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加快災區民生工程建設。 堅持投資拉動,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加速旅遊振興,推進服務業大發展。


2009年的工作

2009年,是我州崛起危難、從困境中奮起的一年。面對維護社會穩定、災後恢復重建和加快發展的繁重任務,在州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會、州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搶抓機遇,攻堅克難,超常努力,全力推進“兩個加快”,實現經濟快速回升,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眾生活顯著改善,社會政治保持和諧穩定,圓滿完成了州十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災後恢復重建全力推進,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民眾安居成效顯著。始終把民眾安居作為首要任務,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大力推進城鄉住房重建、牧民定居行動、帳篷新生活行動、高半山“四改兩建調結構”、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全面完成災區農房重建,59531戶受災民眾喜遷新居。超額完成牧民定居年度任務,建成103個定居點、86個村民活動中心,10433戶牧民、1211戶病區民眾住進新房,4.15萬頂帳篷及配套設施全部發放到位。509個高半山村寨生產生活條件極大改善。全面完成28831戶城鎮住房維修加固,城鎮住房重建竣工7607戶,建成廉租房2834套、安居房3188套。完成減災安居工程1024戶、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4476戶。棚戶區改造全面啟動。從災區到牧區、從高山到河谷、從鄉村到城鎮,50餘萬城鄉居民搬新居、住新房,享受到現代文明成果。
公共服務設施極大提升。開工建設學校205所、竣工142所,開工建設鄉鎮以上醫療衛生機構181個、竣工145個,建成了一批抗震設防標準高、設計理念新、配套設施全的新學校、新醫院。1.2萬異地寄讀的中小學生全部返回嶄新校園學習。實施國家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羌族博物館等文化體育、廣播影視項目開工建設。一批安全、牢固、放心的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使用。
城鄉面貌極大改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映秀鎮災後重建規劃,加快實施進度。汶川、茂縣等重點城鎮體系建設全面推進,重災區市政設施功能基本恢復。下大力氣開展“五亂”治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堅持“四注重、四提升”、“三打破、三提高”,著力打造90個農房重建、牧民定居示範村,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風貌、新氣象。
重大基礎設施恢復重建高效推進。以大項目、大投入推進交通大發展,11個交通運輸部對口幫扶項目、21條國省幹道及重要經濟幹線全面開工。地震周年,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映秀至汶川實現雙向通車。9月底,九寨溝縣城至青龍橋、雙河至黃土梁旅遊復興通道基本建成。完成茂縣至黑水、卓克基至小金、小金至丹巴、達維至夾金山公路恢復重建。映秀至汶川高速路開工建設,汶川至馬爾康、汶川至九寨溝、九寨溝至綿陽等高速公路、巴郎山和雪山樑隧道、成蘭鐵路、紅原機場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恢復重建通信基站1137個、光纜4889公里,通信能力超過震前水平。
生態修復進展順利。完成人工造林15萬畝、封山育林33萬畝、封育草原493萬畝、草原補播150萬畝,種植優良牧草19.2萬畝,恢復森林植被2.68萬畝。滅鼠治蟲395萬畝,治理沙化土地1.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73.4平方公里。整理復墾災毀耕地17.5萬畝,治理地質災害49處。
對口援建卓有成效。援建省市以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成效給予災區巨大支持,廣大援建人員不畏艱險,堅守一線,科學務實,連續奮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投入資金162.2億元,開工援建項目733個,完工383個,一大批援建工程交付使用。
 二、經濟強勁回升,主要指標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2009年,是我州經濟增速最快、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年,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實現生產總值109.6億元,增長36%,超過震前水平。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3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3.2億元,增長88.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3.4億元,增長18.2%。
投資消費拉動強勁。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全力籌措建設資金,加快項目進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1.3億元,增長3.3倍,創歷史新高。累計開工災後恢復重建項目1651個、占規劃中期調整後項目數的50.3%,完工603個、完工率18.4%;完成投資304.1億元,占概算總投資的38.4%。實施擴大內需項目719個,開工612個,竣工257個,完成投資10.4億元。重大建設項目支撐作用明顯,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
參加第十屆西博會等重大經貿投資洽談活動,產業轉移、對接取得新進展。簽訂協定合作項目18個,履約項目52個,到位國內省外資金28.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82萬美元。新建和改造“萬村千鄉”農家店117家,連鎖經營初具規模。城鄉市場繁榮,商品供應充足,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億元,增長26.9%。
農村經濟大幅增長。啟動農產品風險金試點,政策性農業保險提標擴面。現代畜牧產業示範項目取得實效。特色效益農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產業基地快速恢復,產業帶初具規模。穩定共贏的農畜產品銷售機制基本形成,農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縱深推進。冬草儲備和牲畜出欄力度加大,動植物疫病防控成效明顯,農畜產品良種率、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恢復發展特色產業基地83.6萬畝,特色農產品達103.6萬噸。糧食總產量達17萬噸,增長11%。肉、奶產量分別達8.9萬噸和10.6萬噸,分別增長7.9%和2.4%。
