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是長沙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其前身是由譚嗣同夫人李閏等人於1902年創辦的瀏陽官立師範學堂。百年名校,人才輩出,胡耀邦、楊勇等同志都曾在我校就讀。學院現有雷鋒、瀏陽、天心三大校區,占地面積450畝,建築面積15.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2.37億元。學院堅持“立足產業園,服務長沙市,面向湖南省,輻射中東部,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定位,設定有機械工程系、汽車工程系、建築與藝術設計系、特殊教育與學前教育系、經濟貿易管理系、人文與信息科學系、基礎課與思想政治課教學部、五年制教學部、成教培訓部等6系3部。對接長沙市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產業集群,開設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汽車運用技術、市場行銷、會計電算化等26個專業。其中,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特殊教育專業為省級示範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學院是湖南省唯一的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基地,2013年3月,被國家發改委、教育部、中殘聯立項為“特殊學校二期建設”重點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國有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學院,學院於2003年4月在原湖南瀏陽師範學校的基礎上創建而成。學院東院毗鄰天馬山、九曲瀏陽河畔,南院位於湘江之濱。設東、南兩個校區。曾榮獲“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園林式單位”、“湖南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2007年順利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

學院概況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學院外景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於2003年4月在原湖南瀏陽師範學校的基礎上創建而成。學院自清光緒28年(公元1902年)由維新志士譚嗣同夫人李閏等人創辦至今,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滄桑、演變,遂形成今日之規模。學院具有悠久的歷史、光榮的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培養、造就了胡耀邦、楊勇等一大批傑出的仁人志士、優秀人才。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東院毗鄰蒼翠欲滴的天馬山、風光秀美的九曲瀏陽河畔,南院位於風景如畫的湘江之濱,占地總面積約433550平方米,建有現代化的辦公樓、教學樓、實習實訓室(基地)、圖書館、藝術樓、食堂、學生公寓等設施。教學儀器設備齊全。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現有在校學生近6000人,其中高職學生4200人,中職學生1800人。有教職工401人,其中專任教師334人,研究生50餘人,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60餘人。“雙師”型教師占60%。
學院設汽車工程系、機械系、花炮藝術系、信息技術系、、外語系、教育系、公共管理系、和成人教育培訓部等8個教學單位。專業設定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工、管、文、理等學科,開設機械製造與自動化、車工與數控技術、花炮生產與管理、汽車運用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物流管理、工程機械運用與維修、模具設計與製造、酒店管理、商務日語、商貿英語影視動畫、廣告藝術設計、室內裝修設計、文秘、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等22個專業,面向全中國招生。

教學宗旨

學院秉承百年老校優良傳統,發揚“敢為人先,勇於拼搏,艱苦奮鬥”的湖湘文化精神,實施“人才興校”戰

略,牢固樹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學院非常重視教育教學科研,教師不斷地在各類期刊上發表論文。先後有6個國家級、省級課題。
學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形成了以湖湘文化為核心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成立了藝術團、軍樂團、舞蹈隊、武術隊等多種形式的大學生社團,學生課外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建立了獎、助學金機制,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及貧困大學生,給予一定的資助和人文關懷。
學院以院、系兩級管理改革為重點,推動管理工作的科學化進程,緊緊圍繞“專業有特色、就業有優勢、創業有能力、提高有基礎、發展有空間”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求的、高級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與企業共建26個校外實訓基地,與國內諸多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的畢業生供需關係,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運行機制,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為社會輸送了大量技術人才,深受社會好評。自2005年以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2.62%。
隨著長沙市“長株潭‘兩型’社會大河西先導區建設規劃”的落實,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將抓準機遇,力爭將學院的發展,定位在大河西先導區。同時,學院將以“依法治校、專業立校、質量強校、就業興校”為目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遵循“求是創新,勤學精技”的校訓,為把學院建設成為一所特色鮮明的高職院校而努力。

歷史沿革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湖南瀏陽師範,創建於清朝末期,經歷三個朝代,歷史悠久,是一所百年老校,她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良的辦學傳統。2001年更名為長沙特殊教育職業學院,2006年5月更名為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一、晚清時期

