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伊努族

阿伊努族

日本的民族構成比較單純,但在日本北方卻存在一個人種和文化都非常獨特的民族阿伊努族(蝦夷族,愛努族)。阿伊努族人是日本最初的居民,人種未定。據日本史料記載。阿伊努人在公元五世紀時被稱為“毛人”,因為他們的特徵是皮膚比較黑,毛髮濃密而長,有波紋,臉上和身上的汗毛都很多,身材不高,成年男子身高約1.6米。

民族歷史

阿伊努族最初生活範圍較大,祖居地包括日本北海道島、本州島的北部和庫頁島的南部等地。但隨著日本的一些部族逐漸向北方移民,他們的地盤日益縮小。從公元七世紀後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稱為“蝦夷”,系夷狄之意,這是大和族對他們的鄙稱,意思是“野蠻人”。後改稱為阿伊努人。“阿伊努”一詞,在該族語言中是“人”的意思。從公元十六世紀起有一部分阿伊努族人遷移到庫頁島一帶。在十七至十八世紀,阿伊努族大部被消滅,今天僅剩下不足二萬人,大部分移住在北海道島中部和北部的日高旭川釧路等地,少數遠移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一帶,也有一部分散居在本州的一些地方。
阿伊努人原先主要靠漁獵為生。公元十八世紀末,德川幕府直接派官吏管理千島,開闢了十幾個漁場,同時實行同化政策,要求阿伊努人改變風俗習慣,剃去鬍鬚、潔發、穿和服、按日本方式改名換姓。公元十九世紀以後,日本開始對北海道等各島進行開發,普及大和民族的文明。這樣一來,阿伊努人的傳統生活方式進一步發生了變化,他們放棄了傳統的捕漁和打獵,成了過定居生活的農民。

壓迫與抗爭

大量的大和人於15世紀早期開始在北海道南部開始定居。此後,由於越來越多的移民湧入北海道,大和民族開始大量占領阿依努人的土地。阿依努人紛紛拿起武器捍衛自己的家園。
然而,由於阿伊努族是以小股形式分散居住,互相之間交往不多,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因此難以抵擋大和民族的大範圍進攻。儘管阿伊努族英勇善戰,但還是被向北驅逐。有的逃進山里,有的遷到北海道北部,還有的選擇留下來繼續與大和人進行鬥爭。
15~19世紀期間,大和民族在與阿伊努族的戰鬥中最終取得了絕對勝利。至此,阿伊努族被大和民族所統治。許多失去了土地與狩獵場所的阿依努人被迫為大和人出賣苦力,遭到大和民族的殘酷奴役和壓迫。
1869年,北海道局勢發生變化。沙俄一直向北海道以北的庫頁島增兵。明治政府擔心俄羅斯的勢力擴展到北海道島,下令:“凡遷到北海道的定居者皆可免費獲得耕地”。定居者掠奪了最好的耕地,對阿依努人來說,這無疑使他們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他們被迫遷到一些更為貧瘠、多山的地區,再也無法像祖輩那樣以漁獵和採集為生了。
據日本官方統計,1822年居住在北海道的阿伊努人有2.3萬。至1873年,數量下降到1.6萬。貧困、飢餓、疾病奪走了許多阿依努人的生命。
1899年,日本政府通過了《舊土人保護法》,似乎意在幫助阿依努人。但事實上,這是要求阿依努人拋棄原有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按大和人的方式去生活。日本官員甚至禁止他們沿用本民族的名字,而必須使用日語名字。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實行同化教育。1899年前的阿依努人不許講日語也禁止遵從大和民族的風俗習慣。而該法令頒布後,阿依努人必須採取大和民族的生活方式。阿依努人的孩子必須上大和人興辦的學校,實行日語教育,以至許多阿伊努族的孩子甚至連自己的母語都忘記了。
二戰給日本帶來了巨大摧殘。1945年後,許多流離失所的難民大量湧入北海道。於此同時,俄羅斯也將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上的阿依努人大量驅逐出境。隨著島內人口劇增,阿依努人生活變得更為困難。
1946年,阿依努人自己成立了“北海道阿依努人協會”,宗旨是為阿依努人提供更多的機會接受教育、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等。1961年,北海道阿伊努社團法人協會更名為北海道同胞(Utari)協會,其主要職責是積極推動阿伊努人相關問題的解決。
1974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同胞福利對策》,在政府機關協助之下推行。依據該政策,日本政府對阿伊努文化遺產進行了普查,編制了影像記錄,民間還建立了北海道阿伊努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和阿伊努民族博物館。為了改善阿伊努人聚居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阿伊努人教育水平,解決阿伊努人生活、就業問題,日本政府採取了相應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1994年,萱野茂成為首位當選日本參議員的阿依努人。1997年,日本國會通過一項法案拯救阿伊努族文化。同時成立“阿依努文化研究與促進基金會(FRPAC)。
2008年8月6日,日本政府首次承認生活在北海道的阿伊努人是具有獨自特點的“原住民族”。在此之前,日本一直聲稱自己是單一民族的國家。