工業經濟逐月攀升。實施“北上、聚集、外聯”戰略,汶川漩口、茂縣土門、成都-阿壩等園區建設進展順利。7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恢復生產,發電量、電解鋁等主要產品產量成倍增長。企業技改力度加大,工業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規模化、集約化、新興工業化發展新格局已具輪廓。四川阿壩州電力有限責任公司組建工作進展順利。受損電站基本恢復發電,全州併網運行水電裝機達238萬千瓦,新增水電裝機36萬千瓦,恢復輸變電線路1324公里。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7.7億元,增長105.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2.7億元,增長91.6%。
旅遊經濟快速復甦。旅遊基礎設施恢復步伐加快。開通京、滬、杭直飛航線,航空客源和西北市場得到鞏固拓展,九黃機場進出港旅客175萬人次,增長161%,超過震前水平。汶川三江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地震遺址參觀亮點凸顯。全州建成一批民族特色旅遊鄉村。強化旅遊市場監管,演藝、購物市場秩序日趨規範,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全州接待海內外遊客51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1億元,分別增長157%和135%。
財稅收入大幅回升。突出支柱稅源、鞏固現有稅源、培育後續稅源,挖掘稅收潛力,加大依法治稅力度,加強稅收管理,促進稅收增長,國稅收入5.8億元,增長28.9%;地稅收入6.9億元,增長104.5%。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企業恢復發展,減免稅收1.3億元,財產損失稅前扣除10.2億元。公共財政意識加強,克服減收增支困難,最佳化支出結構,注重資金整合,狠抓災後恢復重建資金籌措、調度和管理,加大對民生和社會事業的投入,重點支出保障有力,財政運行平穩。實現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12.6億元,增長61.5%,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億元,超額完成計畫2億元,增長90.9%。財政總收入159.4億元,增長43.9%。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35.4億元,增長33.5%。
金融運行保持平穩。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統籌信貸投向,加大貸款投放力度,重點支持基礎設施、產業重建、農房重建和牧民定居建設,信貸總量保持合理增長。啟動因災損失貸款核銷和不良貸款重組減免工作。落實銀企幫扶措施,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得到緩解。年末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36.4億元,增長55.4%;各項貸款餘額123.9億元,增長32.7%;城鄉居民儲蓄餘額84.9億元,增長39.4%。保險業健康發展,實現保費收入1.6億元,增長30.6%。
 三、民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高度重視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城鄉居民大幅增收。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兌現各類補貼2.5億元,受益農牧民60萬人次。實施農機具、家電、汽車、機車下鄉,農牧民領取補貼2237萬元,受益農戶達4.5萬戶。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10.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6.1億元。大幅度提高村組幹部基本報酬和辦公經費補助標準。按高於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全面兌現教師績效工資。著手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全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066元、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0元、增長18.1%;兩項民眾增收指標增幅居全省第一。
民生工程深入實施。全州“九大民生工程”投入資金39.4億元,比上年增加26.9億元,增長215.2%。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病區疾病防控能力增強,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牧民收入有所增長,執政基礎得到鞏固,3.7萬農村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落實就業和勞動保障優惠政策,五大重點群體就業創業8.6萬人,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7707人,城鎮新增就業52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在全國率先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因災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試點。阿壩師專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範圍,森工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全部納入州級統籌,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三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全州。24.9萬人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月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25元和21元,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城鄉醫療救助13.3萬人次,資助17.6萬困難民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建、改擴建敬老院8所,集中供養人數達到2180人。農村公路和客運站恢復重建基本完成。清理疏通河道83公里,新增恢復灌面1.2萬畝,10萬人的飲水安全得到解決。新建修復沼氣池6800口,發放生物質爐6559套。編制《阿壩州生態州規劃》,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調查評估,6戶省掛牌限期治污企業完成治理任務,空氣、出境斷面水質保持優良。加強“四保一儲備”工作,確保災區民眾安全溫暖過冬。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13.6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免費教科書、免除學雜費,8.9萬學生享受寄宿制生活補助。藏區“9+3”免費職業教育計畫有序推進,4135名學生到內地中職校免費就讀。“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學校標準化、規範化管理得到加強。廣泛開展感恩報國教育。爭取援建支持,強化師資培訓,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特殊教育有效推進。阿壩師專災後重建全面啟動。
