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氏多尊者

阿氏多尊者

尊者本為佛的一名侍者。佛陀涅盤前,眾生挽留佛陀暫住世間,心想得到他護持,免受苦難。佛陀見此,派十六羅漢不入涅盤,永住世間,濟度眾生。尊者與其眷屬一千五百阿羅漢共住於鷲峰山,護持正法,饒益有情。世間眾生如有災難,可誠心發願,設四方施捨大會,以衣食、藥品、施捨眾僧,尊者等十六大羅漢可令施主得無上報果。

簡介

 阿氏多尊者,又作阿資答、呵逸多等。在《法住記》的十六羅漢中位列十五,住鷲峰山西藏所傳為十六羅漢之第二尊,住於優屍羅山。

阿氏多尊者

十六尊者之二
五百羅漢之第三百三十九尊
阿氏多尊者,梵語音譯,又作阿資答、呵逸多等。在《法住記》的十六羅漢中位列十五,住鷲峰山。西藏所傳為十六羅漢之第二尊,住於優屍羅山。
五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尊者像,為雙手抱右膝,開口仰視,齒牙畢顯,脫落數枚。清乾隆稱其為“心是菩薩,貌是鬼王”。蘇東坡贊曰:“勞我者晳,休我者黔。如晏如岳,鮮不僻淫。是哀駘它,澹臺滅明,名妍於心,得法眼正”。

禪定手印

 阿氏多尊者 阿氏多尊者

做禪定手印時,將右手手掌向上置於左手之上,兩手拇指輕輕碰觸。禪定型手印的含義如下所述:一位瞻仰、頂禮、崇拜阿氏多尊堵塞禪定法印的信徒,可以得到阿氏多尊者的佑護,並可以獲得很多修習成就。其中包括觀修佛法日趨精進完美;獲得無限的福澤和廣泛的心智修養;使心神專注於各種禪靜。
此外,據說如果信徒觀想禪定於印尊祈供奉阿氏多尊者,他將對完美佛法的忠誠與日俱增,並堅定修習佛法紀的決心,釋心修習佛法。
無論信徒在什麼地方受支傷害中者遇到任何邪魔由於受到禪定手印的加持幫佑護,這些外力和妖魔都不能動他們一根毫毛,確保他們平安無恙;要吧戒止魔、人以及非人的所做惡行,最終導引積累善業功德。

阿氏多尊者生平

誕生祥瑞

阿氏多尊者出生在當時六大城市之一的室羅伐悉底城,父親來巴熱賽是一富翁,他與同種姓內的一婦女結婚。妻子懷孕後給他生下一個漂亮的男孩。男孩身上帶有很多吉祥善德的標誌,出生時有諸多瑞兆同時出現,孩子出生那天,由於嬰孩福運的支使,出現了一頭滿身珍寶的大象。所以就給孩子起名叫朗保巾,意思是“具有象的人”。孩子的出生也了卻了來巴熱賽的一樁心愿。隨著時間的流逝,朗保巾也長大成人。

墜入愛情

國王波斯匿王和王后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在這位公主身上有很多類似於僧衣法衣的標誌。因為個原因,公主的名字就叫“卻郭巾”,意思是“具有法衣的人”。說來也巧,一天公主在叢林裡散步,下好碰見朗保巾也在叢林中。二目對視,雙方都被對方的美貌吸引住了。那天夜晚,倆人回家之後,仍然不能控制對對主的思念,雙雙墜入愛河。

愛情準備

不久,朗保巾的父親來巴熱賽知道了這件事,就去問他的兒子,朗保巾把他們相愛的詳細情況都告訴了父親,並懇請父親想個辦法,以便能讓他和卻郭巾公主成婚。你親聽了他的祈請後,回答說:“我們怎敢向公主求婚呢?如果你們倆人前生的姻緣已定,那么,即使你不做任何努力,姻緣也會得到天成。因此,不必去做無謂的努力。”朗保巾雖然明白父親所說的這番話,但他對公主的愛情卻與俱增。
一天,良保巾應國王波斯匿王的召請,帶上從他的“寶象”身上取下的兩支珍貴的象牙赴請。他來到王宮,將兩支象牙獻給波斯匿王。國王看見這珍貴稀有的禮物,非常高興。他向朗保巾表達了謝意,產讚揚了這位年輕人。國王問朗保巾叫什麼名字,最喜歡得到什麼東西作報償,朗保巾說什麼也不要。於是,國王對這個表年更是心生喜愛,更加賞識。

