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角象

長角象是分布在雲南等地的具有黑色斑點的象類。

基本信息

長角象

長角象 。全世界已知約290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尤以印度-馬來界為多,溫帶較少。 長角象體長約14MM。體褐色。具黑色斑點。分布與雲南等地。

分類地位

昆蟲綱 Insecta Coleoptera 象甲總科 Curculionoidea 長角象科 Anthribidae Billberg, 1820長角象小型或中型。喙短而寬;上唇明顯而分離,下顎須4節,柔軟可彎曲;外咽縫有的消失;觸角細長,不呈膝狀,僅端部 3節膨大,有的觸角很長,形如天牛;前胸後緣有隆線,並延伸至前胸兩側,腹部腹板5節。成蟲多出現於死枝條和樹皮下。幼蟲有短足或無足,一般生活於寄主植物的木質部或危害種子;有些種類為肉食性,取食蚧殼蟲。據報導,此科昆蟲尚有生活於真菌中者。

形態描述

體長2-15mm,長形;頭部喙寬短或長扁,短型觸角第1節長於第2節,末端3節棒狀,長度不超過前胸背板;長型觸角絲狀,一般超過體長,第2節長於第1節;外咽縫消失;前胸背板基部寬,端部窄,基部1/2有邊緣;鞘翅兩側接近平行,蓋及腹端,也有臀板外露者;前足基節窩相連,中足基節窩關閉;脛節無棘刺,跗節5-5-5,第3節雙葉狀,第4節小型,位於第3節基部;腹部可見5節 腹板,前4節癒合一起。
幼蟲蠐螬型;頭大,上顎具臼齒,下顎具合顎葉,下顎須2-3節,下唇須僅1節;觸角1節或缺無;足退化或消失,無尾突。
生物學描述 成蟲食葉,幼蟲多棲於 木質樹或食害種子、果實,個別捕食蚧蟲,多在花中可見。

分類分布

全世界已知近3000種,我國記載不超過100種。
常見種 Anthribus kuwanai (Yuasa) Euparius koreanus Park et Morimoto, 1999 Sphinctotropis laxus (Sharp) Gibber nodulosus (Sharp) Phaulimia confinis (Sharp, 1891) Mecocerus allectus maculatus Mecocerus asmenus Nessiara stomphax Jordan Cedus tuberculatus Pascoe

生物特性

形態

全變態。但有部分種類如芫菁科、 步甲科、 隱形甲翅、 大花蚤科和 豆像科等均具有 腹變態,即 幼蟲各齡出現多種不同形態。如芫菁科的 豆芫箐屬,幼蟲共6齡:第1齡炳型,或稱 三爪幼,行動敏捷,在土中取食蝗卵,第2—4齡為蠐螬型,第5齡為象甲型,第6齡又轉變為蠐螬型。雌蟲產卵於土 鞘翅目昆蟲表、土下、洞隙中或植物上。產在植物上的卵,常包圍在卵鞘內,如肖葉甲科的部分種類;產在水中的卵,多包於袋狀的繭內,如水龜蟲等。產卵方式多是以偽產卵器直接產於土內或植物上;但天牛類可用上顎咬破樹皮,然後產卵其中;而某些象甲類則可用喙先在植物上挖洞,再將卵產於內部。幼蟲一般3齡或4齡,在一些大的類群中齡數常固定而一致,如步甲科和金龜甲科幼蟲多為3齡,葉甲科中的某些類群多為4齡。蛹在地表下者,多藏於土室內;在植物上化的蛹多具繭,象甲的蛹繭系由馬氏管的分泌物構成的。很多種類的成蟲具假死性,受驚擾時足迅速收攏,伏地不動,或從寄主上突然墜地。有的類群具有擬態,如某些象甲外形酷似一粒鳥糞。

食性

成、幼蟲的食性複雜,有腐食性(閻甲)、糞食性(url]糞金龜)、屍食性(葬甲)、植食性(各種葉甲、花金龜)、捕食性(步甲、虎甲)和寄生性等。植食性種類有很多是農林作物重要害蟲,有的生活於土中為害種子、塊根和幼苗,如叩頭甲科的幼蟲(金針蟲)和金龜甲科的幼蟲(蠐螬)等;有的蛀莖或蛀乾為害林木、果樹和甘蔗等經濟作物,如天牛科吉丁甲科幼蟲等;有的取食葉片,如葉甲類及多種甲蟲的成蟲;有的是重要的貯糧害蟲,如豆象科的大多數種類專食豆科植物的種子等。捕食性甲蟲中有很多是害蟲天敵,如瓢甲科的大多數種類捕食蚜蟲粉虱介殼蟲、葉蝸等害蟲,步甲和虎甲能捕食多種小形昆蟲,尤其是對鱗翅目幼蟲等有很強的捕食能力。芫菁幼蟲寄生於卵和蜂巢內,大花蚤有些種類的幼蟲寄生於蜚蠊體內,有些在蜂巢內營寄生生活。腐食性、糞食性和屍食性甲蟲,如埋葬蟲科蜣螂科中的許多種類,可為人類清潔環境。還有一些甲蟲具有醫藥價值,其中套用較廣的如芫菁科的某些種類成蟲分泌的芫菁素(亦稱斑蝥素),具有發泡、利尿、壯陽等功用,近年來在中醫學上也用於治療某些癌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