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尼沙汗紀念陵

阿曼尼沙汗紀念陵

阿曼尼沙汗紀念陵,位於新疆喀什莎車縣,占地1050平方米,有王墓王宮,阿勒屯,與清真寺連為一體。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寬,10米長的正方形基坐上,陵頂為園塔狀在陵宮內,宮殿牆上鑲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阿曼尼沙汗紀念陵構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蘭建築風格。

建築結構

外形

阿曼尼沙汗紀念陵 阿曼尼沙汗紀念陵

阿曼尼沙罕紀念陵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莎車縣城中心。此陵墓充分體現了舉世公認的木卡姆大師、詩人阿曼尼沙罕當代形象,以及維吾爾族的建築、雕刻藝術。占地1050平方米,有王墓王宮,阿勒屯(維語是指金子)。與清真寺連為一體。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寬、10米長的正方形基座上,陵頂為園塔狀在陵宮內,宮殿牆上鑲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

內部

陵墓全部都是以民族建築藝術風格修建,從地下的墓穴到上面的拱北(我國伊斯蘭教門宮教之墓)共分三層。

第一層為整個陵墓的主體部分。上面為墓碑,周圍是環形走廊,然後由雕花的木窗和拔地而起的20根水泥柱子所環繞,陵墓的裝修非常景致,用的是印花瓷磚。陵墓的前後兩端都刻有木卡姆大師阿曼尼沙罕的字樣。

第二層是為了修建拱北面建的附加層。附加層從墓室內看是八角形的,在外面看則是四角形的。

第三層為拱北。拱北高3.40米,直徑為5.70米,拱北外部同樣是用藍色瓷磚裝飾,分為16個部分,拱北內部雕有各種花紋,頂部建有高3米的尖塔,陵墓的前後都建有台階,通過台階步入陵墓的第一層,陵墓的前面連線柏油路,大門西側建有28米長的鐵柵欄。阿曼尼沙罕紀念陵集古代與現代的伊斯蘭建築之精華,將之融為一體,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

墓主人物

阿曼尼莎汗生於1526年,卒於1560年,阿不都熱西提之妃。十五世紀傑出的維吾爾族女詩人,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的蒐集、整理者。13歲入宮,34歲因難產而逝。她從小就對詩和音樂有濃厚的興趣,她拜訪社會藝人、詩人,民間歌手,整理創編出集維吾爾古典音樂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間音樂成為科學、系統、嚴謹的曲目。《十二木卡姆》馳名中外,是維吾爾樂舞藝術的稀世瑰寶。

旅遊門票

15元(2011年,含阿曼尼莎汗紀念陵、葉爾羌國王陵、阿勒屯清真寺)

喀什市著名旅遊景點

喀什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喀什市位於南疆西部喀什綠洲的中上部。東、西均與疏附縣接壤;北倚古瑪塔格山,與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毗連;南與疏勒縣隔河相望。總面積96.5平方公里,人口22萬餘人,其中城市人口近18萬人。喀什市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地帶,克孜勒河中游,屬喀什噶爾河流域洪積平原。全市地形北高南低,海拔最高1502米,最低1264米。沿市區南側流過的克孜勒河,在境內流長14公里,年徑流量20.59億立方米。由泉水匯集而成的吐曼河,由西向東橫貫市區北部,最後向南匯入克孜勒河,年徑流量1.26億立方米。城市位於兩河之間商埠上,市區中、西部高,向北、南、東三面傾斜。
喀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存有眾多的伊斯蘭教佛教的古墓葬、古建築,顯示了豐富的文化歷史內涵。因其處於沙漠的綠洲之中,自然景觀亦頗具特色。至於古爾邦節肉孜節叼羊等獨特的風俗人情,更是道速聞名。這些,為發展喀什的旅遊事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喀什的主要旅遊景點有香妃墓石頭城艾提尕爾清真寺等。

景點 奧依塔克風景區 | 阿曼尼沙汗紀念陵 | 阿帕霍加墓-香妃墓 | 艾提尕清真寺 | 公主堡 | 罕諾依古城 | 喀什大巴札 | 卡拉庫里湖 |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 莫爾佛塔 | 慕士塔格冰山 | 盤橐城 | 棋盤千佛洞 | 喬戈里峰 | 莎車王墓 | 石頭城 | 絲路驛站 | 塔合曼溫泉 | 唐王城 | 布拉克貝希泉 | 三仙洞 |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 | 絲綢之路博物館 | 金山葡萄風景區 | 金湖楊國家森林公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