譚嗣同戊戌變法失敗後,清政府懾於民主革命的高漲,於1901年(清光緒27年)頒發了興學堂的詔令。瀏陽維新人士以繼承譚嗣同烈士的遺志為己任,重興辦新學之風。遵循“宜首先培養師資”的思想,1902年,貝遠徵、李閏(譚嗣同夫人)等人創辦瀏陽官立師範學堂於長沙城內學宮街,故又稱瀏陽縣駐省師範。瀏陽駐省師範標誌著瀏陽師範學校從此延生了。她是湖南省最早成立師範學校之一,也是我國最早成立師範學校之一。
1908年(光緒34年)7月,繼瀏陽駐省師範開辦瀏陽師範簡易科兼地方自治講習所於瀏陽縣城。縣知事張致遠任正監督、劉安訓任勸學總督、孔憲時任堂長。招收學生105人,學制一學期。學生修業期滿,學校頒發畢業文憑給學員。畢業文憑上方印有“上諭”,雙龍為飾。其辦學宗旨是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一時期的瀏陽師範教育,開始由封建教育轉入了資產階級的民主教育。

二、民國時期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南京政府成立。教育部頒發了《師範學校規程》和《國小校令》,開闢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教育的新紀元,給師範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瀏陽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1912年(民國元年),根據湖南省教育總會的決議,開辦瀏陽縣立初等國小教員養成所於瀏陽縣城,附設一所國小,作為學員實習基地。吳觀明任所長,彭義右、張輔明任正副監學。教員養成所為瀏陽舉辦國小培訓了當時所急需的教員。推動了瀏陽教育事業的發展。
1912年,在勸學所黎星渠、張繼資等人的支持下,創辦瀏陽縣女子甲種師範於縣城柴家巷迎福寺(今新文路步行街故地),附設國小甲乙兩班,由劉淞鞭主持將迎福寺修葺改建為校舍,聘請劉靜容為校長,李閏(譚嗣同夫人)為學監,張聖湘為副校長,1913年正式開學。這是瀏陽最早的女子學校。
1919年8月,瀏陽甲種女子師範學校遷長,併入長郡中學師範部。原附設的國小班仍然保留,稱女子學校。
1926年,縣教育局局長潘介棠恢復縣立女子甲種師範,附設女師附小,潘介棠兼任女師校長。
1927年,中共瀏陽女師黨支部成立,李玖銘任書記。1927年1月,邵振維被選為中共瀏陽縣委委員,擔任縣工會女工部長、縣婦聯黨委、縣特別法庭組成人員。以後,邵振維被選為瀏陽縣政務委員會主席(代縣長)。她是瀏陽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女縣長。“馬日事變”後,她參加瀏陽工農義勇隊圍攻長沙,因受傷未赴平江,留在瀏陽轉入地下鬥爭,1928年被捕,英勇就義於瀏城狀元洲,年僅23歲。
1929年,瀏陽公學開辦,女師併入瀏陽公學,改名為女中部。校址在縣城蜈蚣蛉,吳紀猷任校長。這年春,胡耀邦、楊勇(原名世俊)、喻文彬等考取了瀏陽公學。他們在校關心時事,胸懷大志,為中華民族內亂外患而憂慮,立下革命的決心,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投筆從戎,獻身無產階級革命,南征北戰,都成了中華民族棟樑之材。
1930年瀏陽公學停辦。1931年,將公學改辦為瀏陽縣立簡易鄉村師範,縣教育局局長彭家友兼校長,校址仍設在蜈蚣嶺紅十字會院內。設男師和女師兩個部,男師部分三冊班和新生班。三冊班招收原瀏陽公學的學生,女生部也招同樣的兩個班。後因學校備案未得批准,1932年下學期將簡易鄉村師範改辦為瀏陽縣立中學,鄒德彝任校長。
1936年,瀏陽縣立中學奉命改為職業學校,因條件不夠,又恢復為瀏陽縣立簡易鄉村師範學校,學制四年,仍以鄒德彝任校長。
1937年,抗日期間,學校為避戰亂,幾經遷徙。1938年下學期,遷到瀏陽東鄉沔江,租賃黃甲山羅家大屋作校舍,繼續辦學。
1938年11月,鄒校長在國民黨的逼迫下辭職。縣長張明達兼任簡易鄉村師範校長,由教導主任李鴻樾(玉林)負責全校校務。1940年4月正式任命李鴻樾為校長。
1943年上學期學校遷到水佳土塅,男生住在亭子屋,女生住在譚家大屋。1944年上學期,日寇攻陷瀏陽城,學校被迫停課。1945年上學期,學校遷往官渡觀音塘複課並招生。下學期遷到三口筱墅壠繼續上課。
抗日勝利後,1946年學校改名為瀏陽縣立簡易師範。簡稱“簡師”,學制仍為4年,招收高小畢業生入學,增開了地方自治一科。1946年6月李鴻樾辭去校長職務,李左黃任校長。1947年,學校遷回瀏陽城郊佛嶺。簡師學生組隊參加瀏陽縣中學第五屆運動會,男生獲籃球冠軍;女生獲籃、排球冠軍。田國英獲田徑賽個人四項第一。1948年12月,簡師與瀏中合併。瀏中簡師部仍辦在佛嶺。1949年2月縣長魏逸群兼任瀏中校長,李左黃任代校長,主持全校校務。

