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南湖公園

長春南湖公園

長春南湖公園,位於長春市內,總面積222萬多平方米,是市內最大的公園,為全國第二大園,僅次於頤和園。且花園特色鮮明。南湖公園位於市區西南部,湖面92公頃,是長春最大的公園,建於1933年,偽滿時期稱為黃龍皇家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公園景色

長春南湖公園長春南湖公園

從空中俯瞰南湖公園,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全貌,形似啞鈴狀,東西窄,南北長。公園內湖水清澈,岸柳低垂、曲橋亭榭,勝似江南。從空中俯瞰南湖公園,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全貌,形似啞鈴狀,東西窄,南北長。公園內湖水清澈,草長鶯飛、岸柳垂青,曲橋亭榭,鳥語花香,四季分明,勝似江南。如果站在南湖大橋上倚欄北望,眼前便出現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看上去好像盛開在水面上的一簇簇飄動的鮮花。各種回橋亭閣與湖光林色相映成韻,令人留連忘返。

暖季,這裡垂釣,划船,游泳;冷季,冰燈,滑雪,滑冰。

每逢盛夏和初秋,這裡都要舉辦燈會、民俗風情展等各類活動;

冰封時節,在白茫茫的湖面上舉辦的冰雪活動花樣繁多。特別是狗爬犁和駱駝爬犁,滿載著遊人的笑聲。

風俗習慣

每逢盛夏和初秋,這裡都要舉辦燈會、民俗風情展等各類活動;冰封時節,在白茫茫的湖面上舉辦的冰雪活動花樣繁多。特別是狗爬犁和駱駝爬犁,滿載著遊人的笑聲……是消遣休閒的好去處。

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長春電影節

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這天家家戶戶熬臘八粥,不僅增加營養,也紀念前人的勤儉節約的傳說故事。

當地特產

長春老茂生糖果長春木雕德惠草編、鼎豐真糕點、真不同醬菜。

歷史沿革

長春南湖公園長春南湖公園

有關南湖公園的規劃,開始於日本人制定的《大新京都市計畫》。在這份計畫中,日本人構想,根據城市自然環境,降雨量,利用伊通河的幾條小支流,築壩形成人工湖,然後實行分流制排水,即污水排入伊通河,雨水存貯於人工湖。南湖公園正是基於這種構想,利用了伊通河支流興隆溝的水源,於1937年沿今天的工農大路修築了這條高10米,長800米的攔河壩,最終形成 了今天這個人工湖。公園中有一座大橋將南湖水域一分為二。60多年前,這裡也是一座橋,但不是這種鋼筋混濁凝土的拱橋,當時是一座木橋,名字叫垂虹橋。1948年8月,國民黨軍隊為阻止解放軍對長春的進攻,放火把它燒了。今天這座大橋建成於1979年,它的名字因南湖而得名,故稱南湖大橋。 淪陷時期,南湖公園便同當時的兒玉公園,大同公園等到其它幾個公園構成了城市的人文景觀,在這些公園中,南湖公園的水域面積最大,它不僅具有公園,排水的任用,同時還兼有城市備用水源的功能。

從淪陷時期的地圖上,可以看到公園北門的入口處胡一塊預留地,日本人計畫在這個位置建立一座宣戰糾集塔,以紀念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和勝利。1988年,就是這塊日本人想建紀念塔的地方,一座長春紀念碑拔地而起。

公園改造

玻璃地面

此處占地大約800多平方米,最大的亮點是兩塊“玻璃地面”都位於中心區域,每一塊都有數十平方米。“玻璃地面”都是特製的1.5厘米厚的鋼化玻璃,可以在上面走,下面還有五顏六色的彩燈,是長春所有公園中的首個“玻璃地面”。

除了“玻璃地面”外,此處還採用了硬鋪裝,包括綠地、木板地、雨花石地、銹色花崗岩石地等等。

“T”字形遊船碼頭

位於長春南湖公園1號門內的“乾”字橋,由於年久失修,隱患重重,2010年4月份,“乾”字橋被完全拆除。

南湖公園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乾”字橋被拆除後,當時決定在原處建一處集瞭望、停船等功能於一體的新橋,但是經過考慮和論證,最後確定將該橋設計成為“T”字形,主要功能是遊船碼頭,不設定跳水台。

“T”字橋橋身為白色,橋頂部並聯十個凸型的塔尖很有異國的海濱風情,橋岸附近還設有辦公區、公側、更衣室、淋浴間等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將於2011年“六一”前向市民開放。

大型遊船

長約20米、可容納100人左右的大型遊船是去年11月份在南湖公園開始建造的,產權是南湖公園,這是南湖公園有史以來最大的一艘遊船。該遊船已經穿上了嶄新的白色外衣,非常引人注意。

作為長春市區最大的露天浴場——占地約30公頃的沙灘浴場,也正在進行改造中的收尾工作,改造後的沙灘浴場將在2011年“六一”左右投入使用。屆時,大型遊船也將正式對遊人開放。

交通信息

乘坐公交120路、120正線、232路、270路、277路、315路在南湖公交站下車;或乘6路、20路、252路等公車南湖賓館站下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