科技創新穩步推進。農業科技“三大行動”深入開展,科普惠農項目成效明顯,培訓農牧民46萬人次。啟動科技型企業風險投資試點,培育民營科技企業41家,川西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實施“太陽能科技示範”工程。藏羌新藥研發取得新成果。成功申報地理標誌產品2個、爭創四川名牌產品2個、申請專利26項。科普熱線服務功能上檔升級,茂縣、九寨溝縣成功創建省級科普示範縣。
衛生和人口計生事業快速發展。城鄉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衛生和計畫生育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州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乙”綜合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惠及66.7萬農牧民,補助醫療費用5700萬元。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免費接種疫苗11萬人。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增強。農村住院分娩補助4070人,免費治療白內障患者546人。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市場專項整治,保障民眾飲食用藥安全。人口和計畫生育利益導向“三項制度”全面落實,再生育工程有效實施。計畫生育率達97.96%,人口自然增長率5.41‰。
文化體育事業健康發展。設立阿壩感恩日,成功推出《羌魂》、《5·12大型詩歌音畫》等優秀文藝作品。第三次文物普查順利推進。藏羌碉樓與村寨搶救保護進展有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得到加強。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省到州廣播電視環網工程紮實推進,州人民廣播電台節目覆蓋全州縣城,廣播電視節目質量進一步提高。一批農家書屋、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活動中心、體育健身廣場投入使用,民眾文化體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推進,《汶川特大地震阿壩州抗震救災志》編纂全面啟動。抗震救災檔案搶救保護成果豐碩。州縣糧食風險儲備、糧食清倉查庫高質量完成。紅十字會工作得到加強,紅十字博愛學校、衛生院和新村建設快速推進。水電移民工作順利實施。為牧區民眾編譯提供了大量藏文實用讀物。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工作、新聞出版、外事台僑、氣象、防震減災、無線電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四、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成效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高舉“三個維護”旗幟,主動防範、有效應對境內外分裂活動,實現“三個堅決防止”目標,確保了建國60周年大慶、敏感時期社會大局穩定。實行五級維穩工作責任制,完善邊遠鄉鎮軍警民聯防機制。啟動阿壩縣加快發展、改善民生和維護穩定試點,積極探索維護藏區穩定和推進藏區發展的長效機制。基層政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點地區突出治安問題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嚴厲打擊涉災違法犯罪活動,切實加強安全保密工作。深入開展“五反”鬥爭,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全州政治穩定、社會穩定、邊界穩定、治安穩定。國防動員、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得到加強,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
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強。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保障民族平等權利。規範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加強民族古籍整理,大力弘揚民族文化。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和個人受到中央、省表彰。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積極探索長效機制,制定發布《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藏傳佛教事務管理暫行辦法》,鞏固寺廟愛國主義教育成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給予1114名老弱病殘僧尼和1393名寺管會組成人員生活補助,維修改造一批宗教活動場所。
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健全民主制度,深化民主管理。加強政府立法工作,向州人大常委會提交宗教事務、生態環境保護、草原管理、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民族自治法規草案4件,辦理州人大代表、州政協委員議案提案和建議意見157件。“五五”普法深入推進,法律“五進”活動廣泛開展。依法治寺、依法治校、依法治企紮實有效,社會法治化水平明顯提升。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五、完善規章制度,政府規範管理取得新進步
資金和項目監管有力有效。先後制發了一系列加強災後恢復重建、擴大內需和重大項目的資金管理、預算評審管理、規劃建設管理、效能監察的辦法和規定,不斷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工作程式,強化監督檢查。對各方面、各領域的重大項目實施全程審計監督。深入貫徹懲治和預防腐敗實施綱要,及時督促整改發現問題,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紅十字會、慈善總會、“特殊黨費”等社會捐贈資金使用監管做到公開透明。嚴肅財經紀律,認真開展“小金庫”治理。有效促進科學重建、陽光重建、廉潔重建。
改革深入推進。組建阿壩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搭建工程建設招投標、政府採購、土地礦權招拍掛和國有產權交易服務平台,公共資源交易行為進一步規範,自成立以來,建設工程招投標和政府採購招投標節約資金3.1億元。資源有償開發利用取得重大突破,與國電、華電、中水等中央大企業簽訂資源入股開發協定。公布首批禁止開發水電區域。積極探索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益共享新機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啟動。鄉鎮機構改革基本完成,農村綜合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糧食、金融、供銷、醫藥衛生等改革順利推進。