三、新中國時期

1949年7月9日,瀏陽和平解放。縣人民政府接管了縣立中學和簡師。簡師由城郊佛嶺遷到縣城文廟與縣中合校,稱瀏陽縣中簡師部。取消了國民黨的“訓導制”和“公民”課程,開設了馬克思主義課程,建立了班主任制度,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教育思想。1953年9月,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廳通知,瀏中的簡師部併入新辦的湘潭師範學校。
1958年,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湘潭專署決定開辦瀏陽師範,學制三年制,李應凱任校長。選定瀏陽縣城周家田周家祠堂及其後山為校址,邊建校,邊招生。並把城東、城北和中心三所國小作瀏師附屬國小。
1960年,陶宗亘調任瀏陽師範學校副校長。這時學校除招中師班外,還辦有輪訓班(培訓在職國小教師)、速師班、初師班以及附屬國小。
1962年國民經濟調整,瀏師停辦。尚未畢業的中師6—9班學生,轉入湘潭師範相應年級繼續學習至畢業。
瀏師停辦時,瀏陽縣政府利用瀏師校舍開辦瀏陽縣教師進修學校,1967年進修學校停辦。
1970年,瀏陽縣革命委員會收回被竹器廠占用進修學校的校舍,恢復瀏陽縣師範學校,葉升任校長。培訓瀏陽縣國中和國小在職教師。從1971年起開始招收國家計畫內的一年制和二年制中師生,學生由大隊、公社推薦入學。1970年至1976年,正值“文化大革命”的中、後期,使教育教學工作再一次遭受左路線的破壞。
1976年打倒“四人幫”,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學校恢復了正常秩序。1979年唐順清任支部書記,趙一安任校長。
1980年10月15日,瀏陽縣政府將瀏陽縣師範學校又改名為瀏陽縣教師進修學校。
1981年,為了調整中師學校布局,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師資質量,是年3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潭地區行政公署政發(1981)34號檔案通知,瀏陽師範學校收歸湘潭地區教育局直接管理(但未經省政府備案)。當年7月5日,啟用“湖南省瀏陽師範學校”新印章,趙一安任校長。瀏師與瀏陽縣教師進修學校共用校舍,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這段時期,瀏師肩負雙重任務,既按國家計畫統招中師班,又根據瀏陽縣教育局的部署,舉辦各種類型、不同科目的培訓班和中師函授班。中師班招收高中畢業生入學,學制二年,學生來自瀏陽、醴陵、茶陵、攸縣、湘鄉、湘潭縣、湘潭市和韶山等地。
1981年10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復函)湘政辦函(1981)337號檔案致湘潭地區行政公署的“關於調整湘潭地區中師學校布局的批覆”中通知:“增設瀏陽師範學校,規模不超過500人,其建校經費由地區統一安排。”
1983年下半年,瀏陽縣劃歸長沙市管轄,瀏師成為長沙市教育局直屬單位。
1984年起,按湖南省教育廳指示,普通中師班招收國中畢業生入學,學制改為三年;同時還招收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民辦教師入中師學習,學制二年。學生主要來自瀏陽、長沙兩縣。同年4月13日,湖南省教育廳廳長周忠尚在衡陽召開中師“三定”工作會議上宣布要把瀏師建成一所現代化的、第一流的、能夠對外開放的中等師範學校。從此,瀏陽師範學校走上了有目的、有計畫的建設軌道,從根本上改變了原來的面貌。

