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莖金耳環

長莖金耳環

長莖金耳環,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產廣西。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長莖金耳環
別名:別 名:金耳環(廣西南寧),一塊瓦(廣西東興)
種拉丁名:Asarum longerhizomatosum C. Y. Liang et C. S. Yang
科中文名:馬兜鈴科
科拉丁名:Aristolochiaceae
屬中文名:細辛屬
屬拉丁名:Asarum
命名來源:[Acta Phytotax. Sin. 13(2): 21·pl·1·f·2,4-10·1975]
中國植物志:24:192
英文植物志:5:256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節間長6-12厘米;根通常纖細,稀稍肉質而較粗壯。葉1-2片,葉片長方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8-14厘米,寬5-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耳形或近戟形,兩側裂片略成三角形,頂端圓形,長3-3.5厘米,寬2-2.5厘米,葉面具散生短毛,脈和近邊緣較密,葉背無毛;葉柄長10-18厘米,無毛;芽苞葉通常窄卵形,長10-15毫米,寬約5毫米,兩面無毛,近邊緣有睫毛。每花枝常具一花,淡紫綠色,直徑約3厘米;花梗長約1.5厘米;花被管圓筒狀,長約1.5厘米,直徑約1厘米,喉部縊縮,膜環寬約2毫米,內壁有縱行脊皺,花被裂片寬卵形,長寬各約1.5厘米,頂部和邊緣淡紫綠色,中部紫色,近喉部有乳突皺褶區;藥隔伸出,舌狀;子房半下位,花柱6,頂端2裂,柱頭側生。花期7-12月。

產地分布

廣西壯族自治區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200米林間。

中草藥用途

全草在廣西南寧叫金耳環入藥。
【性味】辛;苦;溫;小毒
【歸經】肺;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溫經散寒;祛痰止咳;散瘀消腫;行氣止痛。主治風寒咳嗽;風寒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胃炎;風寒痹痛;齲齒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草搗敷;乾全草研末吹鼻;或撒;酒調搽。
【各家論述】
1.《嶺南採藥錄》:理跌打,治毒蛇傷,又能生肌去腐。
2.《廣西中草藥》:祛風散寒,平喘止咳,行氣止痛,解毒消腫。治風寒咳嗽,支氣管哮喘,腹寒痛,齲齒痛,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部分相關物種

長毛細辛
川北細辛
川滇細辛
大花細辛
大屯細辛
大葉馬蹄香
單葉細辛
燈籠細辛
地花細辛
鼎湖細辛
杜衡
短尾細辛
短柱細辛
福建細辛
漢城細辛
紅金耳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