社會管理能力提高。強化安全生產“一崗雙責”,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大幅下降,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加大信訪積案化解力度,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積極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大調解”工作體系。修訂應急預案,強化基層能力建設,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及時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行政效能得到提升。紮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大力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認真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340項,清理廢除規範性檔案326件,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139項。深化政府信息公開,“中國阿壩州”入口網站改版升級,政務調研、政務督辦和統計工作紮實推進。明確每月工作重點,按季度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針對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適時採取應對措施。

201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我州基本完成災後恢復重建的攻堅年、決勝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為“十二五”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年。在充滿希望和機遇、也充滿挑戰和考驗的征途上,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2010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災後重建、擴大內需、西部全面開發開放和國家支持藏區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堅持一手抓災後重建促發展、一手抓反分裂促穩定不動搖,優質高效加快重建步伐,著力強化投資拉動,深入推進開放合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資源有效轉化,全面推進各項民生工程,全面保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態勢,全面推動“一強一地兩區”建設進程,切實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全力以赴加快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阿壩。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州生產總值126億元,增長13%。基本完成災後重建任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7.5億元,增長32.7%。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4億元,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6.1億元,增長13.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一、基本完成災後恢復重建任務
加快災區民生工程建設。繼續把住房、學校、醫院恢復重建擺在優先位置,保質保量完成重建任務。5月底,基本完成城鎮居民住房重建。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874戶。9月底,全面完成學校、醫療衛生機構恢復重建,汶川縣城、映秀鎮基本框架建成,形成城鎮基本功能並初具規模。災區基本公共服務超過震前水平。
加快交通恢復重建。圍繞創建“交通典範州”目標,大力恢復提高交通保障能力。黑水至中壤口、臥龍至日隆、日隆至小金、茂縣至北川、川主寺至平武等10條公路建成交工。汶川至馬爾康、汶川至川主寺、映秀至臥龍公路基本完成改建任務。加快推進茂縣至綿竹、映秀至都江堰、黃土梁隧道、埡口山隧道和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巴郎山隧道、雪山樑隧道、阿壩縣至青海久治公路、紅原機場和成蘭鐵路。加快汶川至馬爾康、汶川至九寨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爭儘快開工。積極做好九寨溝至綿陽、馬爾康至甘孜界、馬爾康至青海界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九黃機場三期改擴建,加快實現口岸開放。認真實施交通扶貧項目,完成“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任務。
加快生態修復進程。堅持自然恢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加快大熊貓棲息地修復、森林植被恢復、林地生態監測、自然保護區重建等重點項目建設。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防沙治沙、濕地保護等生態工程。強化專項用材調運、使用和管理。科學推進江河、乾旱河谷綜合治理,治理重大地質災害200處、水土流失70平方公里,有效防範次生災害。
 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堅持投資拉動,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牢固樹立抓投資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保持投資持續增長,紮實推進“三年超千億”目標實現。合理調配施工力量,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加快在建項目進度,儘快竣工一批項目。做深做細項目前期工作,抓緊項目立項審批,儘快開工一批項目。圍繞調整產業結構、優勢資源開發、重大民生需求、統籌城鄉發展,大力儲備一批項目。進一步完善交通項目代建制。紮實做好水電移民工作,有序開發水電資源。創造優良建設環境,杜絕任何形式的阻工現象發生。安排重大項目120項,計畫投資204.7億元。
調整最佳化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現代畜牧業、現代農業示範縣建設。完成113個高半山村“四改兩建調結構”。穩定糧食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特色蔬菜、水果、馬鈴薯、中藥材基地發展到85萬畝,栽培高原中低溫食用菌2000萬袋。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設施農業。大力推進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新增灌面3000畝、恢復改善灌面7000畝、新建農村沼氣3000口、發放生物質爐5000套。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發展壯大重點龍頭企業,擴大農產品原料基地。扶持專合組織健康快速發展,引導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繫、風險防範和穩定增收機制。加強農產品市場和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加大地理標誌產品登記和保護。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7萬噸;肉、奶產量分別達10萬噸和10.8萬噸。
