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縣魚龍中心國小

開縣魚龍中心國小

開縣義和鎮魚龍中心國小於1928年始建,以肖氏宗祠一間空房為教室,只有一個班,師塾張良才任教。魚龍中心國小雖然地處開縣西部邊陲,沒有場鎮,交通落後,像世外桃源一樣,卻是讀書、學習的好地方。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開縣魚龍中心國小處於重慶市開縣義和鎮。

歷任校長

陳興家、吳俊傑、彭煥章、吳立祥、吳正和、劉定松,現任校長陳歷雄。

學校歷史

學校於1928年始建,以肖氏宗祠一間空房為教室,只有一個班,師塾張良才任教。

1928——1945年間發展成六個班,校長陳莊,教師六人,借祠堂四間房,還籌款修了三間土房。

1946——1948年間,人散屋塌,幾乎停頓。

解放初,黨重視教育,於1950年調來陳興家老師辦起一個班,發展到1953年,當地政府將肖氏宗祠及附近屋場樹木收歸學校,又擴建三間教室辦起六個班,學生三百多人,教師十人,成為義和鄉第二中心校。

1958年改為魚龍公社國小校,1984年又改為魚龍中心國小。

1970年辦起戴帽國中,到現在一直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發展,1986年中心校新建三間平房教室辦起10個教學班,其中國中5個班,轄11所村校,中國小2300多人,公辦教室60多人,民師10多人。

後來逐步發展壯大,中心校國小1——6年級辦齊,國中七個班,還辦起了幼稚園,轄11所村校學生達2500多人,公辦教師70多人。

1993年撤區並鄉,魚龍鄉撤併劃到義和鎮,學校更名為開縣義和鎮魚龍國小,2006年開縣教委更名為“開縣義和鎮魚龍中心國小”。

教學發展

為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接受國家“雙基普實”驗收,1996年開始,學校的改建和維修由當地政府負責籌措資金,即“農民集資辦學”。從1997年起在義和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學校先後改建了教學樓兩棟、綜合樓一棟、教師宿舍一棟及學生廁所、廚房,還硬化了操場。到2003年,中心校的改建和維修基本結束,校舍全是1997年以後修建的。現在,辦學條件和辦學規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國中發展到九個班,近600人,國小32個班,近1300名學生,在職教職工83人。學校堅持“為每一位孩子的未來奠基”,按照“創山區新型學校、創規範學校、創特色學校”的“三步走”方針。以“團結、奮進、求實、創新”為校訓,努力辦學;教師以“愛崗敬業奉獻”為標準,務實工作;學生以“活潑、勤奮、上進”為目標,踏實學習。學校通過規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魚龍中心國小雖然地處開縣西部邊陲,沒有場鎮,交通落後,像世外桃源一樣,卻是讀書、學習的好地方。這裡校園優美、鳥語花香,校園文化氛圍濃厚,管理科學規範,師生精神煥發,勤奮向上;住讀生的準軍事化管理、電視班班通、雛鷹電視台、校園廣播、遠教設備、寬頻網路、教學手段的更新,遠教資源的普及,教學信息的暢通,教學藝術的改進。校有特色、師有專長、生有特長得到公認,辦學質量和辦學品位越來越高,知名度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獲得榮譽

2004年國中教育質量評比,被開縣教委評審“先進集體”;

2005年國中教育工作考核,被開縣教委評為“三等獎”;

2007年至今又獲得縣級“文明單位”、“文明單位標兵”、“衛生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禮儀示範校”、“綠色學校”、“國小質量抽測進步獎”、“國中物理技能操作二等獎”、“化學技能操作二等獎”、“開縣首屆藝術節優秀組織獎”、“體育、藝術、科技2+2項目試驗工作二等獎”等獎牌。

學校名人

魚龍國小經歷了80年的風風雨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潘行高是化工部第六設計室高級工程師;康品中是浙江省建築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吳正海是重慶市郵電局工程師;王正清、唐清才是西師大博士生;陳小林是重慶市人大代表、開縣巨龍職校校長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