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學院歷史系

1982年1月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學士。 薛菁,女,閩江學院歷史系主任,教授,歷史學博士,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專門史碩士生導師。 2008年被閩江學院評為首屆“教學名師”。

閩江學院歷史系

閩江學院是全國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閩江學院研究生部擁有工商管理MBA)等多個研究生碩士點。其前身是原福州師範學院(創辦於1958年)和原閩江大學(創辦於1984年)。面向全國本一批,本二批招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習近平同志在1990-1996年期間曾任閩江大學校長。
閩江學院歷史學系的辦學基礎是福州師範學院歷史系。1958年開始辦學,2002年福州師範學院與閩江大學聯合為閩江學院。歷史學專業下設4個專業方向:師範教育、圖書管理、文檔信息管理、歷史信息系統,現有在校本科生546人。
歷史學系設有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教研室、中國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圖書信息管理教研室;現有在編教職工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7人,“閩都學者二級崗”1人,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福州市優秀人才1人。40歲以下年輕教師全部碩士化。教師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層次、學緣結構均衡合理,是一支朝氣蓬勃極具發展潛力的教師隊伍。
歷史學系按照以傳統歷史學科與信息技術結合為專業支撐,“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思路,設定了“必修學科課程+信息技術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的教學計畫,為學生成才提供廣闊的自我設計空間。“導師制”的管理模式為有志於繼續深造者提供良好考研條件。
歷史學系設有一批具有專業研究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科研機構。2005年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正式成立,掛靠歷史學系;2007年獲福建省教育廳新建本科高校專門史重點學科;2008年獲福建省教育廳新建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創新平台)——閩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獲福建省教育廳、財政廳福建省高校海西重大項目建設。
近三年來,歷史學系教師在發表科研、教學改革論文及論著方面成果豐碩,涵蓋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史學史等各方面。頗具特色的是絕大多數教師的研究成果集中在福建地方史或福州地方史方面,這與歷史學專業的發展規劃、學科定位是一致的。多人多次獲得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三等獎。我系有2位教師分別於2009年、2010年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實現了閩江學院國家社科立項零的突破。
現任系領導:
鄭新勝 系總支書記
薛 菁系主任
林秀玉 系副主任

研究生教育

2010年開始閩江學院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已建立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011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優秀的成績通過全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專家評審,獲教育碩士授予權。

知名校友

習近平

習近平:(原閩江大學校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院長)
埃德蒙·費爾普斯教授(EdmundS.Phelps):1933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美國經濟學家,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59年獲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學位是就業與增長理論的著名代表人物,現任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院長

本一招生專業

隨著閩江學院的不斷發展,實力不斷增強。2010年經省教育廳研究,決定:啟動閩江學院升本一批計畫,首先從閩江學院實力最強的幾個專業開始升本一。2011年, 閩江學院商學院的金融、會計、工商管理等所有專業將列入本一批招生。其他專業將在今後幾年陸續升為本一。
到2015年前後,閩江學院綜合實力有望躋身省內院校先進行列,大部分學科專業達到省內院校一流水平,部分學科專業達到省內先進或國內院校一流水平,開辦研究生教育,全日制在校生控制在2.5萬人左右,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達到50個左右。為早日實現建成具有國際化的綜合性大學,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閩江學院的資金投入。
閩江學院目前已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大學之一。