狠抓重點產業,推動工業上檔升級。深入實施“北上、聚集、外聯”、“4+X”發展戰略,堅持在搬遷中升級、在聚集中發展、在“飛地”上跨越。狠抓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提高園區吸納功能和承載能力。引導重建、遷建、轉移和配套企業向園區集中,調整產業內部結構,推進產業升級,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15戶入園企業儘早建成投產。做大做強現有企業,培育壯大技術基礎好的成長型中小企業,著力打造一批對經濟拉動作用大的重點產品和名牌產品。支持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完成阿壩鋁廠9萬噸電解鋁、治權紫坪水泥100萬噸等重大技改擴能項目。
建成獅子坪、古城和猛固橋等水電站,恢復和新增水電裝機120萬千瓦。加快新百花、威州110千伏安變電站和二台山至百花110千伏輸變電線路等一批電網建設,建成茂縣東興、槽木、廟坪和理縣下孟220千伏安變電站,緩解電力網路瓶頸制約。啟動回龍至汶川220千伏輸變電線路、色爾古500千伏安變電站建設,逐步解決雜谷腦和黑水河流域電力送出受限問題。
加速旅遊振興,推進服務業大發展。圍繞把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的目標,加強配套服務設施建設,規範精品線路標識標牌。實現達古冰川正式對外開游。推進汶川震中遺址紀念地建設。打造黃龍、映秀國家5A級景區。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完善自駕游服務,開展農牧民旅遊服務技能培訓。突出餐飲文化特色,增強旅遊商品文化創意,努力提高人均消費水平。最佳化行銷戰略,做強網路行銷平台,力爭開通廣州、深圳直飛航線,鞏固航空客源、西北及成渝市場,恢復拓展亞洲國際市場。進一步規範演藝、購物市場秩序,構建行業誠信體系,妥善處理旅遊投訴。確保接待海內外遊客7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63億元。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大力實施家電、農機具、汽車機車下鄉和以舊換新等促進消費政策。加快城鄉市場服務體系重建,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強市場物價和產品質量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違法生產行為,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強化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監管,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精心組織“開放合作年”各項工作。完善招商引資項目庫,積極參加重大投資經貿洽談活動,推進園區招商、企業招商和產業鏈組團招商。探索建立與對口援建省市長期穩定、合作共贏的招商機制,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招商引資環境。繼續抓好重點企業、重點商品進出口工作,最佳化進出口貿易結構,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努力保持出口穩定增長。力爭引進國內省外資金2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00萬美元,實現對外貿易出口總值700萬美元。
加強財稅金融工作。強化稅收征管和非稅收入管理,大力培植財源。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確保惠民生、保穩定的支出需要。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充分發揮政府性資金的放大效應,吸納和動員社會資本投入。健全財政監督管理機制,推進支出績效考評,啟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確保財政收支平衡。創新支農投入機制,深化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引導支持金融機構有效整合信貸資源,保持信貸總量均衡合理增長。加強信貸政策與財政政策、投資政策的協調配合,大力支持災後恢復重建、民生工程、園區建設和企業遷建。積極核銷地震造成的不良貸款。強化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快保險業發展。
三、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精心編制“十二五”規劃。按照建設“一強一地兩區”的目標,深刻分析變化的州情,登高望遠、承前啟後、體現特色、突出重點,完成重大課題研究,做好與國家、省規劃的對接和銜接,科學編制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及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發展的專項規劃,提高規劃的預見性、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深入推進改革。加大資源有償開發和就地轉化力度,加強探礦權、採礦權管理,提高礦產資源開發水平。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規范林業企業管理。全面實施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和增值稅轉型改革。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系,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深化投資、醫藥衛生、教育、文化和司法體制改革。搞好征地補償制度和農村信用社改革。
培育發展縣域經濟。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扶持、建立機制等措施,縮小縣域經濟發展差距。積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強化產業支撐,壯大縣域經濟實力。重災縣要強化投資拉動,深化對口合作,培育新興產業,著力新跨越;非重災縣要發揮比較優勢,壯大特色產業,尋求項目支撐,力求新突破。
提升環境保護能力。積極淘汰落後產能,啟動氯酸鹽、藍寶石、電石、工業矽生產等循環經濟示範項目。整治污染企業,加快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及配套設施建設。著力開發太陽能、風能等新型清潔能源。加強城鄉飲用水源地監督管理和示範工程建設。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深入開展全民節能減排行動,強化節能、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創新土地管理模式,嚴防閒置浪費土地,確保耕地保有量7.95萬公頃、基本農田6.38萬公頃,復墾整理新增耕地300公頃。
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防災避災能力。加強裝備設施建設,提高預報預測水平。推進減災救災綜合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健全社會動員和災害應急機制,提高地震、氣象、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加快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和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健全救災物資管理使用制度,提高災害救助能力。
