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武樓石橋

閱武樓石橋

閱武樓位於香山南路的山坡處,又稱團城演武廳或西山團城,呈橢圓形,很像北京城的翁城,城牆上南北分別建有歇山重檐綠色琉璃瓦城樓,稱“看樓”。閱武樓北為正門,門前有漢白玉石橋,人稱閱武樓石橋。

基本信息

閱武樓石橋閱武樓石橋

基本信息

閱武樓城有南北二門,北門上石門額“志喻金湯”,門外泄洪溝橫跨一座石橋,屬閱武樓城建築的一部分,稱為閱武樓石橋。
閱武樓石橋跨河與城門相對。橋為花崗岩石建造,長17米,橋面寬4米,橋堍外寬約7米,三方橋孔,橋底鋪條石,兩橋墩前尖後方呈船形,橋面由七塊一組的大條石分三組鋪成,橋上矮護欄由刻素回紋條石組成,橋側牆及護岸全由花崗岩石砌成。石橋上水方修了馬路,有效阻擋了雨季夾帶山石的洪水衝擊。因閱武樓多年被廢棄,石橋使用率很低,所以石橋至今保存完好。
1979年8月2日閱武樓被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團城演武廳被北京市文物局接收。對閱武樓石橋加固,小河溝清理、梯子樓都進行了修繕。

歷史由來

相傳閱武樓石橋本為吊橋,明朝在元朝的基礎上,加以擴充和修葺,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間,為了方便交通,役使工匠三千餘人,花費白銀二十萬兩,在東岸建起了“凝和殿”,在西岸建起了“迎翠殿”,改閱武樓兩面的吊橋為石橋。
閱武樓外護城河上的閱武樓石橋原有兩座,今僅存北側漢白玉石橋。閱武樓石橋橋的兩端原有兩座牌坊,西叫“金鰲”,東稱“玉蝀”,是中國古老提棧式石拱橋的典型。解放後,車輛過往頻繁,橋面過窄阻塞交通。1954年,保留團城,把中南海國務院的圍牆南移,使馬路往南展寬。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