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竅藥

開竅藥

凡以甦醒神識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開竅藥, 適用於因邪氣壅盛蒙蔽心竅所致的竅閉神昏證,證見神志昏迷、牙關緊閉、握拳等。開竅藥用於急救,待神志清醒後,應根據不同的病因作進一步治療。

概述

冰片冰片
凡具有通關開竅回蘇作用的藥物,稱為開竅藥。
以通關開竅、甦醒神志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多屬辛香走竄之品。入心以開竅,辟邪以啟閉,具有開竅、啟閉的功效。主要用於熱病神昏、中風昏厥、癲癇痙厥,以及七情鬱結、氣血逆亂、蒙閉清竅引起的突然昏迷等病證。開竅藥是急以治標之藥,不宜久服,以免泄人元氣;而且走竄性強,對於大汗亡陽引起的虛脫及肝陽上亢所致的昏厥,都應慎用。竅閉神昏有熱閉、寒閉之分,故熱閉用涼開藥,寒閉用溫藥。在套用開竅藥時,除對證選藥外,還應根據不同的病因,配伍用藥。常用開竅藥物有冰片蘇合香石菖蒲安息香等。
開竅藥善於走竄,功能通竅開閉,甦醒神識,主要適用於熱病神昏,以及驚風、癲癇、中風等病出現卒然昏厥的症候。臨床常用以作為急救之品。
開竅藥一般用於神昏內閉的症候。但閉症有寒閉、熱閉之分,寒閉者多見面青身冷、苔白脈遲;熱閉者多見面赤身熱、苔黃脈數。治寒閉宜溫開宣竅,須配袪寒藥同用;治熱閉宜涼開宣竅,須配清熱藥同用。
本類藥物,只可暫用,不宜久服,久服泄人元氣;而且辛香走竄,對於大汗亡陽引起的虛脫及肝陽上亢所致的昏厥,都應慎用。

藥理作用

石菖蒲石菖蒲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竅閉證以神志昏迷為主要表現,開竅藥的套用旨在使病人甦醒。現有資料表明,其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與現代藥理學中甦醒藥作用不盡相同。除樟腦興奮呼吸中樞及血管運動中樞的作用較明顯外,其他藥物的中樞興奮作用尚難肯定。多數開竅劑如安宮牛黃丸、牛黃醒腦注射液、石菖蒲水劑均能減少小鼠的自主活動,延長巴比妥類藥物的睡眠時間,表現鎮靜作用。安宮牛黃丸、石菖蒲水劑並能對抗苯丙胺的運動性興奮,二者還能延緩小鼠戊四氮陣攣性驚厥發作,降低驚厥死亡率。麝香的有效成分麝香酮,大劑量時可使小鼠自主活動減少。麝香對中樞興奮劑的影響因藥物不同而異,與士的寧協同,對戊四氮、尼可剎米無影響。麝香、麝香酮多次給藥可以縮短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大鼠睡眠時間,此作用的產生認為是藥物誘導肝藥酶,從而使血中和腦內戊巴比妥鈉濃度降低所致,而非直接興奮中樞。總之,開竅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表現不一,其開竅作用的實質尚待進一步探討;另有報導,通過對3H-冰片在機體內的吸收、分布、排泄過程的研究,證實3H-冰片經腸黏膜吸收迅速,給藥後5分鐘即可透過血腦屏障,並且在中樞神經中定位蓄積時間較其他腦外組織長,蓄積量相對高,提示冰片開竅機理可能與此有關。牛黃醒腦注射液、蘇合香酯及冰片可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石菖蒲揮髮油有降溫作用等,皆可能有助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改善。
臨床用開竅劑牛麝散(人工牛黃、麝香、羚羊角、菖蒲、丁香、藏紅花)搶救肝性腦病及高熱昏迷,用石菖蒲注射液治療肺性腦病,均取得較好療效,用藥後可使病人意識障礙、精神神經症狀得到改善。由石菖蒲提取的α一細辛醚抗癲癇大發作亦有較好療效,使發作次數減少,腦電圖改善。
2、抗炎、抗菌作用:大多數開竅藥還具有消腫止痛功效,常用於瘡瘍腫毒的治療。此功效可能與其抗炎、抗菌及局部刺激作用有關。麝香抗炎作用比較明確。炎症早期,抑制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白細胞的遊走,減輕水腫。炎症後期,抑制肉芽組織的增生。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蘇合香、冰片、樟腦能輕度刺激感覺神經末梢而產生止痛止癢作用。中藥成方六神丸、冰硼散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
3、抗心絞痛作用:動物實驗結果顯示,蘇冰滴丸(蘇合香酯、冰片)能延長小鼠耐缺氧時間,並使心肌梗塞狗的冠狀竇血流量回升,減慢心率,減少心臟動一靜脈血氧差,降低心肌耗氧量。此複方並對實驗性小鼠心肌缺血亞微結構改變有保護作用,且能對抗垂體後葉素引起心肌營養性血流量降低,使小鼠心肌對86Rb的攝取率提高。麝香乙醚提取液能使麻醉狗血壓下降,心率減慢,並能對抗異丙基腎上腺素引起的心率加快作用。蘇冰增溶溶液在體外還能直接對抗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家兔離體胸主動脈收縮。上述資料,為某些具有行氣化瘀、溫痛散寒功效的開竅藥用於治療心絞痛,提供了實驗依據。據臨床觀察,人工麝香酮製劑、蘇冰滴丸對緩解心絞痛,減輕胸悶等症狀有一定作用。

