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崗戰鬥

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期間,由紅二十五軍發動的一次戰鬥。因發生地點在河南省羅山縣西南長嶺崗,史稱“長嶺崗戰鬥”。

事件介紹

7月17日晨,紅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政治委員吳煥先率軍主力從殷家沖向何家沖轉移,行抵長嶺崗南側高地時,發現敵人。敵正以迫擊炮盲目向西射擊。此時,敵尚未發現紅軍,戒備疏忽,其所處位置極為不利。長嶺崗是一條孤嶺,地形狹窄,只要將敵前面的部隊擊潰,其後面的部隊就無法展開,紅軍再乘勢攻擊,必能獲勝。於是,軍首長決心殲滅該敵。即令:第七十五師二二四團一營攻擊岳家溝以西敵之排哨,消滅該敵後,繼續向敵縱深猛插;第二二四團二、三營攻擊岳家溝以南敵之連哨,消滅該敵後,即向長嶺崗至岳家溝間之敵第六四三團(欠第一營)實施攔腰突擊;第七十四師(欠第一營)俟第二二四團摧毀敵人警戒陣地後即加入戰鬥,協同該團向敵縱深發展,殲滅長嶺崗一帶的敵人。

9時,第二二四團第一營首先以迅速勇猛的動作,將敵排哨消滅,又乘勢將敵第六四三團第一營擊潰。與此同時,第二二四團第二、第三營將敵連哨消滅。敵第六四三團第二、第三營向岳家溝以西增援,第七十五師第二二四團第二、第三營猛向該敵側翼實施突擊。附近地方武裝也趕來占領長嶺崗以北高地,配合紅軍主力作戰。敵在紅軍三面圍攻之下,隊形頓時混亂。這時,紅軍積極地展開戰場喊話,以瓦解敵軍士氣。敵人紛紛奪路逃竄,有些繳械投降。紅軍乘勢猛衝猛追,直搗長嶺崗。敵師長姚東藩見勢危急,忙令第六四四團派兩個營占領長嶺崗西端陣地,企圖阻止紅軍。此時,紅軍正向長嶺崗敵師部實施包圍。敵第六四四團兩個營只得在其師部附近倉皇就地抵抗,掩護師部及第六四三團殘部向東北方向逃竄。這

時,第七十四師兩個營投入戰鬥,發起猛攻,敵第六四四團兩個營不支後撤。於是,紅二十五軍五個營,集中力量,乘勝追擊,直抵富栗陡坡以東。敵人紛紛繳械投降。殘敵向倒座灣逃去。

這次戰鬥,紅二十五軍將國民黨軍第一一五師全部擊潰,殲敵5個營,繳輕機槍60餘挺、步槍800餘支及許多其他軍用物資。

事件意義

紅二十五軍長嶺崗戰鬥的勝利,給蔣介石、張學良的"圍剿"以沉重打擊,給根據地軍民以很大鼓舞,而且繳獲大批新式輕機槍、馬步槍等,使紅二十五軍的武器裝備大大改善。此戰的主要經驗是:

1.適時地抓住戰機,果斷地定下決心。紅二十五軍在由殷家沖向何家沖轉移行動中,發現敵第一一五師疏於戒備,處於不利地形,即抓住這一有利戰機,大膽果斷地下定殲敵的決心。

2.充分發揮自己之優點,攻擊敵之弱點。這次戰鬥,敵人兩個團約3000人,而且敵第一一七、第一0八師有可能增援,紅二十五軍5個營約2000人,武器裝備敵人也優於紅軍。但是,紅軍利用敵人疏忽戒備和處於不利地形的弱點。充分發揚擅長山地戰的特點,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戰勝了優勢的敵人。

3.發揚猛打、猛衝,猛追的戰鬥作風。當軍首長定下殲敵決心後,部隊迅速隱蔽地接近敵人,突然發起攻擊,猛打、猛衝、猛追,使敵人陷入一片混亂,指揮失靈,無法組織有效抵抗,全師迅速潰敗。

4.地方武裝主動參戰,進行戰場喊話,加速了敵人的潰敗。戰鬥打響後,活動在當地的地方武裝主動趕來參戰,突然出現在敵人的側後,配合紅軍從三面打擊敵人,造成更為有利的態勢。這時,紅軍又利用東北軍下層官兵思鄉懷土、不願打內戰的心理特點,在軍事打擊的同時,適時地進行戰場喊活,瓦解敵軍士氣。這些都加速了敵人的潰敗。

主題關鍵字: 尋找戰機  殲滅戰  運動戰 連續進攻 避其鋒芒

分類: 民主革命戰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