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山東省省長助理]

陳光[山東省省長助理]

陳光,男,漢族,1956年11月生,山東壽光人。1975年12月入黨,1974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文化,山東省委黨校經濟管理專業業餘本科班畢業。陳光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曾以諸城國有企業改革“陳賣光”聞名全國,諸城以一個縣級市因為改革的及時和徹底,千萬資產以上的諸城人已多達3000多戶。陳光繼諸城市委書記之後又升任山東菏澤市市長、菏澤市委書記,在菏澤期間,又曾因為改革的作為,被稱為“陳送光”,以非常的勇氣主持了菏澤的國企改革。1994、1995年被中組部分別授予全國百名“人民好公僕”和百名“優秀縣委書記”稱號。著有《當代中國城市的改革與發展》等書。現任山東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基本信息

簡介

陳光改革家陳光

陳光,男,漢族,1956年11月生,壽光市人,1975年12月入黨。山東省委黨校業餘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省委黨校在職大學學歷。

陳光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曾以諸城國有企業改革“陳賣光”聞名全國,諸城以一個縣級市因為改革的及時和徹底,千萬資產以上的諸城人已多達3000多戶。

陳光繼諸城市委書記之後又升任山東菏澤市市長、菏澤市委書記,在菏澤期間,又曾因為改革的作為,被稱為“陳送光”,以非常的勇氣主持了菏澤的國企改革。

1994、1995、年被中組部分別授予全國百名“人民好公僕”和百名“優秀縣委書記”稱號。
著有《當代中國城市的改革與發展》等書。

簡歷

1974.08-1975.12 壽光縣紀台公社下鄉知青
1975.12-1976.05 任壽光縣供銷社辦事員
1976.05-1976.11 任壽光縣委宣傳部幹事
1976.11-1981.08 任昌濰團地委秘書
1981.08-1985.06 任昌濰地委辦公室秘書(其間:1983.09-1985.06,昌濰師專乾修科中文系學員)
1985.06-1986.06 任濰坊市委研究室秘書

陳光夏駿執行主席會見改革家陳光先生(右一)

1986.06-1986.12 任濰坊市委研究室城市經濟科副科長
1986.12-1989.05 任濰坊市委研究室城市經濟科科長
1989.05-1991.10 任共青團濰坊市委書記
1991.10-1993.01 任諸城市委副書記、市長
1993.01-1994.05 任諸城市委書記
1994.05-1997.06 任濰坊市委常委、諸城市委書記(其間:1994.09-1997.06在山東經濟學院業餘本科班統計與會計核算專業學習)
1997.06-1997.12 任菏澤地委副書記、行署副專員
1997.12-2000.11 任菏澤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其間:1996.09-1999.01在省委黨校業餘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00.11-2001.01 任菏澤市委副書記、行署專員
2001.01-2002.12 任菏澤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2.12-2008.2 任菏澤市委書記
2003.02月24日 任菏澤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省九屆人大代表,山東省六、七、八次黨代會代表。

2008年2月 不再擔任菏澤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任山東省省長助理、省政府黨組成員。

人物軼事

“賣光國企”事件

陳光陳光
1996年,中央調查組調查頗受爭議的山東諸城“賣光國企”事件,最後的結論是:諸城的改革,方向正確。朱鎔基親也對這一做法表示肯定。至此,被冠上了“陳賣光”的諸城市長陳光才鬆了口氣。

1992年開始,山東諸城市長陳光主導,對諸城市282家國有和集體企業全部改制,15個月內,基本全“賣給”了內部職工。這一改革引起了廣泛爭論,直至國務院調查組給出定論方止。此後,國企改制在國內全面展開。陳光的嘗試,啟動了中國國有企業現代化改革的征途。在一定意義上,陳光不失為國企產權改革的先驅。

