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時務學堂

長沙時務學堂是戊戌變法運動期間維新派在湖南長沙創辦的新式學校。由譚嗣同等發起,得到湖南巡撫陳寶箴、按察使黃遵憲、學政江標的贊助,於1897年10月在長沙創辦。熊希齡任提調(校長),梁啓超任中文總教習,歐榘甲、韓文舉、唐才常等任分教習。1898年春,全堂師生達200餘人。教學內容包括經、史、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與自然科學。戊戌政變後改為求是書院。

簡介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創辦的學堂。譚嗣同等發起,於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10月在湖南長沙開辦。得到湖南巡撫陳寶箴、按察使黃遵憲、學政江標的贊助。熊希齡任提調(校長),梁啓超和李維格分別任中、西文總教習,歐榘甲、韓文舉、葉覺邁、唐才常等任中文分教習,許應垣任數學教習。先後招考3次,共收學生200多人。教學內容分兩種,一為普通學,一為專門學。前者包括經學、諸子學、公理學、中外史志及粗淺的格算;後者包括公法學、掌故學、格算學。學生先學普通學,後學專門學,尤須反覆鑽研今文經說的微言大義,明白維新變法旨意。學生按日做課業札記,教師批改,放言論說民權民主學說,後遭到頑固派王先謙等的攻擊,開辦數月被迫停辦。戊戌政變後改為求是書院。

長沙時務學堂長沙時務學堂

辦學歷程

時務學堂,位於湖南長沙。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冬湘紳創辦寶善成機器製造公司時,蔣德鈞“嫌其跡近謀利,乃創為添設時務學堂之議”,次年一月由嶽麓書院山長王先謙領銜正式呈報巡撫陳寶箴批准立案,鏇由熊希齡等請兩江總督劉坤一鹽厘加價銀7000兩為經費,遂建於小東街(今中山西路)。八月陳寶箴發布《招考新設時務學堂學生示》,定總額為120名。十一月公布《湖南開辦時務學堂大概章程》11條,始招頭班學生40名正式開學。時總理熊希齡、監督楊自超主持行政;中文總教習梁啓超、分教習韓文舉、葉覺邁(次年三月梁以事離湘,增聘歐榘甲、唐才常為教習),西文總教習李維格、分教習王史,數學教習許奎垣等主持教務。十二月梁啓超規定《湖南時務學堂學約十章》,以立志、養心、治身,讀書、窮理、學義、樂群、攝生、經世、傳教勸戒諸生。又釐訂《時務學堂功課詳細章程》,編撰《讀書分月課程表》,規定其辦學方針為“兼學堂、書院二者之長”。學生“兼學西文者為內課,用學堂之法教之,專學中文不學西文者為外課,用書院之法行之”。教學內容分溥通學、專門學二門。溥通含經學、諸子學、公理學、中外史志及格致算學等類;專門有法學、掌故學。為學之序先溥通、後專門。讀書亦分專精、涉獵兩類。堂上設一“待問匭”,諸生讀書疑義,得用“待問格紙”抄好納入,由教習當堂批答榜示;每月“月課”1次,每次命2題,亦分等記分,每季“大考”1次,請官紳到堂匯考諸生札記冊、待問格、課卷三項,統計分數,列表公布並登《湘學報》、《湘報》以示鼓勵。札記、問格、課卷之優者每季刊刻1次。時梁啓超等“醉心民權革命論,日夕以此相鼓吹”,諸生本《孟子》、《公羊》大義及康有為改制之說,宣傳西方民權、平等思想,大造改良政治之輿論,譚嗣同等則在《湘報》撰文大肆宣揚,湘省風氣為之一變。受其影響,岳州岳陽、武岡鰲山、觀瀾、峽江等書院皆改變章程。二十五年四月更定章程,增加外課、附課名額,時全堂師生200餘人,“聚居講學,意氣風發”,形成開學後之“極盛時代”。因此為守舊人士所忌。由此,“新舊之哄,起於湘而波動京師”。迫於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壓力,陳寶箴免去熊希齡總理之職,以黃遵憲、汪貽書替代,不久又辭退教習韓、葉、歐等人。八月戊戌政變,陳寶箴等被革職,另延中文教習楊昭楷、蘇輿講程朱理學和桐城文學。次年二月,俞廉三改為求實書院。

