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原市第三中學

開原市第三中學

開原市第三中學為開原市較大的一所中學,共有189名教職員工,學生有2300多人,學校的是發展戰略“文化立校、科研興校、名師強校、特色揚校”的發展戰略。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三中是開原市較大的一所中學,共有教職員工189人,學生2300多人,確立了“文化立校、科研興校、名師強校、特色揚校”的發展戰略,使三中步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具體地說,他們重點抓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領導責任

一個單位風氣正不正,關鍵看班子;班子好不好,關鍵看班子的主要領導。劉國臣嚴於律己,處處起表率作用。他“待生如子”,口頭禪是“

開原市第三中學榮譽開原市第三中學榮譽

學生無小事”。他反覆告戒學校各級領導,一定要履行起學校對學生的責任,對家長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要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促進學生理想化發展,否則就是誤人子弟。為了督促落實,學校還出台了責任追究制和責任連帶制,按照分管的職責,如果學生出了問題,主管副校長、分管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都要負連帶責任。這種中西合璧的管理模式,改變了過去個別領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學生敷衍、搪塞的現象。同時,學校建立了由校領導、老師、學生家長及在校學生幹部組成的學習型領導小組,負責制定、組織落實學習計畫,檢查學習結果。另外,經過潛心研究和探索,逐步形成依法治校“三全”模式,即全員管理、全面滲透、全程服務;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化教育。並對好學生實行目標管理,差學生實行轉化目標管理,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合作,同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教育改革

劉國臣上任後,即大刀闊斧地進行人事制度改革,率先在三中實行全員聘用制,按需設崗,競爭上崗,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擇優錄用。老師三年一聘,崗位一年一調。同時建立和完善了以“教師工資績效考核方案及實施細則”和“學生髮展評價細則”為核心的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結構工資制,考核獎懲制,家長評議制,全面實行量化管理。即把老師30%的工資重新分配,按照數量和質量相結合,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原則,重獎那些在教學上成績突出的老師,對違紀老師實行一票否決。這種量化管理模式的實施,將有20%的老師因為工作量不夠而掙不回自己的工資,解決了過去高級職稱評完後產生的船到碼頭車到站思想,形成人人爭先,積極進取,爭搶工作的局面。同時,這種重獎重罰、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實施後,基本上杜絕了老師遲到早退、體罰學生的問題,創設了良好的競爭態勢。

教學隊伍

能否實現雙贏,教師隊伍是關鍵。學校從抓教育常規管理入手,採用典型引路,大力營造名師氛圍,實行名師強校戰略。今年,學校共有135名任課教師上了公開課,有19名教師上了示範課,有27名高級教師上了高級示範課。學校領導、教學骨幹、實驗教師一起評課,採取打分評議等級的考核辦法,並將結果記入教師個人業務檔案。學校按照發展計畫和需要,結合教師自身實際,對每位教師進行定位,給予形象設計,讓教師自我加壓,自我督促,努力進取。同時鼓勵教師成名成家,創三中品牌產品,最後達到師生雙贏的目標。三中還以校本培訓為根本,每周三對教師進行師德、智慧、政治、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培訓。培訓開始前,利用半小時時間講德學法,由學校領導、外請專家、學校的師德標兵講課,進行全員培訓。時間可串不可占,雷打不動地執行。目前,這種培訓已搞100餘期,使教師水平和能力明顯提高,在原有的基礎上推出省市名師35人,使名師隊伍逐漸壯大,名師素質大幅度提高。

創新教育

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他們結合學校實際,開發校本課程,實施法德雙治戰略。開設了《開原歷史》、《法制基礎》、《2008綠色交際英語》等15門課程,受到學生的歡迎。學校還從教育實際出發,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研究,目前共有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各4個,市級科研課題7個,形成人人搞科研,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這種結合自身實際、探究式地學習方法,改變了過去陳舊的學習觀念,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水平,也提高了學生的品質,使學生思考問題有深度,有廣度,達到會學習、會生活、會實踐、會創新的發展目標,並成績斐然。2003年,學校獲國家專利14項,語文組進行的“創新作文國家級實驗課題”獲國家級課題實驗先進學校,英語組的“英語學科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獲省級科研成果獎,新課程實驗共承擔了11個縣級科研課題,其中英語組的課題申報了鐵嶺市級實驗課題。省級課題“構建城鎮國中創新教育模式”實驗研究正在順利開展。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勵20餘人次。同時,學校還針對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的實際,成立了《中學生心理諮詢室》,對學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問題給以解答,解決了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