殿上求婚

經過一段時間,朗保巾已知道自己得到了國王的鐘愛。他又將世間稀有,堪與任何珍寶媲美的象牙作為禮物獻給了國王。此後的一天,國王對朗保巾說:“我不能夠總是從你這兒拿價同金子一樣珍貴的禮物,它們不能使我感到快樂。給我帶來快樂的是你英俊的容貌,你真是自然為國王生就的美飾。如此的表年是國王我的親信,對你來說,我願最大限度地滿足你的願望。即使是你要我的財寶,我也願意交給你,而且毫不反悔。”朗讀保巾行雙手合掌的尊敬禮節,然後說:“別的東西我什麼也不想要,我要的不是財寶,也不是權勢。我只有一個請求,如果說不惹你生氣的話,我想請求你把公主卻郭巾許配與我為妻。”聽到朗保巾說了求婚的話,波斯匿王非常為難。國王心情不快地沉默了一會,回答說:“明天早晨我再告訴你吧。”當朗保巾回家之後,國王召見宰相告訴他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將如何應付這次求婚,如果不拒絕的話,就蛤同意這門婚事了。國王對宰相透露說:“我是不想把女兒嫁給朗保巾,我女兒是一位公主,朗保巾雖說英俊,又有很多令人稱羨的品質,但他畢竟出身平民。不過,如果青年人的希望破來之後,也不能斷送我與他之間的友誼。我真不能想像我明天早晨如何見他。”

智娶公主

國五一面說,一面露出為難的神色。宰相教給他一個方法,叫國王明天早晨按宰相的安排進行。
第二天早晨,當良保巾來的時候,國王告訴他如果朗保巾能夠騎著“寶象”到宮中來的話,就把公主嫁給他。朗保巾聽完就趕回家去,不一會兒他騎著“寶象”和他的手下人到王宮來迎娶新娘。國王看見朗保巾最好的“寶象”前業,真的吃驚不小。他開始信服這個幸運的年輕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國王一高興,想自己騎上“寶象”試一試。但當國王去騎乘時,“寶象”就遠遠地跑開了,甚至碰也不能碰一下,但朗保巾卻可以重新騎上向前走去。國王非常驚奇,於是他毫不躊躇地把女兒嫁給了朗保巾。郎保巾娶到了一位美麗的公主。他和妻子一起返回家中,全家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日子越過越昌盛,實現了以前所有的宿願。他們在任何地方面都沒有過分的欲求,也不悉心去追求財物。從此,朗保巾就以阿氏多的美名而為人所知。阿氏多的意思就是“不能擊敗的人”。

佛祖解讀

此後的一天,波斯匿王由阿氏多和公主卻郭巾以及國王的大臣等,陪同來到祇陀林向釋迦牟尼效忠。他們一行人在釋迦牟尼佛面前行跪拜禮。國王問釋迦尼佛:“由於阿氏多所修的善業,他已經獲得了如此的智慧和廣博的成就。對他來說,最大的福運是擁有最好的‘寶象’,請問是修什麼善業得此報償呢?又根據前世的什麼善業使我女兒嫁給阿氏多為妻呢?”釋迦牟尼佛回答說:“現在世間生活的人其所有幸福都是上世業力的結果。當毗婆屍佛在世期間,由該佛的隨從和比丘陪同,訪問了念丹國王的城堡,路邊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在用木象玩具作遊戲。當兩個孩子看見毗婆尸佛走近時,心中充滿了崇敬,他們把手中的玩具小象作為禮物獻給了毗婆尸佛。佛明白孩子的意思,祈祝他們來世成為夫妻;他還祝願男孩在來世擁有並騎乘最好的‘寶象’,具備最廣博的知識和智慧。正因為如此,阿氏多和有如此的智慧。那個小女孩,非常羨慕毗婆屍所穿的僧衣。佛祈祝她在來世也具有同樣的僧衣。”釋迦牟尼佛解釋說,“這就是你女兒身體上帶有法衣標誌的原因。”

皈依佛門

聽罷釋迦牟尼佛的一番解釋,國王、大臣和所有在場的人都非常的驚奇。他們又一次參拜佛陀,然後才返回家去。阿氏多和卻郭巾聽完佛陀一席透徹的解釋,倆人都郛一個共同的願望,希望從塵世的羈絆中解脫出業。皈依之後,他們都達到了佛學五道的第三道——見道。後業,阿氏多獲得阿羅漢位,最後補尊為聖人和神靈,成為人們崇拜敬仰的對象。釋迦牟尼佛說到阿氏多時,用了這么一句話:“我的弟子比丘阿氏多,是所有善德之人中的姣姣者。”

阿氏多尊者的居地

根據通常的說法,阿氏多尊者的居地是在仙人山,為些還有如下的一個傳說。
從前,有一位禪師和他的五百個北子在修習禪定。頌經之後,禪師覺得他的弟子也必須有更大的居地,於是禪師依自己的內力念誦祈語。依據祈語產生的神力來到一座山上。這座山真是一個理想的居地。禪師的弟子、學生和婆羅門建造了很多小小的靜修室、禪師就在這座山上靜修,在這兒獲得了五種神能(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和他心通)。以後,由於禪師在此山修習過這座山就又被人稱作“仙人山”。
根據另一份資料說阿氏多尊者居住在恰闊彭波日山,這可能是仙人的另一種名稱,也可能是阿氏多尊者在另外的時期住過的山名。
阿氏多尊者對釋迦牟尼伸縮感恩報德,以全部身心救助所有眾生。按照佛陀的指示,他一直沒有離開現世間,和他的隨從、一百個阿羅漢一起住在仙人山上,佑護佛陀的教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