長沙時務學堂教師長沙時務學堂教師

教師

梁啓超提調(校長):熊希齡
中文總教習:梁啓超
西文總教習:李維格
中文分教習:譚嗣同、唐才常、韓文舉、葉覺邁、歐矩甲
西文分教習:王史
數學教習:許奎垣

課程

湯志鈞在《戊戌變法史》一書介紹說:
時務學堂功課,分為兩種:一曰普通學,其目有四:‘一曰經學,二曰諸子學,三曰公理學,四曰中外史志及格算諸學之粗淺者’。二曰專門學,其目有三:‘一曰公法學,二曰掌故學,三曰格算學’。入學六個月以前,讀普通學;六個月以後,則各認專門,但普通學仍須兼習。學生所讀之書,有涉獵之書,有專精之書。學習時學生須先將《春秋公羊傳》和《孟子》反覆鑽研其中微言大義、民權思想,然後擇取中外政治法律比較參證,使之明了維新變法的旨意。

學生

蔡鍔時務學堂從創辦到停辦,歷時不到一年,只招考過三次。光緒二十三年(1897)八月二十八日,第一次招考,錄取學生四十名。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初一日,時務學堂第二次招考,錄取內課生三十名,外課生十八名,附課生七名。閏三月,又錄取第三期學生,其中內課生四十六名,外課生五十二名,各送北洋學生十名。錄取學生總數只有兩百名左右,卻培養出了一批傑出的人才,其中大多集中於第一班的四十人中。楊樹達曾經評價道:“一千九百年庚子反清之役,民四倒袁之役,皆時務師生合力為之,以一短命之學堂而能有如此事業者,古今罕見也。”
蔡鍔:雲南都督,護國戰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楊樹達: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
范源濂: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北京師範大學首任校長。
方鼎英:黃埔軍校代校長兼教育長。
李復幾: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博士。
李炳寰、林圭、田邦璇、蔡仲浩、唐才質、唐才中:自立軍起義烈士。

舊址

1922年梁啓超重遊長沙時所書“時務學堂故址”時務學堂的舊址位於今天的長沙市三貴街。
時務學堂創辦之時,租用長沙小東街(今三貴街)一套五進二層宅第。此宅原主人是清乾嘉年間任禮部尚書劉權之,光緒年間轉手為益陽人周桂午(歷史學家周谷城的族祖父)所有。時務學堂停辦後,小東街校址屋歸原主。後周桂午的兒媳將宅第租予湘潭人言某,辦起了“泰豫旅館”。1922年年,梁啓超來長沙講學,重訪時務學堂故址,應旅館言老闆之請題寫了“時務學堂故址”。“文夕大火”中,時務學堂舊址全部被毀。1945年陳雲章(曾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館名譽館長)買下此地,並興建了三棟紅磚洋樓。今天時務學堂舊址上的建築是陳雲章的私宅和其他一些建築。近年來長沙市政府有意在此地恢復重建時務學堂。
以時務學堂為前身之一的湖南大學,為了紀念時務學堂,由校友羅武子出資,在嶽麓書院內建立一紀念亭“時務軒”,並將“時務學堂故址”碑嵌入其中。

影響

梁啓超曾多次說:“新舊之哄,起於湘而波動於京師。”“十八行省中,湖南人氣最可用”“予在時務學堂雖僅半年,所得高材生甚多,自我亡命赴日,一班四十人有十一人隨我俱去,後唐先生才常在漢口實行革命,十一人中死難八人!”毛澤東也說過:“湖南之有學校,應推原戊戌春季的時務學堂。時務以短促的壽命,卻養成了若干勇敢有為的青年。”1895年開始的湖南維新運動,使湖南成為當時中國最富朝氣的省份,也是後來戊戌變法的前奏和實踐基礎,而時務學堂的創立,則是湖南維新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務學堂也對湖南近代教育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學校的設立和書院制度的改革,實現了由傳統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轉換。

對聯

三代遺規重庠序;
九州奇變說山河。
清代熊希齡題求實書院

攬湖海英雄,力維時局;
勖沅湘子弟,共贊中興。
清代譚嗣同題求實書院

八星談天,三帶說地;
四宗異教,五族同人。
佚名題求實書院。五族:舊指漢、滿、蒙、回、藏
 

時務莫空談,要留心五大洲中,白種奚強,黃種奚弱,紅種奚滅,黑種奚奴,勘破總機關,將一切輿算步量,聲光化電,庶幾徵實用耳,倘徒侈鈔胥富,徒矜駭俗奇,雖上口西文,聱牙佶屈,要只許竊余拾慧,何補我神州自立鴻基,吾黨萃英才,趁方今文軌攸同,好向簡編窺竅窔;
學堂剛起點,到展眼十餘年後,德育增重,智育增宏,體育增加,教育增廣,造成新世界,縱千古稷契皋夔,伊萊望散,安見難得再乎,惟勿希弋祿緣,勿作欺人想,只眷懷東亞,捷足飛奔,當然能揭地掀天,不讓彼鄰邦獨開駿業,老夫殷厚望,願異日風雲共際,都從竹帛建功名。
清代詹鴻章題時務學堂。竅窔:奧妙。竅,關鍵;窔,深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