校園文化

劉國臣以物態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為主線,全面加速學校環境藝術化進程,建構和培育了“桃李文化、方舟文化、大成文化”和“奮鬥、負責、奉獻、合作、必勝、創新”的三中精神。他匠心獨運,在校內建了一處占地2000平方米的桃李園,園內栽植桃樹、李樹64棵,並在入口鐫記得一幅他創作的寓意深記得的對聯,上聯:撫琴攻書,禮樂年華出俊彥;下聯:投桃報李,花果春秋自芬芳;橫批:桃李滿園。學校每年都舉辦“桃李節”,在桃李開花、結果時,組織學生吟詩作畫,徵集桃李方面的詩詞對聯;此外,在樓廳、環廊、教室內懸掛裝裱了對聯及詩詞警句,凸現了步步登高,積極向上的主題,教學樓頂樓那句名詩“地到無邊天作界,山登絕頂我為峰”更把人帶入至高無上的意境。劉國臣還組織學生成立了方舟文學新聞社,社刊《方舟》已出版10期,全校學生已在《少年文學》、《成才之路》、《中學生作文報》等報刊發表作品50餘篇。由劉國臣主編的校刊《杏壇文萃》已出版15期,他在發刊詞中寫道:開原三中乃杏壇聖地,芳草熏熏、玉樹婷婷。百多園丁聖手,甘獻無量心血,樂撒金色陽光,培根固本,剪枝修葉,呵蕾護果……在這裡可窮通教學之理,參悟育人玄機,求證成功之道,探索人生真諦。這本校刊被有關專家稱為遼北極好的校本培訓教材。踏進漂亮整潔、井然有序的三中校園,隨時可見詩文警句,處處散發著書墨的芳香,空氣里都彌散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在這裡工作和學習無時不受到文化的薰陶、情操的洗禮。前不久,鐵嶺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馬林視察該校後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學校榮譽

2004年在開原教育局、開原高中聯合舉辦的全市全優生選拔大賽中,全市前10名中三中考入6名,全市選拔30人中三中考入13人,初三、5班肖雪潔獲全市冠軍。
2004年中考,全市重點高中統招公費生錄取80人中,三中共考入37人;指標到校31人,三中共考入重點高中176人。
2005年中考,三中共考入重點高中192人,其中全市重點高中統招公費生60人中,三中考入26人(全市領先),全市前五名中前四人均為三中學生,三年10班張文怡以655分奪得全市中考狀元;
2006年中考前教育局、開原高中聯合舉辦的全市全優生選拔大賽中,全市城裡選拔30人,三中考入19人,占全市63.3%,九年1班張王禕一舉奪魁。
2006年中考,三中共考入重點高中統招公費生115人,包攬全市前10名,前20名中有三中14人,前60名學生三中占30名,九年9班甄雪以764分再奪全市中考狀元;
2007年中考,三中共考入重點高中統招公費生107人(重點高中統招公費生指標全部到校),在全市遙遙領先。前10名中三中考入7名,九年10班李傲冰以757.5分奪得全市中考狀元;
2008年中考,三中共考入重點高中統招公費生109人,全市前五名三中占4人,前50名三中占25名,前100名三中占47人,九年5班張林以759.5分連續第四次勇奪全市中考狀元;
2009年中考,三中共考入重點高中統招公費生129人,全市前10名占8名,全市前50名占29名,前100名占49名;
2010年中考,三中共考入重點高中統招公費生139人,包攬全市前三名,全市前10名三中占8名,前50名三中占36名,前100名三中占63名,九年10班張育晨以765分成績勇奪全市狀元。
學生科技發明14項獲國家專利,全校有300多人次在全國、省級學科競賽、讀書活動、體育、文藝等比賽中獲獎,其中獲全國級獎項20多人次。開原市第三中學已成為政府放心,社會讚揚,家長滿意,學生理想化發展的名牌學校。
三中現已成為遼北國中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學校先後獲得遼寧省模範學校、文明學校、依法治校示範校、省德育實驗基地、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校,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並獲得鐵嶺市文明單位、師德建設示範校、鐵嶺市首批名校等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