套用注意事項

1、開竅藥主要用於中醫急救治療神志昏迷的藥物。由於神志昏迷病因不一,症狀各異,必須掌握各藥主治範圍、用量、用法與禁忌等。
2、開竅藥乃治標之品,對於各種病因,須選配相應藥物進行治療,如高熱神昏配用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品,痰濕蒙蔽心竅,須配化痰化濕之品,氣鬱暴脫須配理氣藥同用。
3、開竅藥用麝香、冰片、蘇合香、樟腦,均須入丸散套用,不作煎劑。
4、開竅藥用麝香、冰片、蘇合香、樟腦,芳香走竄,易傷胎元,孕婦忌用;麝香、蘇合香又辛溫走竄,陰虛陽亢者慎用。
5、開竅藥中麝香、冰片、蘇合香泄人元氣,只宜暫用,不可久服。
6、神志昏迷,有閉證、脫證之分,閉症多見牙關緊閉,兩手緊握,可用開竅藥治之;脫證多見冷汗淋漓、肢冷脈微之症,治宜回陽救逆,益氣固脫,不宜用開竅藥。

分類和適應證

根據藥性和主治病證的不同,開竅藥主要分為溫宣開竅藥和涼宣開竅藥兩類。
1、溫宣開竅藥。多辛溫芳香,有辛散溫通、芳香辟穢、開竅醒神的作用。主治中風痰迷、氣鬱暴厥或感受穢濁之氣而出現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兩手握拳、牙關緊閉、肢冷脈沉等寒閉神昏證。常用藥有麝香、蘇合香、安息香、石菖蒲等。
2、涼宣開竅藥。多辛、苦,性寒,有辛散苦泄、芳香走竄、清心散火、開竅醒神的作用。主治熱病神昏或痰熱蒙蔽心竅而出現的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身熱面赤、脈數有力的熱閉證。常用藥有冰片,大多與牛黃、麝香等配合套用。

配伍

竅閉神昏有熱閉、寒閉之分,故熱閉用涼開藥,寒閉用溫開藥。在套用開竅藥時,除對證選藥外,還應根據不同的病因配伍用藥。如熱病神昏者,當配清熱涼血藥;痰蒙清竅者,當配豁痰熄風藥;大怒傷肝、氣鬱暴厥者,當配疏肝解郁藥;感受穢濁之氣而出現昏迷或嘔吐腹痛者,當配芳香化濁藥。