1992年4月,就在鄧小平南方談話後不久,年僅35歲的諸城市長陳光啟動了這項後被廣泛傳播為“賣光”的國企改革。1996年2月,中央聯合調查組赴山東諸城處理“賣光國企”事件。最後的結論是:諸城的改革,方向正確,措施有力,效果顯著,民眾滿意。一個月後,朱鎔基親抵諸城,對諸城市採取多種形式探索搞活小企業的做法表示肯定。至此,被冠上了“陳賣光”的諸城市長陳光才鬆了口氣。

被逼出來的“賣光”

當時那場石破天驚的改革,與其說是被設計的,更不如說是被逼的。當年,該市近70%的市屬國企虧損,很多企業常常發不出工資。企業發不出工資也上交不了利潤,市財政捉襟見肘,連吃飯財政都難以保證。市長難當啊。沒辦法的陳光想到了“賣”。

那時候,中共十四大——將南方談話為中國改革指明的方向具體化——幾個月後才召開。正是十四大,第一次提出了中國體制改革的目的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計畫經濟徹底劃清界限。也正是十四大,標誌著中國改革正式從增量和外圍改革進入存量和核心改革,拉開了包括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在內的城市改革的大幕。

從1992年4月到1994年7月,只用了15個月,諸城市282家國有和集體企業全部改制,其中90%以上的企業是將企業淨資產賣給了內部職工。當時陳光將這種改革策略性地稱為“股份合作制”,在那個仍有人討論姓“資”姓“社”問題的年代,試圖用“合作”淡化“股份制”。但大眾的解讀就是“賣光”。陳“賣光”也一夜聞名,廣受爭議。

只講產權改革也不行

由於諸城“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國企改革,是國企職工的自願選擇,且市政府同時做好了社保等配套體制的改革,整個改革進行得比較順利,用後來中央派來的調查組的話說是“方向正確,措施有力,效果顯著”。但是,當1997年陳光將諸城改革經驗複製到他掌舵的菏澤市時,沒想到麻煩和怨言卻多了起來。事後看來,菏澤與諸城有諸多不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背景是,以農業為主的菏澤當時是山東最窮的一個地級市,窮到企業職工都拿不出錢來購買國企股份。因此產權改革不得不轉為“招商”——為那些市屬的小型國企尋找新“東家”,甚至是白送。

也在此後一年,經濟學家郎鹹平和國企買家顧雛軍,就顧雛軍在入主科龍的過程中有否導致巨額國資流失的問題,展開激烈爭論。隨著顧的經濟問題引起司法介入,郎顧之爭又演化成企業界與經濟學界關於國企改革的得失之爭。

陳光,這位中國國企產權改革的先驅,以自己的實踐證明,國有企業不進行產權改革不行,但只講產權改革也不行。產權改革的成功,需要整個國家體制和社會的轉型來配合。

社會貢獻

陳光陳光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
首先,對國有中小企業的放開、搞活,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其次,盤活了大量的國有資產。在諸城的中小企業改革中,原來由於經營不善而閒置的大量國有資產盤活了,這些國有資產有些雖然是以低於折舊後價格出售的,但盤活了,能用了,這不僅不是國有資產的流失,反而是將國有資產變現,儘可能降低了國有資產的價值損失。

再次,促進了諸城市各級領導和人民民眾觀念的轉變。改革可能只是一時的,但是通過改革,使諸城市各級領導和人民民眾的觀念轉變得更加靈活了。這樣,當以後遇到問題的時候,不再是局限於原來的框框尋找解決的辦法,而是通過各種形式來解決,在諸城市最初的改革之後又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就說明了這一點。這也可以看作是諸城改革的長期意義。

當時的諸城改革,對國有企業或其他經濟領域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這主要是在觀念上,諸城改革打破了地方政府等、靠、要政策的問題,自己進行試點,推進改革,通過各種方式推進國有中小企業發展。改革的成效出來了,改革得到了承認。國有企業改革和其他領域的改革也應該如此,不能片面地強調改革了多少,而更要強調改革為人民民眾帶來的實際利益。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並發展完善,任何能夠為人民民眾帶來實際利益的改革都將被接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