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1989年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電影]

開國大典[1989年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電影]

《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主演,於1989年上映 。 該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從中國共產黨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歷史過程 。

劇情簡介

開國大典[1989年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電影] 開國大典[1989年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電影]

1948年底,人民解放戰爭處於關鍵時刻。隨著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中共中央領導機關進駐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由於前線兵敗,派系傾軋,蔣介石不得不“引退”,李宗仁出任代總統。1949年初,隨著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勝利結束,國民黨幾百萬軍隊被殲,北平得以和平解放。蔣介石一面以“和談”的花招拖延時間,一面調兵遣將,加強長江防線,妄圖劃江而治,保住江南半壁江山。由於國民黨軍隊士氣低落,蔣介石親臨江寧要塞視察,以各種手段籠絡軍心。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後,領導機關遷入北平。 4月21日,國民黨政府公開申明拒絕在和談協定上籤字,使和談徹底破裂。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鏇即突破長江天險。4月23日,南京解放,蔣家王朝土崩瓦解。5月24日,蔣介石攜兒孫到母親墓前辭別, 隨即登上太康號軍艦,悄然離開大陸。5月26日,上海解放。隨後,全國大部分地區相繼解放,舉行開國大典的時機已經成熟。9月30日,毛澤東 等領導人在天安門前舉行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儀式。10月1日,天安門廣場紅旗如海,歡聲雷動,開國大典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屹立在世界東方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古月毛澤東簡介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孫飛虎蔣介石簡介 中華民國總統,國民黨總裁
黃凱周恩來簡介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總理
邵宏來李宗仁簡介 中華民國副總統
劉懷正朱德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郭法曾劉少奇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路希任弼時簡介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智一桐張治中簡介 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
劉錫田陳毅簡介 第三野戰軍司令員
盧 奇鄧小平簡介 第二野戰軍政委
傅學誠劉伯承簡介 第二野戰軍司令員
祝普恭粟裕簡介 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
葉慶林湯恩伯簡介 京滬杭警備總司令
肖慧芳宋慶齡簡介 孫中山的夫人
丁笑宜彭德懷簡介 第一野戰軍司令員
田甬林彪簡介 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林中華葉劍英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朱德承齊振雲
陳國典蔣經國簡介 蔣介石長子
石維堅葉子龍
劉之冰毛岸英簡介 毛澤東的長子
肖立昂米高揚
張安安江青簡介 毛澤東第三任妻子
郭柏松聶鳳智簡介 第三野戰軍第27軍軍長
鮑烈顧祝同簡介 中華民國國防部參謀總長
陳學剛何應欽簡介 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陳繼銘白崇禧簡介 華中軍政公署長官
潘家鳴鄧穎超
申雲廖夢醒
馬爾·丁斯司徒雷登
張連伏傅作義
李叔廉張群
維爾旦蔣孝文
黃小立程潛
劉龍毛人鳳
張啟德章士釗
張奕屈武
卞正威俞濟時
蔣伯平劉厚同
星海蔣方良
林農邵力子
趙慶華杜聿明

職員表

製作人張敬平(製作主任)、崔斌(製作主任)、王海峰
導演李前寬、肖桂雲
副導演(助理)朱德承、劉之冰、康莉
編劇張天民、張笑天、劉星、郭晨
攝影李力、王小列、鍾文明
配樂施萬春
剪輯吳方海
道具孫貴忠(道具設計)、靳國亭、周惠林
美術設計王興文、韓剛、王子偉(副美術設計)
造型設計郭珍(化妝造型)、劉歡(化妝)、劉小紅(化妝)、呂小平(塑型)
服裝設計李敬平、安立新、胡連仲
燈光於長江、高力
錄音李振鋒(錄音顧問)、王昕超(副錄音)
布景師朱平(繪景)、劉鳳臣(置景)、殷惠連(置景)、徐士義(置景)
擬音孫凱、孫嵐
煙火尚德惠、王榮、朴光赫、孫友東、曲洪寶
技巧製作李文凱
特技攝影張興文
演奏中央樂團交響樂隊
指揮胡炳旭
編輯李彬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該片於1989年11月9日至1990年3月1日在香港上映,共113天,打破了《梁山伯與祝英台》連映107天的國產片在港上映記錄 。

該片在香港上映後,杜聿明的女婿楊振寧不但出錢買了一個拷貝,還邀請片中杜聿明的扮演者趙慶華去美國考察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結果
1990年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開國大典》獲獎
最佳導演李前寬,肖桂雲獲獎
最佳剪輯吳方海獲獎
最佳編劇張天民,張笑天,劉星,郭晨獲獎
最佳男配角孫飛虎獲獎
最佳男主角古月提名
最佳錄音李振鐸提名
最佳化妝郭珍,劉曉紅提名
第1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開國大典》獲獎
最佳男主角古月獲獎
最佳男配角孫飛虎獲獎
1989-1990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優秀故事片《開國大典》獲獎
第12屆長影“小百花”獎優秀故事片《開國大典》獲獎
優秀故事片男主角古月獲獎
優秀故事片男配角孫飛虎獲獎
優秀故事片編劇張天民、張笑天、劉星、郭晨獲獎
優秀故事片導演李前寬、肖桂雲獲獎

(以上信息來源 )

幕後製作

編劇張笑天等人在創作之初感到最難把握的問題是如何協調巨觀與微觀的關係,因為開國大典前夕發生的任何一段歷史都可以單獨拿來拍一部片子。但是編劇們認為劇本不應該是編年史,也不是軍教片或文獻片。所以,他們決定把所有重大歷史事件推到後景,只作為人物活動的舞台,影片的總體風格是從大處著眼,巨觀上採用寫意的手法,而在描寫人物和細節時,採取工筆細描的手法 。

影片評價

影片用俯瞰歷史的視野,將龐雜的歷史提煉和概括為一部波瀾壯闊英雄史詩,把中國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誕生用膠片再度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影片規模宏大、歷史人物眾多、歷史事件交替發生,都給如何把握帶來了難度,但是,領袖形象真實飽滿,思想內容深刻,都是在那個歷史條件下的難得一見的好作品。影片對革命對立面的人物,如蔣介石等也沒有進行臉譜式的簡單抑貶,而是將他們反歷史潮流,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順應歷史的發展,所以不可能不失敗的原因進行了藝術的闡釋。

該片中有關領袖的趣味性細節既豐富了人物性格和時代背景,又增強了影片的親和力,一掃以往紅色電影高高在上、嚴肅刻板的舊面貌 。 (時光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