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礦業集團公司總醫院

2003年,阜新礦務局總醫院隨阜新礦務局改制更名為阜新礦業集團公司總醫院。現有職工1100人,其中高級職稱180餘人,市級以上專家、拔尖人才30餘人。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醫院別名:阜新礦業集團公司總醫院

醫院性質:公立/綜合醫院

醫院等級:三級甲等

所在地區海州區

病床數量733

年門診量192355

是否醫保醫保

醫院院長:張大義

醫院地址:阜新市海州區保健街43號

醫院簡介

醫院現今占地面積7.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萬㎡。設有臨床醫技科室40個,下轄分院10家。總醫院開放床位810張。年門診量35萬人次,出院病人3萬人次。開展手術8000餘例。醫療水平處於阜新地區領先水平。醫院技術建設以創傷急救為主,多次承擔重大事故的傷員救治工作。在突發事故中快速及時的院前急救、科學合理的院內救治、措施得當的善後處理及視傷員生命勝過一切的人性化理念得到了地區政府、百姓的高度信任。幾十年來,醫院各個學科得到了均衡發展。胸心外科開展腋下小切口實施法魯氏四聯症,ICU套用連續床旁靜靜脈血液透析濾過系統,糾正頑固的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治療ARDS、MOF等危重病,骨外科開展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等技術達到了省內領先水平。

2003年是取得了抗擊非典勝利的一年,在2002年收入5500萬元的基礎上又創新高,實現收入7111萬元,比計畫增收了1311萬元,年門診量達20多萬人次,出院患者15180人,手術3407例次,搶救重危患者3288人次,手術成功率達到95%。實現了全年的安全醫療的目標。我院病房門診全部實現計算機網路化管理,並且在我市率先實現了醫療保險聯網工作,第一家成功開通醫學檢驗數據網路傳輸系統(LIS系統),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歷史沿革

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始建於1938年,前身為滿洲炭業株式會社阜新礦業所中央病院,抗日戰爭勝利後,由中共冀、熱、遼分局接收醫院。起初為陸軍醫院,後來為八路軍第68團附屬醫院、新四軍三師後方醫院。1946年1月,國民黨政府接管醫院。被闢為“54後方醫院”。1948年阜新解放後,醫院隸屬阜新礦務局。先後更名為阜新煤礦職工醫院、阜新礦務局總醫院、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

醫院特色

經過近七十年的建設,醫院已經由當初的日本軍國的殖民醫院發展成為學科門類齊全、醫療技術精湛、設備先進、人才雄厚集醫療、科研、教學、保健於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六十年代成為中國醫科大學的教學基地,2005年成為中國醫科大學第十臨床學院。醫院秉承中國醫科大學的嚴謹學風,結合醫院的實際,積極開展科研項目。醫院2004年開展的《阜新地區低成本高血壓綜合干預》被列為遼寧省重大科技公關課題,找到了一種低成本防治農村高血壓的方法,這將對我國農村高血壓、腦卒中的防治起到巨大的指導作用。
醫院把企業管理的理念融入醫院管理之中,在人事管理、醫療模式、服務理念的改革中,敢為人先,大膽創新,探索出了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醫院運作機制。取得了了豐碩的成果。藥品占業務總收入比例僅40%,平均住院日9.1天。門診人均醫療費用69元,平均住院費3900元。為阜新及周邊地區的廣大人民民眾提供了優質、便捷、文明、高效的醫療服務。為緩解地區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又使醫院在短期內實現了高速發展。近幾年醫院先後榮獲全國文明醫院。全國扶貧助殘先進單位,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遼寧省文明單位、遼寧省優秀醫療保險點醫院等榮譽稱號39項。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將繼續堅持業精、誠信、務實、創新的醫院精神,遵循凡大醫治病,不得問其責賤貧富,皆如至親之理念,在醫學的海洋里乘風破浪,向一流現代化醫院的目標揚帆遠航。

先進設備

螺旋CT、1250mAX光機、彩色都卜勒超聲掃瞄器、人工心肺機、血液透析機、前列腺電切鏡、ICU床旁監護儀、CCU床邊監護儀、電子胃鏡、C型臂X線機、心電監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

特色專科

循環內科、呼吸內科、老年病科、骨外科眼科、血液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泌尿內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整形外科等。

遼寧省三級甲等醫院一覽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依照《醫院分級管理辦法》中的條例進行判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