大自然的饋贈

北海道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這裡有崎嶇的山脈、茂密的森林、多石的峭壁、艷麗的草地、轟鳴的瀑布…以及其他許多自然景觀。北海道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尋常的景觀,那裡一年四季涼爽舒適。春天花草萌動,廣闊的草地上遍開著奼紫嫣紅的花朵;夏季沒有連綿的梅雨,花木繁茂;秋天紅葉美麗;冬天是一片銀白色的冰雪大地。
北海道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幾乎高達70%。北海道的野生動物種類也非常豐富。鳥類在溫暖的湖泊和港灣生活;哺乳動物築穴於森林和崎嶇的山脈;不計其數的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沿海岸線游曳。

民族生活

阿伊努人的村莊臨水而建,規模通常不大,分散居住。現在的阿依努人大多數居住在現代公寓中,一些人住在近年來修建的具有傳統建築風格的村落里。這些村莊向希望了解阿伊努族文化的遊客開放。
過去的村莊生活靠嚴格的宗法控制。每個村莊都會有一名首領,一個長老會,一名薩滿法師或精神領袖。首領由長老會選舉產生,由能力超群的男性擔任,如作戰勇猛或技術高超。村中糾紛也往往由長老會負責解決。阿伊努族的薩滿法師多由女性擔任,因為阿伊努族人相信女性比男性更接近神靈的世界。
阿伊努族女孩很小就學著幫母親分擔家務,包括曬肉、採集、做飯、縫衣服、用大而沉的石塊磨糧食等。女孩到了十五六歲就被認為已經成年,可以談婚論嫁了。有些婚姻由父母包辦,但大多數女孩可以自己選擇丈夫。
阿伊努族男性是天生技術高超的射手。男孩從小就玩弓箭,希望長大成為優秀的獵人,男孩到十五六歲被認為成年,十七八歲即可結婚。
阿伊努族的男性與女性都攜帶一種稱為“瑪基里”的小刀。刀片通常由象牙製成,長10~15厘米。刀鞘由象牙、楓木、胡桃木、櫻桃木或其他良木製成。刀身和刀鞘都雕得十分精緻。男孩常親手做一把漂亮的小刀送給喜歡的女孩作為定情物。
阿伊努人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打獵時男性們往往結成小組,帶著經過特殊訓練的獵犬尋找食物。阿伊努族獵人稱自己為“獵熊者”。但實際上他們打得最多的是鹿。他們也打狐狸、貉子、羚羊和北極兔,以獲取肉和皮毛。
阿伊努人在宰殺一頭動物後,要以一種特殊的儀式告慰其魂靈將其靈魂送回天上。他們用米酒、米餅等禮物作為祭品,這個儀式被稱為“送靈”。阿伊努人相信,動物的魂靈回到天上以後,會向其他神明展示人類送給它的禮物並與之分享。
阿伊努人夏天捕鱒魚,秋天捕鮭魚,還有一些魚常年可以捕到。他們也捕捉鯨魚和海豹,使用的漁具包括長矛、夾子、魚叉等。
阿伊奴族婦女通常不會外出捕魚或打獵,而是在家做家務,如做飯、織布等。
野生植物也是阿伊努人的重要食物來源。他們把蔬菜、動物油脂、水放在一起做湯。人們也生吃蔬菜。夏天,阿伊努人採集漿果、水果和其他野生作物。秋天,採集見過、蘑菇等,並將這些食物儲存起來留到漫長而寒冷的冬天食用。
阿伊努人用多種作物製作粥、穀類食品和包子,他們也用簡單的方式種植小米、小麥、蕎麥等作物。

