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學宮

長樂學宮

長樂學宮位於今五華縣華城鎮,坐北向南,左右兩廂對稱,規模宏偉。長樂學宮始建於宋朝[中國歷史朝代],為古代傳統風格的宮殿式建築。設有照牆、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崇聖殿[歷代帝王廟]、東廡、西廡等,是嘉應五屬中規模最大的學宮。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把長樂學宮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長樂學宮長樂學宮
長樂學宮位於今五華縣華城鎮,始建於宋朝,後隨縣治遷徙或天災人禍有所變遷或重建。元朝元貞年間,再建於長樂鎮西門外,後毀於兵。明洪武三年重建。明成化5年(1469年)建成坐落於長樂鎮(今華城)城內紫禁山下(今五華中學校園內)的長樂學宮,清同治6年(1867年)因洪水沖崩殿宇,復在原址重建。

主要景點

長樂學宮長樂學宮
欞星門分三扇大門,是三間兩樓牌坊式,嵌有精刻浮雕的石砌建築。三扇大門,正中的叫狀元門,左右兩邊的為榜眼門探花門。按明、清規定,三扇大門不能隨便開啟。只有當地出了狀元、榜眼、探花,金榜題名時才開啟使用。平時,三門緊閉,即使是祭祀朝拜孔子時,也只能從“庶門”出入。清乾隆年間,長樂(五華)相繼中了狀元李威光,榜眼曾瓊琲,長樂學宮的狀元門、榜眼門才開啟使用過一次。

大成殿是長樂學宮的主體建築,這裡是祭祀我國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面闊5間,24.4米;進深6間,20米;殿高10米。殿前設月台,殿內由24條八角梅花石柱擎撐梁架,柱礎為8瓣形須彌座式,斗拱雕花,重疊出跳,重檐歇山瓦頂,殿頂有輝煌耀眼的黃色和孔雀藍琉璃瓦,殿脊有雙龍戲珠圖案,是結構緊湊、布局合理、工藝精巧的完美建築。殿之正堂有案龕,龕上設孔子神位,曰:“至聖先師孔子尊神位”。故舊時長樂學宮又稱孔廟。建國前每年農曆廿七為祭孔日,古縣城縣官必親自帶領在職官員以及文人學士,集中於學宮大成殿拜祭“至聖”先師,以示重知識、遵禮義之范舉。拜祭“至聖”孔子,行舊式“三跪九叩三獻”禮,有笙笛伴奏,要讀祭文,主要是歌頌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偉德,激勵後人好學奮進。除此之外,“至聖”孔子神位亦“請”出,安設於各學校廳堂。每逢開學時節,學子必攜香燭,先行叩拜孔聖,然後才去註冊繳費上課。由此亦可知讀書人對孔子的崇拜與敬仰程度。

大成殿後本有寬敞的明倫堂崇聖殿,唯此兩堂殿已毀,不復存在。長樂學宮結構嚴謹,氣宇軒昂,幾歷滄桑,仍不減當年秀色。 真可謂是人間天堂。

主要建築

萬仞宮牆

長樂學宮狀元橋長樂學宮狀元橋

《倫語》里有這樣一個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貢曾在朝廷鋪佐魯君。有一次,魯國大夫叔孫武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孔子強些。”在場的子貢就打了個比喻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過肩頭,人們一眼就可以看見牆內的一切;我的老師孔子的那道牆有數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門,就無法看到牆內宗廟的雄偉和房舍的多姿多彩。”叔孫武聽了這番話,頓時為自己的淺薄感到無地自容。

古時八尺叫作一仞, “夫子之牆數仞” 頌揚孔的學識博大精深,高似萬丈牆垣,常人很難學到,表達出人們對孔子的敬仰。

欞星門

欞星門有三扇大門,築成三間兩樓石牌坊式,嵌有精刻浮雕的石砌建築,其中正中的是狀元門,左右兩旁的為榜眼探花。傳說“欞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靈,通過這道門就可以受到神的保佑。按明清規定,這三扇大門不能隨便開啟的,只有當地出了狀元、榜眼、探花金榜題名時才可以開啟使用。平時,三門緊閉,只能從“庶門”出入。在清乾隆年間,五華相繼出了狀元李威光和榜眼曾瓊琲,所以現在的建築是開啟的。

泮池

泮池,呈半月形,用52塊雕花石板圍欄。據說古時候只有考上秀才的人才有資格進入孔廟進行朝拜,並在泮池洗禮。泮池中間架一座小型石拱橋,叫青雲橋,也叫“狀元橋”,象徵著帶來文韻平步青雲。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學宮的主體建築,前面是花崗石欄砌築的月台,面闊5間,24.4米,進深6間,20米,殿高10米,殿內高達9米的24條八角梅花石柱擎撐梁架,柱基為八瓣形須彌座式,國內學宮建築中所罕見。梁坊、駝墩、斗拱均精雕細刻。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四角飛檐飾有形態各異的瑞獸,正脊置有昂首天外的雙龍各據一方,“正中紅日起,兩邊鯉翹首”,生動的藝術造型,反映了五華石匠精湛的技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