院系設定

機械系

機械系前身是長沙市第二機械技工學校,成立於1956年,2005年6月,經長沙市人民政府批准併入學院。該系以培養機械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為特色,師資力量雄厚,副高以上職稱占25%,雙師型教師占75%,90%以上的教師都具有企業工作經驗。機械系現擁有車、鉗、焊工實訓工場14個、數控技術教學中心、裝配實訓室等多個高標準實訓場地及機械基礎認知實驗室;實行高職、高級技工、中職(中級技工)、短期培訓等多平台辦學,現有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和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兩個高職專業。學生畢業時不僅可以取得相應的國家學歷文憑,而且可以獲得技工學校畢業證書和職業技術等級證書。畢業生逾萬名,就業率98%以上。先後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三河智慧型”、“凱瑞重工”、“長沙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長沙高壓開關集團有限公司”“長沙金嶺工具機有限責任公司”等40餘家用人單位建立了長期的用人關係。
信息技術系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教室
信息技術系承擔全院計算機基礎課、專業課的教學和對外計算機培訓工作。現有專任教師41人,其中副教授6人,具有副高職稱或碩士學位以上的專業教師占全體教師的27%,“雙師型”教師占44%。近3年來,信息技術系有省級課題1項,院級課題2項,教師在各類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高職教材8本,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質、結構合理、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較高的師資隊伍。該系設《計算機網路技術》和《計算機套用技術》兩個專業,有17個教學班。
該系按照“以職業崗位為課程目標,以職業標準為課程內容,以教學模組為課程結構,以最新技術為課程視野,以職業能力為課程核心,以‘雙師’教師為課程主導”的要求,構建以機房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為主,以任務驅動為核心的“目標分解、任務驅動、技能考核”的計算機教學新模式,擁有基礎實訓室、多媒體實訓室、三維實訓室、網路實訓室、維修實訓室,同時,與長沙國儲電腦城蘇州軟體人才實訓基地、瀏陽科創電腦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為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提供根本保證。學生畢業時可獲得畢業證和1個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可勝任從事計算機軟體設計和開發、計算機硬體的安裝、配置、管理、網路作業系統安裝管理與維護、計算機組網與調試、網路編程、網站開發、網頁設計、網路軟硬產品的銷售與服務等工作。
外語系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語音實訓室

外語於2003年成立。幾年來,通過引進外籍教師、改革課程設定、強化素質教育等舉措,外該系已成為學院重點系、視窗系之一。外語系素質訓練“61•5”工程已成為該系特色和風景線。就業方面有著廣泛的網路。幾年來,該系高職畢業生對口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該系商務英語專業在2007年6月國家教育部組織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被推薦參加專業剖析,並一次性評估合格。
外語系建有一支素質過硬、專兼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有副教授3人,講師15人,外籍教師1人。開設商務英語、商務日語專業。主幹課程有:英語精讀、英語泛讀、英語口語、英語聽力、英語、日語精讀、日語泛讀、日語口語、日語聽力、日語簡易寫作、日本概況、日本貿易等。
學生畢業後可勝任商務英語和商務日語的口筆譯員、辦公室文秘員、外貿文職員、電腦操作員、外貿業務員、英語和日語教師等崗位。