常用種類介紹

麝香

麝香麝香
【藥用】本品為鹿科動物麝香囊中的分泌物。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心,脾經。
【功效】開竅回蘇,活血散結,催產下胎。
【臨床套用】
1.用於邪蒙心竅、神志昏迷。
麝香有開竅通閉、辟穢化濁之功,開竅力強,適用於邪蒙心竅、神識昏迷等症。如熱病神昏痙厥、中風痰厥、氣厥、中惡等卒然昏迷等症,常與冰片、牛黃等品配伍,可加強辛散走竄、開竅回蘇的作用。
2.用於癰疽瘡瘍;跌扑損傷,經閉,症瘕及痹痛等症。
本品能開通經絡,有活血散結之功,與解毒、消腫的藥物如雄黃、蟾酥等配伍,可用治癰疽瘡瘍;與活血行瘀的藥物如赤芍、丹參、乳香、沒藥等配伍,又可用治經閉、症瘕及痹通等症。
3.用於胞衣不下或胎死腹中等症。
麝香辛香走竄、活血袪瘀,故能用於胎死腹中、胞衣不下等症,又可用以催生,常與肉桂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麝香、元寸香、當門子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每次一厘至五厘。本品氣味芳香,內服只宜配入丸、散劑,不宜入煎劑。外用適量。
【按語】
1.麝香氣味芳香,善於走竄,具有很好的開竅通痹的性能,是一味治療神志昏迷的要藥,許多具有開竅作用的成方都具有本品。本品雖屬溫性,但配合清熱藥,就成為涼開宣竅的方劑,如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等類;配合袪寒藥,就成為溫開宣竅的方劑,如蘇合香丸。現在了解,本品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呼吸中樞及心臟的作用,故常用以作為急救藥品,治療各種熱病神昏、中風神昏等病症;此外,對蛇毒咬傷也有治療作用。
2.由於本品又能開通經絡癰閉,具有活血、消腫、止痛作用,所以還可適用於癰疽腫毒及跌扑瘀痛等症,不論內服或外用,都有療效。
3.麝香活血通經,已成為現代藥理研究所證實,故孕婦忌用,以防止流產。
【方劑舉例】至寶丹(《和劑局方》):麝香、尤腦香、安息香、牛黃、犀角、硃砂、雄黃、玳瑁、琥珀、金箔、銀箔。治中風卒倒,中惡氣絕,神昏譫語,痰迷心竅,小兒驚癇等症。

冰片

【藥用】本品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的樹脂加工品。也有用菊科植物艾納香(大艾)葉經蒸餾後冷卻所得的結晶品(稱為艾片),以及用松節油等製成的人工合成品(稱機製冰片)。
【性味與歸經】辛、苦,微寒。入心、脾、肺經。
【功效】回蘇開竅,清熱止痛。
【臨床套用】
1.用於神昏痙厥
冰片開竅回蘇的功效類似麝香,但作用稍遜,用治竅閉神昏,兩藥往往配伍套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溫熱病神昏厥,以及中風痰厥、氣厥、中惡、卒然昏倒等內閉症候。
2.用於瘡瘍疥癬,口瘡,喉痛及眼疾等症
本品外用有消腫止痛,且有防腐、止癢之效,主要作為外用,配硼砂、玄明粉,可治牙齦腫痛、咽喉紅腫痛、口瘡等症;如遇鼻塞流涕,用少量冰硼散吹鼻,可通鼻塞;其它如中醫外科、喉科、傷科、眼科等外用方中多有配用本品。
【處方用名】冰片、梅花冰片、梅片、腦香、片腦(以原植物龍腦香樹命名。)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每次一厘至三厘。本品氣味芳香,內服只宜入丸散,不入湯劑。外用適量。
【按語】
1.冰片辛香走竄,能通諸竅,內服能開竅回蘇,類似麝香,故兩藥時常同用,如成方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
2.本品性味苦寒,善散火郁。外用消腫止痛,且能止癢,所以又為外用治口瘡、咽腫以及瘡瘍的要藥。
【方劑舉例】冰硼散《外科正宗》:冰片、硼砂、硃砂、玄明粉。外治咽喉腫痛。

蘇合香

【藥用】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蘇合香樹的樹脂。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入心、脾經。
【功效】開竅辟穢。
【臨床套用】用於氣鬱暴厥、心腹悶痛、卒然昏倒,以及驚風,癲癇等症
本品開竅辟穢的功效與麝香相似,但較麝香稍遜,用以治療氣鬱暴厥、心腹悶痛、卒然昏倒等症,常與丁香、檀香、麝香、冰片、沉香等藥做成丸劑套用。
【處方用名】蘇合香、蘇合香油。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每次一分至三分,宜作丸劑。
【方劑舉例】蘇合香丸(《和劑局方》)蘇合香、硃砂、青木香、訶子、蓽菝、乳香、沉香、生香附、麝香、犀角、檀香、丁香、冰片、白朮、安息香。治中風昏迷,痧氣昏厥,舌苔厚膩,痰濁內盛。

