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湯[《丹台玉案》]

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丹台玉案》卷三。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效。主治黃疸內熱,嘔吐而渴,欲飲冷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

組成

茯苓、澤瀉、茵陳、豬苓各八分(各2.4g),黃芩、黃連、知母、天花粉、白朮各六分(各1.8g),防己、陳皮、青皮、蒼朮各三分(各0.9g)。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功用

清熱利濕。

主治

黃疸內熱,嘔吐而渴,欲飲冷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

附方

名稱:除濕湯

組成:茯苓、澤瀉、茵陳、豬苓各12克,黃芩、黃連、知母、天花粉、白朮各9克,防己、陳皮、青皮、蒼朮各4.5克

用法:水煎,去滓,空腹時服

主治:黃疸內熱,嘔吐而渴,欲飲冷水,小便不利

出處:《丹台玉案》

功用:清熱利濕

名稱:除濕湯

組成:防風10克,荊芥1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連翹10克,木通10克,滑石15克,車前子12克,茯苓12克,枳殼9克,陳皮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二日服2劑,藥渣水煎外洗

主治:瞼弦赤爛(瞼皮膚炎等)。證見胞瞼微腫作癢,赤痛,重墜澀痛難開,黑睛生翳,身熏睏倦,脘腹脹滿,大便不爽,苔黃膩,脈滑數

出處:《新中醫》

功用:祛風,清熱,除濕

名稱:除濕湯

組成:荊芥8克,防風8克,黃連8克,黃芩10克,連翹10克,木通10克,滑石12克,車前子12克,茯苓12克,枳殼6克,陳皮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潰瘍型瞼緣炎,過敏性瞼緣炎,角膜炎

出處:《賴錦瑞》

功用:祛風清熱,健脾燥濕

名稱:除濕湯

組成:蒼朮、厚朴、陳皮、法半夏、通草各12g,仙茅、白豆蔻(打碎後下)各10g,茯苓、巴戟天、淫羊藿、鹿角霜各15g,薏苡仁30g

用法:日1劑,水煎服

主治:用於治療濕濁困陰,或濕濁下注所致陽痿。證見頭重痛,胸悶腹脹,睏倦乏力,四肢酸重,口淡乏味,舌淡苔膩,脈濡滑

出處: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92,15(2)

功用:散寒除濕,固腎壯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