花炮藝術系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花炮系陳列室

花炮藝術系教學設施完善,花炮園林專業擁有園林設計室、園林專用製圖室、花藝實驗室等專業場所;藝術專業擁有標準的繪畫教室6間、工藝教室4間、美術欣賞教室1間、電腦設計機房2間、平面實訓室1間。花炮藝術系一直致力於企業合作關係的建立,花炮專業與多家花炮生產企業合作,成為湖南省惟一花炮人才培養基地;園林專業與瀏陽市林業觀光園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單位建立了合作;藝術專業與長沙新一佳裝飾公司、凌志裝飾公司、宏夢卡通實訓基地、湘潭佳麗工藝品公司等單位簽訂合作協定。該系花炮生產與管理專業在2007年6月國家教育部組織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被推薦參加專業剖析,並一次性評估合格。
花炮藝術系現有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專業教師24人,其中副高職稱7人,中級職稱5人。
開設花炮生產與管理、園林技術專、廣告藝術設計、裝潢藝術專業和三年制大專以及成人函授三年制大專。主幹課程:花炮原材料、花炮原理、花炮工藝、花炮配方、花炮標準、花炮製作、市場行銷、園林植物學花卉學、植物生理學、盆景學、園林藝術、園林規劃與設計、素描、色彩、三大構成、電腦平面設計、廣告概論、標誌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素描、色彩、三大構成、裝飾畫、室內設計與表現技法、室內裝飾材料與構造等。

教育系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文秘專業的學生在上課

教育系是學院建立最早的系部之一。現有專任教師31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6人,占專任教師的20﹪;雙師型教師16人,占專任教師的50﹪以上。已有文秘、市場行銷、學前教育、殘疾人教育等專業,在校學生500餘人。
教學改革中,學校積極探索高職教育規律,各個專業初步形成了科學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專業建設上學校主動適應本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確定各專業的發展定位,包括專業招生規模、師資、實習實訓條件、發展方向等,文秘專業已成為學院專業大類發展的三個主要方向之一。為了提高專業教學水平,加強專業建設,保證專業教學質量,學院從制定專業教學計畫入手,進行全新的改革。使各專業教學計畫更為貼近用人單位的需求。根據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教學計畫要求,學院堅持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正確處理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關係,構建具有高職特點的教材體系。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我們突出“雙師型”、“雙師素質”、“雙師結構”。形成了一支符合高職教育辦學要求的師德較高、素質較好、技術過硬的師資隊伍。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學科研體系。目前,該系有國家級課題1項,院級課題2項,教師在各類期刊上發表論文45篇。教師主編(參編)公開發行的專業教材和校本教材10本。

公共管理系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旅遊管理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公共管理系主要負責學院各專業公共基礎課的日常教學管理、教學研究以及學院“酒店管理”、“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旅遊與酒店管理教研室、體育教研室和綜合教研室。其中,酒店管理專業是學院首批教改試點專業,該系進行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獲得社會和專家高度讚揚,目前正在積極申報湖南省精品專業。該系擁有心理諮詢室、禮儀形體實訓室、中餐廳實訓室、西餐廳實訓室、前廳實訓室、客房實訓室、模擬客房、模擬酒吧、模擬導遊實訓室。同時,與長沙湘麓山莊、長沙五華大酒店、長沙君逸康年大酒店、湘潭夢澤山莊、長沙西湖樓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普瑞溫泉大酒店、紫東閣華天大酒店等四星級以上酒店及著名旅遊景區簽定了“人才委託培養協定”和“校企合作實習工作安排協定”,為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提供根本保證,對學生進行訂單式培養。
該系現有專、兼職教師3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講師12人,助講14人,特聘湖南師範大學長沙市旅遊局、長沙湘麓山莊、君逸康年大酒店客座教授6人。其中,旅遊管理專業的專業帶頭人李暉教授是北京大學地理資源學研究生的碩士,曾任湖南師範大學資環系系主任,現任學院副院長,曾多次主持、參與國內景區的規劃,是湖南省著名的青年專家;酒店管理專業的專業帶頭人尋益人副教授是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創始人、公共管理系主任,06年評為湖南省優秀職業教育工作者,曾多次主持、參與院級、省級教學、科研課題研究,目前正在申報湖南省職業院校專業帶頭人;旅遊與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李花為國家級餐飲技能考評員。該系師資結構合理,專業技能水平較高,專業教師雙師型比例達100%,能高質量地完成旅遊類經營管理與服務的高級技術套用型人才的培養。

