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太白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太白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太白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太白縣南部,距太白縣城約90公里,總面積13492公頃,是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生物多樣性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簡介

陝西太白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陝西太白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太白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生物多樣性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位於太白縣南部,距太白縣城約90公里,涉及黃柏塬鄉的皂角灣村、二郎壩村、高家壩村和黃柏塬村的大箭溝組,總面積13492公頃,核心區面積2246公頃,緩衝區面積5063公頃,實驗區面積6183公頃。其中,牛尾河片區面積11388公頃,地理坐標在東經107°19′—107°29′、北緯33°40′—33°48′之間,大箭溝片區面積2104公頃,地理坐標在東經107°30′—107°40′、北緯33°45—33°48′之間。
2004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常委會研究決定同意,陝西省環保局以陝環函〔2004〕113號檔案批准建立陝西太白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5年6月成立陝西太白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增掛太白縣野生動物保護站牌子,還設立了太白縣大熊貓棲息地哨所。

特點

陝西太白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陝西太白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太白牛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我省大熊貓棲息地的西北部,是我省第一家以集體林為主建立的自然保護區,通過二郎壩和大樹坪兩條走廊帶,與周邊的黃柏塬、太白山、老縣城、佛坪、桑園等自然保護區連成一體,基本解決了我省西部大熊貓保護區島嶼化的問題,有利於建立具有國際意義的秦嶺自然保護區群。
保護區地處暖溫帶和北亞熱帶兩個類型植物區系的接壤地帶,是我國南北植物交匯的場所。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區內植物種類豐富而複雜。據調查,區內有種子植物121科、640屬、1000餘種,此外,尚有大量的苔蘚地衣蕨類和菌類植物。其中,竹類資源豐富,主要有巴山木竹秦嶺箭竹等,多呈帶狀、塊狀在整個保護區內均有分布,山坡中上部平緩處更為茂密,且有成片竹林分布,為大熊貓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保護區的陸生脊椎動物有22目52科270餘種。其中鳥類有14目31科,獸類有5目14科,兩棲爬行類3目7科。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等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斑羚、錦雞等29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小麂、狗獾等27種,一般保護動物100餘種。太白縣大熊貓棲息地主要分布在黃柏塬鄉、太白河鎮和王家塄鄉,在牛尾河、大箭溝一帶形成了大熊貓集中分布區,據第三次大熊貓普查,有大熊貓50隻左右,屬於牛尾河和興隆嶺兩個種群,是我省大熊貓種群數量和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