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贊德人

非洲中部的民族。又稱尼揚尼揚人、桑德人和贊德人。主要分布在薩伊東北部、蘇丹西南部和中非東南部。屬尼格羅人種。使用阿贊德語,屬尼日 - 科爾多凡語系尼日-剛果語族。大部分崇拜祖先,少部分信奉伊斯蘭教。其原始住地一說在白尼羅河和科爾多凡地區;一說在查德西部,後逐漸南遷。17世紀形成部落聯盟。19世紀初發展成國家,名“贊德”。1894和1899年,阿贊德人居住地區被英國、法國、比利時殖民者瓜分。經過長期鬥爭,於1956和1960年同當地各族人民一起分別獲得各所在國的獨立。阿贊德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木薯等。

簡介

非洲中部的民族。 亦稱 “尼揚尼揚人”、“桑德人”和“贊德人”。有244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薩伊東北部(170萬)、 蘇丹西南部(47萬)和中非東南部(27萬)。屬尼格羅人種。使用阿贊德語,屬尼日—科爾多凡語系尼日-剛果語族。大部分人崇拜祖先(見原始宗教),少部分信奉伊斯蘭教。其原始住地一說在白尼羅河和科爾多凡地區;一說在查德西部,後逐漸南遷。17世紀形成部落聯盟。 19世紀初發展成國家, 名“贊德”。1894年和1899年,阿贊德人居住地區被英國、法國、 比利時殖民者瓜分。 經過長期鬥爭,於1956年和1960年同當地各族人民一起分別獲得各所在國的獨立。阿贊德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木薯等。

相關

 中非民族,操尼日-剛果語系阿達馬瓦-東部(Adamawa-Eastern)語支語言。分布在蘇丹、剛果(金夏沙)和中非共和國。居住區北部是熱帶草原,南部是熱帶雨林,大都適於農耕和打獵。精於製作鐵、泥、木製手工藝品。過去曾以食人著稱。長期以來分散居住,實行一夫多妻制。過去許多人(尤其是貴族)妻妾眾多,以致青年難找配偶。平民不願與本氏族人結婚,而貴族則常娶親屬甚至與其同父異母的姐妹及親生女兒結婚。父系氏族多而分散。崇尚祭祖,神的概念模糊,但巫術魔法比祭祖更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