汽車工程系
汽車工程系主要培養汽車製造、汽車維修、汽車銷售等高中級服務與管理方面的人才。近年來,學院對該系軟、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汽車系學生實習實訓
硬體方面加大了投入,現擁有汽車實訓室12個、鉗工實訓室2個、焊工實訓室2個、電子技術實驗室1個、駕駛培訓用車20多台和1個高標準練車場。畢業生供不應求,先後為三一重工、三星重工、吉利汽車、浙江凱德汽車、上汽奇瑞、廣州本田、北汽福田長沙汽車廠、馬自達4S店、奧捷4S店、華洋4S店、奇瑞4S店、東風本田4S店、韓國現代4S店、上海別克等一百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夥伴關係。該系學生曾在2005年~2007年連續三年在全市技能大賽上獲得一等獎。
該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擁有專業教師34人,其中副教授2人,汽車維修高級技師4人,技師17人,裝配鉗工技師1人,數控加工技術技師2人。
開設汽車運用技術(專業代碼520104)、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專業代碼580405)、物流管理專業(專業代碼620505)、汽車電子技術等專業。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藝術樓

主幹課程:設汽車機械基礎、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使用與技術管理、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汽車檢測設備套用技術、自動變速器、汽車保險常識、汽車行銷技術、金工實習等實習。汽車機械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汽車構造、汽車行銷、汽車維修常識、汽車性能與使用技術等。現代物流管理、物流採購與供應管理、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倉儲與配送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供應鏈管理原理、物流方案設計。
培養掌握汽車運用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專業必備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汽車維修、檢測、汽車運輸、汽車產品設計服務、汽車生產服務、汽車銷售服務、汽車運輸服務電工電子技術、汽車構造、汽車電子產品與檢測、汽車電氣設備與維修、autoCAD、汽車英語電控發動機原理與檢測技術、汽車電路分析、汽車車身電控技術汽車底盤電控技術汽車單片機及區域網路技術等領域的高級技術套用型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汽車維修企業、汽車運輸公司、各國內外大型汽車公司從事汽車檢修和保養工作,汽車及配件銷售工作,汽車保險理賠和租賃工作。4S店的管理志服務,汽車配件管理與服務,汽車貿易和舊機動車交易、汽車租賃等部門從事業務和管理工作,汽車生產企業及汽修廠。汽車運輸、檢測診斷、維修、製造等部門從事汽車電子電工技術工作。:工商企業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司經營管理崗位。

圖書館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前身為1902年建立的瀏陽師範學堂藏書樓。2002年擴建了新館,目前館舍面積為3500平方米,工作人員10人,全館共設閱覽室8個,800多席座位,年接待讀者50萬人次以上。
經過長期積累,圖書館形成了比較系統、完整的綜合性藏書體系。目前藏書已達到30萬冊。藏書內容廣泛,館藏線裝書5萬冊。新書尤以商貿英語、旅遊、酒店管理、餐飲、機械、計算機、文秘、美術等專業書籍為特色。
學院領導十分重視圖書館的建設,每年都專撥幾十萬資金用於新書的購買。在不遠的將來,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將會以更為優越的服務環境迎接廣大讀者。

管理機構

辦公室 組織人事部 教務處
學生工作處 總務處 招生就業工作處

發展前景

花炮系陳列室花炮系陳列室

隨著長沙市“長株潭‘兩型’社會大河西先導區建設規劃”的落實,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將抓準機遇,力爭將學院的發展,定位在大河西先導區。同時,學院將以“依法治校、專業立校、質量強校、就業興校”為目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遵循“求是創新,勤學精技”的校訓,為把學院建設成為一所特色鮮明的高職院校而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