民族特色

民族節日

伊努人有自己的節日和祭祀活動,最有名的是“熊祭”,他們喜歡用鑿子在剝了皮的圓木上雕刻動物,尤其是的形象,日本稱之為“阿伊努雕”。阿伊努人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善於刺繡,喜愛舞蹈。他們創作了不少詩歌,憑著記憶代代相傳。有一部分從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阿伊努族語的長篇敘事詩,內容豐富,朗誦一遍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民族語言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語言——阿伊努語,語系未定,是一種獨特的語言。日本東北部的地名,許多來源於阿伊努語。如:“札幌”,原意為“大的河谷”;“小樽”,原意為“砂川”;“名寄”,原意為“烏鴉出沒的城市”等。阿伊努民族對日本列島的開發,包括文化發展是有貢獻的。
1899年,日本政府下令禁止使用阿伊努語。在學校里,阿伊努族孩子只能講日語。阿伊努語漸趨消亡。到1979年,會講阿伊努語的人僅剩10人左右。
近年來,日本國內成立了專門機構研究阿伊努語,並出版了代表阿伊努民族文化的許多古籍。另外,研究阿伊努族歷史,也是遠東考古學家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他們經常就這個問題舉行國際會晤,進行科學考察。但是,在日本從事阿伊努族問題研究的人極少,因此,阿伊努族的古老文化仍受到滅絕的威脅。
對於古代阿伊努族人而言,語言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他們認為惡毒的言語能把一個人咒死。然而,如果一個人罵錯了對方,他會遭到報應,罵的那些惡言惡語會反過來危及本人及其家人。早期阿依努人發生糾紛時用口頭辯論的方法加以解決,有時辯論會長達幾天幾夜。

民族舞蹈

阿伊努族是日本北端的北海道樺太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他們的舞蹈大多是宗教儀式或熊祭、祝宴等活動中的祭祀性歌舞。熊祭是阿伊努族人著名節日之一。人們把捕獲的熊仔作為“神子”用人乳精心飼養,待冬季來臨時,舉行莊重的熊祭儀式。人們把熊殺掉,然後圍著祭壇邊喝熊血、吃熊肉,邊進行歌舞游宴,慶賀熊回到神的天國。阿伊努族舞蹈共分兩大類,即“他普卡魯”和“里姆賽”。
他普卡魯是根據跳舞中踏腳時發出的“他茲”呼聲而得名。又稱踏舞,是一種帶有咒術性的舞蹈,有兩種表演形式:①在祭日的夜晚,長老頭戴祭冠,腰掛大刀,兩腳叉開,雙臂旁伸,小臂稍向上彎曲用雙腳用力踏地,同時口念祝詞向前、向旁、向斜方向移動步子,不斷發出一種“他茲”的呼聲以示驅逐惡鬼和邪神。②在祭日的酒宴上,當賓客們酒足飯飽、情緒高漲時,由座席中最年長者站起來跳舞,舞時首先把雙手放在頭頂左右搖擺,雙腳用力踏地,圍座席轉動,口中不斷發出吆喝聲,並即興念讚美詩,向人們祝福,然後邀請兩位女子跳舞。兩女子左手捧酒碗,右手拿髭鬚醮酒,向賓客灑酒,口中念著“阿吾──巧──”、“阿吾──好──”表示祝福。後 3人合跳踏舞結束。這種形式流行於白老、近文地區,稱“依唉-他普卡魯”。
里姆賽是一種“盆舞”風格的、隊形呈圓形的集體歌舞。舞時由坐歌、站歌、舞歌 3種調子伴唱,其內容多是讚美詩。有的地區又稱“咳七里”、“好里叭”等。這種舞蹈是在節日的夜晚,由婦女們圍成圓圈坐於屋內,中央放一盛器,邊敲打節奏,邊唱坐歌。其歌稱“吾泡泡”。唱到興奮時,全體站立唱站歌,最後到屋外圍成圓圈,邊拍手邊唱歌跳舞。舞時雙手向上揮動,手及隊形的變化,是根據領唱節奏的變化而變換。高潮時由一人跳模擬動物的舞蹈(動物里姆賽),結束時,舞蹈者成兩組進行激烈的競舞,直到一組把對方壓倒取勝為止。
阿伊努族原是狩獵民族,他們視動物為聖物。因此盛行表現動物的舞蹈,如鶴舞、雁舞、熊舞、狐舞、蛇
舞、孔雀舞、鹿舞等。這些舞蹈大部分仍保留原始狀態,但因地區不同在表現形式上各不相同。如狐舞(狐里姆賽)有的地區是由兒童表演模擬狐狸的舞蹈,有的是一人扮狗一人扮狐狸,表演狗追狐狸的舞蹈。有的地區則是由一群少女把芒穗掛在腰帶上,裝飾為狐尾。其動作滑稽,故有“狐遊戲”之稱。

宗教信仰

阿伊努人認為神靈有善惡之分,浩瀚宇宙中神靈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他們認為萬事萬物,大到身材巨大的棕熊,小到做飯用的鍋,皆有神靈依附其中。這種信仰就是萬物有靈論。
阿伊努族宗教中最重要的神是熊神,被稱為“山神之王”。貓頭鷹被認為是“森林守護神”。而海中的虎鯨被認為是“海神之王”。
根據阿伊努族的傳統信仰,人們依靠神靈獲得食物、幫助和保護。神也依靠人獲得地位和財富。人與神之間的溝通至關重要,而薩滿法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充當神與人之間溝通的使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