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市人民醫院

閬中市人民醫院

閬中市人民醫院創建於1895年,前身為“仁濟醫院”、“川北第二醫院”、“南充專區第二人民醫院”、“閬中縣人民醫院”,1991年隨閬中撤縣建市更名為閬中市人民醫院。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急救、教學、科研、健康教育、預防保健於一體的國家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現占地149畝,建築面積124000平方米,總資產3.34億元,編制床位670張,開放床位1200張。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閬中市人民醫院閬中市人民醫院
公元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以後,西方文化隨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擴張,逐步滲入中國內地,大肆修築教堂、興辦學校、創辦醫院。清·光緒14年(1888年)秋,英國基督教傳教士張悟道來閬傳教,隨帶西藥金雞鈉霜、山道年為人治病,從而開啟了“西醫”在閬中的治病歷程。公元1895年(清·光緒21年),英國基督教會會督蓋士禮(W.W.Cassels)(英國劍橋七傑之一)由陝西漢中傳教來閬。會見了川東教區中華聖公會四川轄境會督公署基督教會督古鶴齡先生(閬中保寧鎮人),洽商在閬建立醫院一事。同年11月,上海基督教會會督華弗蘭之妻(蓋士利三女兒)來閬為籌建醫院捐贈400英磅,由蓋士利牽頭,古鶴齡作中人,在中華聖公會處(今郎家拐街)先開設一診所,並同時在臨濟堂街購置房屋數間,土地兩畝。不久,該診所搬遷至臨濟堂街三號正式辦起了醫院,掛有黑底紅字木質吊牌,鐫刻“仁濟醫院”四字。1897年初,上海內地會派遣英人潘維廉攜眷來閬,出任“仁濟醫院”第一任院長,設定病床十餘張,住院及門診不分科,開展一般疾病診治。1897年底,英人白爾茅來閬任第二任院長,購土地十餘畝,建西式樓房2幢及門診部(原老外科樓,五官科住院樓),因系白爾茅主持修建,故名為“白爾茅醫院”,在來往書信箋上寫有“白爾茅哈什鄙特”(醫院譯音),對中國則稱“仁濟醫院”。
從1917年起,先後有英人李廣仁,賴醫生(姓名不詳)、張愛甫 、郭建侯、裴存德、童禮明、馬德啟等任“仁濟醫院院長”一職。民國35年10月21日國民黨中央衛生署對閬中仁濟醫院進行了調查統計,在院先後有上百名中國籍員工供職,開設病床65張、有房屋205間、增設了手術室,並配有小型發電機2 部,救護車一輛,煤油冰櫃一台、無影燈一台、八百倍和一千二百倍顯微境各一台等,能開展中、小型手術,如:蘭尾切除、 疝修補、腸切除腸吻合、骨折復位、石膏固定、清創縫合、膿腫切開引流等,1949年由馬德啟診斷一患者為硬腦膜出血,開顱清除血腫,手術成功。其醫院聲譽廣播,規模比南充、達縣、遂寧、三台等教會醫院還大,每年實現業務收入三十萬元。 民國32 年(1943年),日本飛機轟炸閬中後,仁濟醫院為搶救重危病人,收治傷殘居民,做出了一點成績,國民黨閬中縣政府代表民眾,贈送一鍍金掛匾,懸掛在門診部內庭上,嘉字“惠此創痍”四個大字,以示表彰。
為提高人員來質,1944年馬德啟院長應內地會的要求,在仁濟醫院內開設了建院以來第一個藥科班,培訓藥劑人員5名。1945年秋,馬德啟又接受內地會委託,籌辦了專門培訓護士人才的學校,並以“德啟”兩字命名,曰“德啟高級護士職業學校”,由李紹秀任第一任校長,繼任校長先後有苟榮珍、戚榮光。學校共舉辦6期,培訓學員60餘人,第七期正值畢業時,仁濟醫院被政府接管,其學員全部遷往南充,併入川北醫士學校。
1951年1月底,川北行署衛生廳派出袁煒等4人來閬,為接管醫院做準備,同年2月初,經中共西南局批准予以接管,改名為“川北第二醫院”,接管當日,全院召開了隆重的慶祝大會,由川北行署衛生廳副廳長楊正泉為第一任院長,在院工作 的中國籍員工全部留用。至此,古老的仁濟醫院在解放的春雷聲中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人員情況

醫院人才薈萃,技術力量雄厚,現有在崗職工880人(在編526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63人,占職工總數的75%。其中高級職稱62人,(正高9人),中級職稱185人,初級職稱223人。碩士研究生6人,本科以上學歷167人,大專以上學歷379人。南充市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人。年門診、急診25萬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5萬人次,同比增長20.7%和18.8%,治癒、好轉率為96.2%,死亡率1.3% ;住院手術8500人次;搶救危重病人6803人次,搶救成功率達85.4%,出入院診斷符合率99.5%。2010年全院總收入1.6億元,預計2011年將達到2億元。人均門診費用為149.2元,平均住院日10.6天,院感率≤8%,傳染病報告率100%,處方合格率91.7%,成分輸血率99.2%,病人滿意率98.5%。“120”年出診4000多次。

硬體設備

醫院設有14個臨床一級科室,11個臨床二級科室,9個醫技科室,16個職能科室,29個專業醫療組。配備了飛利浦(6層)螺鏇CT、DR全數字X線機,全數字彩超、胃腸機、日本電子胃鏡、腹腔鏡、C臂X光機、無創呼吸機、等離子手術系統、彩色經顱都卜勒、血液透析機、日立718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鈷60、銥放療機192、眼科超聲乳化儀、全自動組織脫水機等各型萬元以上的醫療設備363台(套),100萬以上的醫療設備6台(套),設備總價值4160萬元。能提供1860項醫療服務項目,尤其是具有先進水平的技術(三級醫院技術項目)的開展,如埋藏式心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床旁漂浮導管心臟起搏、食管支架植入、放射介入、全髖膝關眼眶內節置換、頸段食管癌切除、眼眶內腫瘤切除、超聲乳化白內障摘出人工晶體植入、椎間盤消融、腹腔鏡膽囊切除及婦科手術、下頜骨次全切鈦金版修復術、鼻內鏡手術、複雜面顱骨挫傷修復及功能重建術、頸淋巴結清掃術、血液透析、全膀胱切除、單側髖膝關節同期置換、等離子技術治療鼾症等,使業務範圍輻射到蒼溪、儀隴、南部、劍閣、巴中等周邊縣市,促進了醫院持續健康發展。

醫療科研

獲省、地、市級科技成果獎70項,其中2006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填補了醫院多年來無省級科研獎的歷史空白。參加了“氯吡格雷和倍他樂克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國際合作研究;獲南充市科技進步獎2項、科技成果14項;閬中市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41項。每年撰寫學術論文200多篇,在省級以上醫學刊物上發表論文90多篇,參加省內外學術活動及專業培訓100餘人次。

醫院榮譽

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先後榮獲全省、全市“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縣級醫院管理優秀獎”、“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四川省整體護理先進集體”、“南充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南充市最佳文明單位”、“南充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南充市人才工作“雙爭雙創”活動“人才開發示範單位”、南充及閬中市“非典防治先進集體”、“國內安全保衛先進集體”、“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地理位置

閬中位於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中上游,交通便利,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古城山環四面,水繞三方,融山、水、城於一體,素有“閬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