石菖蒲

【藥用】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心、肝經。
【功效】化痰濕,開竅,和中辟穢。
【臨床套用】
1.用於痰濕蒙蔽清竅,或高熱引起的神昏,以及癲狂,痴呆,耳嗚耳聾等症。
本品化痰濕而開竅,主用治痰濁壅閉、神識昏迷、舌苔厚膩之症,常與鮮竹瀝、鬱金、制半夏等品配伍;用於癲狂、痴呆,常與遠志、茯苓、龍齒等藥同用。
2.用於胸腹脹悶及噤口痢等症。
本品化濕濁而和中,所以又可治濕阻脾胃、胸腹悶作痛,可配陳皮、厚朴等;治噤口痢,可配石蓮子、黃蓮等。
【處方用名】石菖蒲(洗淨,曬乾,切片用。)、鮮菖蒲、鮮石菖蒲(隨用隨取新鮮者,適用於痰熱神昏。)
【一般用量與用法】乾者一錢至三錢,鮮者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
1.石菖蒲冰片麝香,都是芳香開竅的藥。但冰片、麝香芳香走竄,雖屬少量,而開竅回蘇作用亦強;石菖蒲則是通過它芳香化濕濁的作用,而起到化痰宣肺、開竅通閉的功效,故適用於痰濁阻竅、神識不清、言語不利等症,但開竅回蘇作用較弱。
2.此外,石菖蒲尚能提神、健胃,是它的特長。故臨床在安神方中加入石菖蒲一味,往往可增強療效,如成藥安神補心丸(大生地、丹參、五味子、首烏藤、旱蓮草、石菖蒲、合歡皮、女貞子、菟絲子、珍珠母)。
3.據古代文獻所載,本品根瘦節密,一寸九節為良,故處方時往往寫九節菖蒲,認為療效較好。但現在市上所用的九節菖蒲原料是毛艮科阿爾泰銀蓮花(菊形雙瓶梅)的跟莖,與石菖蒲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不宜混用,故上面處方一項內不用九節菖蒲之名。
【方劑舉例】菖蒲瀉心湯《隨息居霍亂論》:菖蒲、黃芩、半夏、黃蓮、紫蘇、厚朴、竹茹、枇杷葉、蘆根,治痰壅壅閉,神識昏迷,胸膈痞塞。

其它藥物

1、開竅定驚:牛黃(清熱藥)
2、祛風痰開竅:皂莢(化痰止咳平喘藥)
3、袪痰開竅:遠志(安神藥)

主要方劑

蘇合香丸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尿方》
組成;白朮、青木香、鳥犀悄、香附、硃砂、訶子、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蓽撥各60克、龍腦、蘇合香油、乳香別研各60克。
用法:溫通開竅,解郁化濁。
主治:
1、中風、突然昏倒,牙關緊閉,不省人事。
2、感觸穢惡之氣,胸腹滿痛而冷,痰壅氣閉,或突然昏迷。
3、時疫霍亂,腹痛胸痞、欲吐瀉不得,甚則昏迷。
以上諸證多見有面色青白,口鼻氣冷,手足不溫,苔白滑,脈沉遲有力等症狀。
方解:
本方是治療寒閉證的常用方。方中集中十種“香”藥(蘇合香、沉香、麝香、檀香、丁香、乳香、安息香、青木香、香附、冰片),取其芳香開竅,行氣解郁,散寒化濁,並以解除臟腑氣血之郁滯,蓽撥配合諸香,增強散寒、開郁的作用,犀角清心解毒,硃砂鎮心安神,白朮健脾和中以化濁,訶子溫澀斂氣與諸香藥配伍,可以防止辛香過多,耗散正氣。總之本方特點是用大量辛香開竅之藥配伍,是救治“閉證”屬寒邪、痰濁為患的常用方劑。
臨床套用:
1、本方治證以昏迷、口禁、握拳、面青氣冷,手足不溫、苔白、脈遲為辯證要點。
2、本方亦有用治“冠心病”心絞痛發作,屬於氣滯血瘀寒凝者;若減去犀角、硃砂、麝香加極少量蟾酥,並加大畢撥量,亦有同樣效果。
注意事項:
1、中風證有閉(實)、脫(虛)之分,“閉證”又有“寒閉”,“熱閉”之別,本方只宜用治寒閉實證,若脫證、熱閉證均非本方所宜。
2、本方香竄走泄,有損胎氣,孕婦忌用。