師資簡介

薛菁,女,1964年12月出生,198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閩江學院歷史系主任,教授,歷史學博士,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專門史碩士生導師。福建省教育廳新建本科院校重點學科專門史學科帶頭人。福建省教育廳新建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創新平台)“閩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福州市首屆優秀人才。福建省“師德標兵”。閩江學院“教學名師”。閩江學院首屆“師德之星”。兼任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閩江學院學報》編委、福州市閩都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福建省林森研究會常務理事、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福州市政協文史研究員、福州市政策諮詢研究會(文化建設領域)特約研究員等職。
任教以來,先後擔任世界近代史、西方文化史、中國政治制度史等課程教學。近10年來,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多次被《新華文摘》轉摘。出版學術專著2部。主持多項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其中1項為重點項目。學術成果多次獲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三等獎。
林秀玉,女,教授,1955年10月生於福建福州。1982年1月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學士。2002年至今任閩江學院歷史學系副主任。在高校歷史系任教三十年,長期從事世界史的教學與研究,主講的《世界古代史(上古、中古)》專業基礎課2006年被評為學院第一批精品課程。2007年世界史獲校級教學團隊,她是該教學團隊帶頭人。主持的《構建歷史專業學科基礎實習與“服務閩都文化建設”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教學改革項目獲閩江學院2009年立項。先後在《歷史教學》、《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及大學學報上發表論文近30篇,有1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3年第9期全文轉載;出版《世界古代文明史探》專著1部,參與《中英近代化比較研究》《16-18世紀中國商業革命》等學術著作部分章節的撰寫,參編教材1部。2004年參加福建師大唐文基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承擔其中“英荷資本主義萌芽”部分。擔任福州民俗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先後發表福州民俗文化研究論文數篇;承擔《福州民間信仰的源流及特徵》《福建省社科志.社會學:民族學研究、人類學研究》等省社科項目的研究。
劉麗君,女,教授,1956年生,1982年1月畢業於福建師大歷史系,歷史學學士。現任閩江學院圖書館副館長,兼任教輔和公共教學單位黨總支書記。長期從事世界史、中外關係史、地方史教學與研究工作,參編、出版多部高校《世界現代史》教材,並出版學術專著《二十世紀中國與世界》,獲校、市級等科研項目優秀成果獎。近幾年來,參與多項福州民俗文化研究所和閩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課題研究。主持、參與省教育廳社科項目3項。在各級刊物上發表多篇中外關係史、地方史論文。
宋馥香,女,教授,1963年生。1988年畢業於吉林師範大學,1996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200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領域為史學史及史學理論、福州地方史。開設課程:中國史學史、史學概論、古代漢語。科研成果:獨立或參與申請國家、省部級項目6項,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印資料《歷史學》和《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鄭新勝,男,1965年生,福建長樂人。副研究員。現任閩江學院歷史學系黨總支書記,教師。先後畢業於閩江職業大學秘書專業、福建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學碩士。曾參加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專業學習畢業(1987.9-1990.7),廈門大學套用經濟學專業進修碩士研究生全部課程(1997.3-1999.3)。曾任現當代文學、秘書學、套用寫作、書法等課程教學工作,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兼任福州中山書畫社理事,福建省寫作學會會員。
陳東,男,副教授,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中國史教研室主任。主講《中國現代史》《中國經濟史》課程。撰寫、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獲省、廳多項課題。
黃華美,女,副研究員。主要講授《中國文獻信息資源與檢索利用》、《檔案管理學》等課程。
清敏,女,副教授。1999年畢業於福建師大歷史系,始終服從系裡的教學計畫安排,教學工作態度認真,積極參加學校與學院組織的各項活動,承擔並完成系裡安排的工作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做到認真、仔細分析教材,認真備課,注重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在認真講好每一次課的同時,注意教書育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主講《歷史文選》、《中國古代史》、《中國社會生活史》。
李穎,女,1974年生,副教授。山東巨野人,2003年6月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專門史專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閩江學院歷史學系工作,先後承擔閩江學院歷史學系本科生《中國近代史》、《史學論文寫作》、《西方史學與名著導讀》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1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專著《麥嘉湖與近代閩南社會》(獨著)、《台灣基督教史》(合著)、《醫療、慈善與明清福建社會》(合著)等三部,先後獨立承擔了主持省廳級以上項目5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衛生廳重點項目子課題1項、省社科規劃辦一般項目1項及省教育廳項目2項。
毛曉陽,男,1974年7月出生,1996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歷史教育專業,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專門史碩士、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古籍所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育學博士後,現為閩江學院歷史學系副教授。2010年1月被聘為閩江學院閩都學者(二類崗);2010年6月入選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任教以來,先後擔任《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台灣史》、《中國古代史(上)》等課程教學。先後獨立主持國家社科項目1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項目2項,福建省社科項目2項,福建省教育廳項目2項,福建省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項。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10篇,2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參與撰寫《村治中的宗族》、《江西考試史》、《江西通史》等學術專著3部。
翁偉志,男,1977年3月出生,副教授,莆田人。1994-2001年就讀於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後任教於閩江學前身的福州師專;2003年後又重返母校,至2007年時修得博士學位。修業方向為中外關係史,近年來的論文集中於閩都文化。
校教學名師簡介
薛菁,女,閩江學院歷史系主任,教授,歷史學博士,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專門史碩士生導師。福建省教育廳新建本科高校重點學科“專門史”學術帶頭人。福建省教育廳新建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創新平台)“閩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負責人。2007年被列入福建省新建本科高校“新世紀創新人才計畫”。2008年入選福建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009年被評為“福州市首屆優秀人才”。
任教以來,先後擔任世界近代史、西方思想文化史、中國政治制度史等課程的教學,教學效果受到廣大師生的普遍讚譽, 2008年被閩江學院評為首屆“教學名師”。2008年被閩江學院評為首屆“師德之星”。同年被福建省教育工委等部門評為福建省“師德標兵”。2010年被評為閩江學院第一屆“我心中的好老師”。
近10年來,先後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學術論文多次被《新華文摘》轉摘,學術專著2部,計75萬字。先後主持福建省社科項目4項,其中1項為省社科“十五”規劃重點項目,主持福建省教育廳課題2項,科研成果於2005年、2007年、2009年先後被評為福建省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2005-2008年連續四年、2010年被評為閩江學院“科研先進個人”。
宋馥香,女,歷史學系教授。1963年生, 1988年畢業於吉林師範大學,獲歷史教育學士學位,1996年獲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學位,2004年獲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專業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先後承擔了本科《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古代漢語》、《文史名著導讀》,研究生的《通鑑導讀》等課的教學任務。在《史學理論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南開大學學報》等重要期刊或報紙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有4篇被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或《社會科學文摘》全文或摘要轉引。獨立申請並完成省社科項目2項,教育廳項目2項,參與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橫向課題1項。2006年獲學校的科研先進稱號,2009年獲學校的教學名師稱號,2010年被評為學校的師德之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