 四、提高民眾生活水平
紮實推進民眾安居樂業。集中建設特色鮮明、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的100個特色魅力鄉鎮、100個精品旅遊村寨和100個幸福美麗村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民眾收入和幸福滿意度,示範帶動城鄉統籌發展。加快馬爾康、金川、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6縣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建成安居房、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4951套,緩解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難。搞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設。
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遵循“規劃先行、統籌兼顧,典型示範、分類指導,標本兼治、鞏固提高,以人為本、整體推進”的原則,增添設施、塑造風貌、健全機制、清整建築立面,進一步改善城鄉環境。紮實推進“五十百千”環境優美示範工程。深入開展九環線千里文明走廊創建活動,鞏固提高精神文明連片創建成果。加強民眾環保教育,增強衛生意識,養成文明習慣。
整體推進牧民定居行動計畫。按照四年任務三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完成405個定居點、2.57萬戶、12.85萬人的年度任務,建成279個村民活動中心,完成配套公共基礎設施、社會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帳篷新生活行動設施設備。以定居點為核心,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逐步實現“家家有定居房、村村有活動中心,牧民居住條件、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有明顯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有較大提升,畜牧業經濟有新發展”的目標。
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堅持治窮、治病、治愚相結合,重點實施144個村的整村推進和產業結構調整、120個村的易地搬遷,落實好易地育人、安全飲水、衛生防治、更換糧食、社會保障、科技攻關等年度任務。推進地下水調查與安全供水示範工程,打井160口。堅持開發式扶貧,改善6.56萬農村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
努力擴大就業。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暢通就業渠道,拓寬就業領域,開發就業崗位,深化就業援助,提升就業能力,大力促進五大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5100人。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建立對口援助勞務輸出基地,拓展州外勞務市場。整合農村勞動力培訓資源,實施“萬人技能培訓”工程,推廣訂單、定向培訓,打造阿壩勞務品牌。輸出農村勞動力8萬人,實現勞務收入5.5億元。
完善社保體系。搞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全面落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政策,推進農民工參加養老、醫療、工傷保險。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實施養老、工傷保險州級統收統支和醫療、生育保險州級調劑金制度。妥善解決社會保險歷史遺留問題。紮實做好社會保險基金專項治理。完善城鄉低保制度,推行分類施保,做到應保盡保。提高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水平和集中供養率。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解決低保邊緣群體、低收入群體的臨時生活困難。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
切實增加城鄉民眾收入。把民眾增收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拓寬民眾增收渠道。及時、足額兌現支農惠農政策,提高農牧民增收致富能力。按政策穩妥兌現公共衛生、基層醫療衛生和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部分優撫對象待遇。
五、大力推進社會建設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快提升農村教育水平,推動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好新一輪十年行動計畫,實施校舍安全工程。鞏固提高“兩基”成果,提高學前和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水平。強化師資隊伍培訓,提高學校管理能力。開展高中及中職教師招聘試點,完善教師績效工資考核制度。規範辦學行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經費,完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加強藏區“9+3”免費職業教育學生管理。大力創建平安和諧校園。
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大科技型企業風險投資力度。大力推進民族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實施“太陽能科技示範工程”試點。開展科技惠民活動,完善科普熱線服務功能。加強科普能力建設,新建、完善一批科普示範基地,擴展示範帶動面。加強實用技術培訓,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打造自主智慧財產權品牌。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試點,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加強甲型H1N1流感防控,推進重大傳染病、地方病防治。提升旅遊沿線和景區醫療急救能力。大力發展民族醫藥。紮實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
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穩定現行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強計畫生育技術服務體系和計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優質服務先進縣創建力度,完善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做好災區再生育服務,加強流動人口計畫生育服務管理。做好婦女兒童《兩綱》終期評估,促進婦女兒童工作健康發展。搞好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強紅十字會六大體系建設,做好殘疾人、老齡工作。