安宮牛黃丸

出處:《溫病條辯》
組成:牛黃、鬱金、犀角、黃芪、黃連、雄黃、山梔子、硃砂各30克、梅片、麝香各7.5克、珍珠15克、金箔衣。
用法:共為細末,煉密為丸,每丸3克,金箔為衣。每服一丸,大人病重體實者,一日服二次。甚至日三服;小兒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功用:清熱解毒,豁痰開竅。
主治:溫熱病,熱邪內陷心包,痰熱壅閉心竅。高熱煩躁、神昏譫語,以及中風昏迷、小兒驚厥屬邪熱內閉者。
方解:本方為治療熱閉的常用方。方中以牛黃清心解毒,豁痰開竅,犀解清心,涼血、解毒、麝香開竅醒神,三味為主藥;輔以黃芪、黃連、梔子助牛黃、犀角以瀉心包火而清熱毒,雄黃肋牛黃以豁痰解毒,再以鬱金,冰片草木之香,芳香去穢,通竅開閉,助牛黃麝香內透包絡,以金箔、硃砂、珍珠鎮心安神,均為佐使藥。以上諸藥合用,共成清熱解毒,豁痰開竅之效。
臨床套用:
1、使用本方以高熱、煩躁、神昏、譫語、抽搐為辯證要點。
2、熱人心包,神昏譫語,兼有髒實者,可開竅攻下並舉,以安宮牛黃丸一丸,化開,調生大黃末9克先服一半,不知再服,名牛黃承氣丸《溫病條辯》。

至寶丹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生烏犀屑(研)、生玳瑁屑(研)、琥珀(研)、硃砂(研飛)、雄黃(研飛)各30克、龍腦(研、)、麝香各0.3克、牛黃(研)15克,安息香4.5克、金箔、銀箔各50片。
用法;研末為丸,每丸重3克,每服一丸,研碎開水和服,小兒半丸。(原方研末為丸,如梧桐子大,用人參湯化下三至五丸)。
功用:開竅安神,清熱解毒。
主治:中暑、中風、溫病痰熱內閉、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盛氣粗、舌赤苔黃、小兒急驚、心熱煩躁、風涎抽搐等。
方解:犀角、牛黃、玳瑁清熱解毒;龍腦、麝香、安息香、芳香開竅;硃砂、琥珀、金箔、銀箔鎮心安神;雄黃劫痰解毒。全方以開竅安神為主,又能清熱解毒。用人參湯送服,益氣扶正,防止辛香開竅耗散正氣。
臨床套用:
1、本方為豁痰開竅與清熱解毒並用的重要方劑,以昏厥而痰盛氣粗,舌紅苔黃,脈滑數為辯證要點。
2、腦血管意外、肝昏迷、“乙腦”、癲癇等屬於痰迷心竅而見昏厥者,常用本方治療。

紫雪丹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1500克、犀角屑、羚羊角屑、青木香、沉香、玄參、升麻各500克、甘草240克、朴硝5000克,硝石930克,麝香38克、硃砂90克、黃金3000克、丁香30克。
用法:製成散劑,每服0.9-1.5克,每日1-2次,冷開水調下。
功用:清熱解毒、鎮痙開竅。
主治:溫熱解毒、鎮痙開竅。
主治:溫熱病,邪熱內陷心包而致的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痙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閉,以及小兒熱盛驚厥。
方解:本方證乃因熱邪熾盛,內陷心包所致。治以清熱解痙為主。方中用石膏、滑石、寒水石甘寒清熱,並用羚羊角清肝熄風以解痙厥,犀角清心以解毒,麝香芳香以開心竅,以上各藥均為方中主要部分。玄參、升麻、甘草清熱解毒,玄參並能養陰生津、硃砂、磁石、黃金重鎮安神、青木香、丁香、沉香行氣宣通,更用朴硝、硝石泄熱散結,以上均為方中輔助部分。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熄風鎮痙,開竅安神之效。
臨床套用:
1、“乙腦”、“流腦”猩紅熱等急性熱病,見高熱神昏、抽搐痙厥、口渴唇焦等證及小兒高熱驚搐屬熱盛風動者。
2、小兒麻疹,熱毒內盛,疹色紫紅,或透發不暢,見高熱、喘促、昏迷,指紋紫紅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