影響》的《伊斯蘭學概論》。並開始了《伊斯蘭論》,《中國論》,《世界論》三部曲著作的編寫。

克禮阿訇大量的翻譯寫作工作都是在艱難得使人難以想像的條件下完成的,由於生活貧困,常年只能以粗陋的飯食維持生存,本來就瘦弱的身體,因長期坐在硬板凳上夜以繼日地翻譯寫作,又患上了坐瘡,但他並未因此輟筆,不能坐,就躺著寫稿,。許多書他就是躺著完成的,這種艱難的處境的他頑強的毅力,就已使人難以想像了,可他還要參加勞動,接受監督,運動來臨,還要遭受政治迫害,接受接二連三的批鬥,回來後繼續翻譯,寫作,克禮阿訇就是這樣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貧困病魔的折磨的巨大的精神折磨,頑強的完成了條件優裕的正常人都維以完成的巨大工作,而且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對他所從事的偉大的伊斯蘭事業也從未失去過信心,他何以具有這樣的毅力和精神呢?他在最艱難的時期給朋友的一封信中這樣寫到︰"成敗利全在真主,真主隨同堅忍的人……",這句話就可作為他對自己精神的表白。

信仰永志

十年動亂的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面對這場喪失人道與理性,禍國殃民的災難。生性秉直磊落的克禮阿訇以憂國憂民的胸懷,署名國家領導人,秉筆直言,歷陳文革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難,建議立即停止文革,同時闡明社會主義一些正確理論源於伊斯蘭,指出伊斯蘭可以作為中國的道路。為此招來橫禍,他以惡毒攻擊文化大革命,反黨反社會主義等現行反革命罪被捕入獄。面對生的希望,他始終不表改變自己的觀點。為了真理,為了信仰的純潔,他拒絕了生,選擇了死。 

1970年,"一打三反"運動中,在故鄉穎橋的河堤上,克禮阿訇壯烈犧牲了。那年他才46歲。他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寧願站著死,決不跪著生!"7月5日,那顆罪惡的子彈擊穿克禮阿訇的頭顱前的那一刻,他的確是不屈的站著的!

為了堅持伊斯蘭真理,為了不玷污純潔的信仰,他幾次拒絕和拋棄了人們求之不得的名利地位的榮華富貴,走上了一條布滿荊棘的艱途,並最終選擇了死。這和那些在風險面前退縮的懦夫,在名利面前忘的小人,和為了自己同胞,踩在同胞身上往上爬的無恥回奸形成多么鮮明的對比!克禮阿訇歷盡艱辛,耗盡心血完成的二十多部譯著的著作,除《聖訓經》中,下兩冊因事先寄出得以保存下來,留給世人外,其餘著作都在遭難後,抄家失毀。他的著作沒有留下來,但卻給我們留下了更寶貴的財富,那就是他的精神的氣節!他在人民心中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阿訇簡史

1923年農曆四月二十四日陳克禮出生在河南省襄城縣石羊街。

1932年在本坊清真寺杜文明阿訇門下受經堂啟蒙教育。

1938年在本縣穎橋鎮清真寺投師馬負圖阿訇受經堂教育。

1941年到禹縣(今禹州市)清真寺從師謝文貴阿訇受經堂教育。

1942年與本縣農村姑娘張枝妮結婚,婚後先在郟縣,後在魯山縣清真寺繼續受經堂教育。

1943年先去寧夏固原縣清真寺念經,後到甘肅平涼縣旅平清真寺念經,同年入隴東師範學校阿專班受正規學校教育。

1946年從隴東師範學校畢業回到襄城縣。

1947年7月入北平回教經學院受高等學校教育。

1948年課外兼任《伊聯報》編輯工作。

1949年5月北平回教經學院被關閉,陳克禮回到家鄉應聘去穎橋鎮清真寺任阿訇。

1951年1月所著《從穆罕默德看伊斯蘭教》一書在北京出版發行。同年4月譯作《回教信仰基礎》在北京出版發行。

1952年2月譯作《回教與社會》在北京出版發行,同年6月應聘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任助教。

1954年2月譯作《塔志》(聖訓經)上冊在北京出版發行。

1955年5月辭去北京大學教學工作回到家鄉,同年9月與妻子離婚。

1956年2月,應聘到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任教師。

1957年9月,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開始“反右運動”,召開大會批判陳克禮的右派言論,會後,他離校回家。不久,他即攜子女流浪。

1958年9月,陳克禮和他的兩個孩子在流浪途中被逮捕,送交勞動教養,去陝北勞動改造。

1961午11月25日,勞教隊宣布對陳克禮解除勞動教養,因釋放證文字有誤,未領取。

1962年2月2日,陳克禮領到了經更正的釋放證。2月29日領著子女回到襄城縣。同年5月應聘去葉縣馬莊清真寺任阿訇,僅過了三個主麻日即被村政府強令回家。

1963年5月18日,鎮政府領導宣布給陳克禮補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管制勞動。

1964年9月鎮政府領導宣布給陳克禮補劃為富農出身。

1966年8月28日紅衛兵第一次抄陳克禮的家,隔日又第二次抄陳克禮的家,所有譯、著手稿被抄收一空。

1970年2月26日陳克禮被抓走,7月5日被冤殺在家鄉的河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