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細的先基

阿細的先基

《阿細的先基》

中國彝族支系阿細人史詩。流傳在雲南省彌勒縣西山一帶。用固定的先基調傳唱。光未然曾於1943~1944年間,進行過整理,並出版,書名《阿細的先雞(基)》。長詩第一部分有序詩、創世記、開荒記、洪水記;第二部分有談情記、成家記。以後又有不同的整理本。長詩內容廣泛,生動、形象地反映了阿細人民從原始社會階級社會的各個階段的不同生活側面,神話和現實交織,理想和事實融合,既是文學,也是歷史。1959年出版了新版的《阿細的先基》。

簡介

雲南新華印刷廠印刷
雲南省新華書店發行
開本:787x1092毫米
1959年10月第一版

圖書簡介:

“阿細的先基”是彝族支系阿細人的史詩,流傳在雲南彌勒縣西山一帶的阿細人民口頭上。“先基”是阿細語“seiji”的譯音,為“歌”之意,是這一作品詩歌和曲調的總稱。用“先基”調唱的傳統詩歌,內容基本上是固定的、系統的,它構成了一部完整的敘事長詩。解放前夕和解放後,阿細人民也運用“先基”調唱出了許多歌頌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詩歌;但從詩歌的內容和結構來看,它們已是另外一些作品,和古老的敘事詩無有機的聯繫。
整理者們根據自身的認識水平,對所蒐集到的材料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和處理:
1、“先基”的材料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歌手唱的,都有若干差異,整理時有所選擇。
2、對同一事件說法不同和細節描寫差異的處理,從史詩反映的時代性和民族特點來考慮,注重採用阿細人中最古的、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說法。
3、整理時注意了精華和糟粕的鑑別。
4、精簡了原詩某些地方的重複拖沓。
5、原詩都是五言韻詩,翻譯成的漢語形成了長短句,對語言作了適當的加工,並在表情達意的前提下,儘量使其押韻。
6、原詩沒有標題,加入了大小標題,在每個小標題下又分了段。

目錄:

引子
最古的時候
一 造天地、造人
二 人是怎么生活的
三 世上的幾代人
四 分年月、盤莊稼
五 造房、祭神
男女說合成一家
一 我多傷心啊
二 唱調子的路不能斷
三 鋪好了愛情的路
四 我們兩個到山上去
五 要象天上的彩虹,生死永不離
六 我們兩個啊!已經是夫妻了
七 在荒地上種莊稼
八 穿上了麻布衣
九 到外面去賣工
十 回家收割莊稼
十一 讓我們的孩子去種莊稼

尾聲

關於“阿細的先基”的幾個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