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吟

趙老師用箏音親自示範不同山頭的不同廟宇鐘聲,並生動描述了《鐵馬吟》的音樂形象。 趙老師用箏音親自示範不同山頭的不同廟宇鐘聲,並生動描述了《鐵馬吟》的音樂形象。 《鐵馬吟》的主體音樂形象是一人吟誦佛經的形象。

《鐵馬吟》是我國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趙登山先生創作的,此曲是以歌頌佛家為主旨。趙老師用箏音親自示範不同山頭的不同廟宇鐘聲,並生動描述了《鐵馬吟》的音樂形象。它的主體音樂形象是一人吟誦佛經的形象。這首箏樂作品的演奏,韻味是非常重要的,演奏者要能平心靜氣,充分融入曲境。
《鐵馬吟》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創作背景。天時:1985年中央文化部派趙老師等人出訪印度,參加國際大音樂節,需要一首歌頌佛家的參賽曲目;地利:趙老師所在團的大力支持;人和:吉林省歌劇院詞作家王英惠先生對趙老師在創作和構思上的協助。
《鐵馬吟》是以歌頌佛家為主旨。趙老師用箏音親自示範不同山頭的不同廟宇鐘聲,並生動描述了《鐵馬吟》的音樂形象。 鐵馬,是指掛在廟庭屋檐下的鐵片,風吹則相擊出聲。樂曲以緩慢幽深的音調,模擬古琴音色及奏法,描繪出香菸屢屢,佛聲祥和的氛圍。有詩云:山峰悄上白玉階,古牆探出菩提葉,蓮花座前香火幽,鐵馬輕聲喚明月。而這正是樂曲意境的寫照。
《鐵馬吟》的主體音樂形象是一人吟誦佛經的形象。這首箏樂作品的演奏,韻味是非常重要的,演奏者要能平心靜氣,充分融入曲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