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學院歷史學系

在第二課堂中,堅持融“思想政治教育與歷史文化教育、弘揚民族精神與打造閩都文化、專業學習與人文素質教育為一體”的工作思路,通過每年一屆的“歷史文化節”系列活動和以閩都文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文化素質。 歷史學系現有專任教師2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為12人,占教師總數的60%,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14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0%。 緊密結合專業教學,加強系文化建設,堅持融“思想政治教育與歷史文化教育、弘揚民族精神與打造閩都文化、專業學習與人文素質教育為一體”的工作思路,通過組織每年一屆的“歷史文化節”系列活動和以閩都文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文化素質。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閩江學院歷史學繫於2002年8月在原福州師專歷史系(創辦於1958年)的基礎上組建。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歷史學系本著“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最佳化專業設定,從2005年開始,精心打造閩都歷史文化研究品牌,將歷史研究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將辦學實踐與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相結合,辦學特色日益凸顯。2005年6月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正式成立,掛靠閩江學院歷史學系;2007年1月專門史學科獲批福建省重點學科;2008年1月獲省教育廳 “新建本科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閩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項目;2009年獲福建省高校海西重大建設項目;2011年受福州市閩都文化研究會委託領銜《福州通史》(暫定8卷本)的編撰工作和《閩都歷史文庫》的組織協調工作。

學科專業

歷史學系設有歷史學本科專業,分設歷史學(師範)(教育)、歷史學(師範)(圖書管理)、歷史學(文檔信息管理)、歷史學(歷史信息系統)四個專業方向,在校生523人。

人才培養

歷史學系根據社會需要培養人才,按照以傳統歷史學科與信息技術結合為專業支撐,在課程設定上,充分體現綜合性的特點,實行文理滲透。在第二課堂中,堅持融“思想政治教育與歷史文化教育、弘揚民族精神與打造閩都文化、專業學習與人文素質教育為一體”的工作思路,通過每年一屆的“歷史文化節”系列活動和以閩都文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文化素質。近3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8%以上。

師資隊伍

歷史學系現有專任教師2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為12人,占教師總數的60%,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14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0%。其中,福建省“百千萬”人才1人,福建省“新建本科高校新世紀人才”2人,福州市優秀人才1人,“閩都學者”二級崗1人,福建省“師德標兵”1人。

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

歷史學系重視科學研究。近5年來,全系教師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 5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獲省級以上(含省級)政府頒發的科研獎勵7項。學術論文方面,共發表學術論文140多篇,其中2篇被人大複印資料、新華文摘等轉載,出版專著、參編著、論文集等近20部。

黨建思政工作

通過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系領導班子辦學管理能力進一步提高,師德師風建設成效明顯。積極推進支部建設和黨員的發展工作,強化公寓管理,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召開系思政年會,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樹立全員育人意識,進一步改善學風。緊密結合專業教學,加強系文化建設,堅持融“思想政治教育與歷史文化教育、弘揚民族精神與打造閩都文化、專業學習與人文素質教育為一體”的工作思路,通過組織每年一屆的“歷史文化節”系列活動和以閩都文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文化素質。近年來,歷史學系曾榮獲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校社會實踐優秀組織獎,1名教師榮獲“福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個人”榮譽稱號,1名學生獲“省優秀學生幹部”榮譽稱號,1名學生被評為省社會實踐先進個人,3名學生獲國家獎學金。

現任系領導

鄭新勝 系總支書記
薛 菁 系主任
林秀玉 系副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