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推進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藏羌文化走廊建設,建立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集群。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加大文化傳承人扶持和對外文化交流力度,提升藏羌文化影響力。實施文化體育工程,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積極參加省少數民族藝術節、省運會、省民運會和省殘運會。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成廣播電視傳輸幹線網路,進一步提高廣播電視節目質量。加強檔案管理,完成第二輪修志。
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
反對分裂維護穩定。緊緊抓住影響社會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高度警惕、嚴密防範境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堅決打擊分裂祖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經濟社會發展的犯罪行為。繼續推進阿壩縣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維護穩定試點。充實基層維穩力量,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寺廟清理整頓成果。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平安創建活動。完善軍警民聯建、聯防、聯動、聯治機制,提高維穩整體協防水平和機動處置能力,全力維護政治穩定、社會穩定、邊界穩定、治安穩定。
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加快村民自治規範化進程,完成第八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加大政務、廠務和村務公開力度,保障民眾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完成“五五”普法任務,編制“六五”普法規劃,紮實開展依法治理,提高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法律援助質量,做到應援盡援。自覺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州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接受公民、社會和新聞輿論的監督,健全約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制度,認真辦理和落實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重視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
加強民族宗教工作。深入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開展民族團結示範村創建活動。抓好民族古籍的搶救、保護、整理和出版工作,加強民族語言文字規範使用。廣泛團結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深入開展“愛國愛教、持戒守法、助民為樂”主題活動,促進宣傳教育常態化、服務民眾奉獻化、寺廟管理法制化、宗教活動規範化、宗教關係和諧化。
完善社會管理。健全落實安全生產制度,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推進安全生產規範化建設,有效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制定《阿壩州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實施辦法,完善預案體系,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強化預案演練和應急值守。深化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進一步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解決民眾合理訴求。妥善處理工程建設、土地徵用、房屋拆遷、涉法涉訴、涉災涉校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加強特殊人群幫教管理。提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水平。
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加強部隊和民兵預備役建設,支持縣級常態民兵分隊和鄉鎮應急民兵分隊建設,提高綜合保障效能。積極開展國防動員“五個一”和警地共建“雙平安”活動,增強全民國防意識。認真落實優撫政策,做好徵兵、轉業復員退伍軍人安置工作。深入開展擁軍優屬和軍警民共建活動,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七、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建設學習型政府。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強化學習動力,構築學習平台,不斷提升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重視研究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善於抓住和解決主要矛盾,從政策和機制的層面提出對策措施,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增強政府工作的戰略性和前瞻性,以新認識、新思路、新舉措,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建設服務型政府。穩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精減審批項目,最佳化審批程式,提高行政效率。深入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切實提高行政效能。健全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進一步精簡會議、檔案和事務性活動,推行行政問責和政府績效評估試點。倍加珍惜對口支援的大好機遇,切實搞好保障服務,創造優質政務環境。
建設法治型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制度建設,做好政府立法工作。加強和改善行政執法,確保法律法規正確實施。完善行政監督機制,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加強行政複議機構和隊伍建設,完善行政複議工作制度。
建設廉潔型政府。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發揚勤儉清廉優良作風,嚴格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注重發揮監察、審計的職能作用,創新監管方式,進一步加強對政府性資金、社會捐贈資金、重大投資項目的監察和審計,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進一步規範公共資源交易行為。加強節約型機關建設,堅決反對鋪張浪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